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我国经济法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建国三十多年来,颁布实施的各种重要法规一千七百多件,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是经济法规。与此同时,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还制定了一大批地方性的经济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和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制定颁布了三百多个经济法规,而且制订了经济立法规划,在经济立法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在我国经济法规的起草、审批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高度重视。就目前我国经济立法的工作情况看,经济法规的起草工作一般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委托给国务院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之所以如此,是由经济法内容的广泛性及与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性特点决定的。因为立法机关不可能具体起草大量的专业性很强的经济法规,而只能委托给最熟悉某一经济领域内经济关系的主管部门负责草拟。这种办法对于提高法规质量,加速经济立法,无疑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法政新知     
《江淮法治》2012,(12):5-5
6月1日起,一批法规、司法解释及部门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国务院发布的《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关于海洋观测预报活动管理的法律规范,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日益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已颁布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四百多项法律和法规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其中三百多项是经济法律和法规。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府部门也制定了上千个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九五四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立法权的唯一机关。”在当时为了集中进行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加强中央统一领导,加强社  相似文献   

5.
略论我国行政立法的完善梁永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行政立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宪法规定上看,1954、1975和1978年三部宪法都未规定行政机关(甚至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或规章。1982年宪法根据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授权立法是我国在创制法律、法规和规章过程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立法形式。根据我国立法体制,宪法和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委员会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规章。但在立法实践中,为了满足紧急情况的需要或者为了解决具体问题等,有立法权的机关往往把自己立法权限内的立法授予同级或下级相关机关或组织制定。譬如,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  相似文献   

7.
国防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及其被授权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军事机关制定国防法律、国防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它既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国防基本法律和国防法律,也包括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还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单独或与中央军委各总部、国防科工委联合制定的国防行政规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适应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颁布了如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一系列的国防法律和国舫行政法规。为适应加  相似文献   

8.
一个成功的范例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整个法制建设如何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充分发挥我国法制在四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近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实践中已经摸索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在我国经济法制建设中所起的规划、指导、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一部分人认为行政法规是关于“行政”的法规,属于行政法范畴;经济法规是关于“经济”的法规,属于经济法范畴,从而将行政法规与经济法规对立,将行政法规与行政法,经济法规与经济法等同,其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弄清行政法规、经济法规与行政法这三者的内涵。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经济法规,是人们从调整经济关系这一角度出发,把它看作是调整国家经济关系的法规的总称。行政法规中有一部分是用来调整经济关系的、如《工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市)及省政府所在地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而财政经济类的地方性法规则是地方性法规这一法的形式中属于经济法律部门的地方性法规。它在我国经济法规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地方经济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应贯彻以下几项原则:(1)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地方经济立法的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地  相似文献   

11.
行政性收费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在管理社会、经济、技术事务和自然资源的过程中 ,依据法律、法规或经国务院及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收费。事业性收费 ,是指国家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为社会提供特定服务 ,依据法律、法规或经国务院及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收费。近几年来 ,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比较突出。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 ,规范乱收费行为 ,但至今问题仍然存在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此严重不满 ,影响了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2.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得到不断的健全和加强,立法机关相应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重要法律,并依法建立了经济检察、经济审判机构.同时经济立法工作也逐步取得进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所属各部门颁布或批准颁布的经济法规、条例、规定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将关于我国行政法规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的论述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从宪法解释的角度,分析和阐述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宪法依据.从而明确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宪法意义,分清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宪法地位,以便得到对行政法规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法院行政审判有无不适用地方性法规的权力首先,应明确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法院行政审判适用法律渊源的司法权界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第53条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与国务院部委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由上述规定可知,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能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行政区域内…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既有宪法和法律,又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个部门制定部门规章,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由于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鼓励地方人大在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促  相似文献   

16.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以后,我们处在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时代,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或者叫信息时代.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为了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全国人大,国务院相继颁发了许多法律、法规,还有不少地方性法规。这些有的我们懂,有的我们不懂.根据形势的发展,今后还会颁发许多新的法律,法规,以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因此,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财政部从1983年11月起,对建国以来发布的财政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到1984年底已基本完成清理任务,清理法规的后遗工作也在抓紧进行。一、清理法规的情况财政部是一个综合经济部门。财政工作涉及国家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国家发布的财政法规数量也比较多。据清理统计,从1949年10月至1983年底国家发布的财政法规3400余件,其中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的法律、法令有60多件,由国务院发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涉及经济方面的法规和规章(简称地方性经济法规和规章)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组织和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加强地方性经济法规和规章的制订和研究,不仅对搞好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法制建设有着密切关  相似文献   

19.
截至今年3月,我国生效的法律已达231部,现存有效的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改革是一场自觉的革命活动。这种自觉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由国家制定经济法规以指导和保障改革的进行。今年四月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就是指导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法规。《试行办法》调整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在分配国营企业利润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及其所派生出来的财政、税务、财务管理关系,属于经济法的范畴。密切结合现时经济改革深入研究并积极宣传经济法规,这是经济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