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科学地探析了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时代特征,迫切需要更好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黎明的前夜,面对取得革命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深刻阐述了怎样执政、为谁执政的问题。"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两个务必"是我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思想保证,是我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是我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精神是党和人民精神宝库中的一块奇珍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一朵绚丽奇葩,也是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精神航标。西柏坡精神是集"两个敢于"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的建设新社会精神、"两个体制"的建国精神和"两个务必"的执政党精神于一体的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坚持"两个务必",根本在于发扬人民民主,实质在于弘扬赶考精神,关键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面对建设新中国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的重要文化建设成果.它不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先进文化的政治诉求;西柏坡精神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柏坡规矩     
正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由乡村到城市、由革命到建设的历史性转折,制定了许多政策法规,称为"西柏坡规矩"。"西柏坡规矩"为中国共产党保持"两个务必",经受执政全国的历史考验提供了保证,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提供了历史借鉴。1948年9月8日-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九月会议"。这是一次定规矩的会议,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军队等方面的重  相似文献   

6.
崔霞 《党史博采》2016,(4):16-17
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去往北平,毛泽东把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这次赴京建国比作"进京赶考",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后要坚持"两个务必",要经受住考验,一定要考出好成绩。"赶考"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换的历史时刻,直面全面执政及如何执好政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是中共执政及执好政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7.
正西柏坡精神产生于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孕育的优秀思想结晶。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蕴含着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党的优良品德,至今仍是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思想源泉。一、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西柏坡精神在内涵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1、西柏坡精神包含着浓厚的爱  相似文献   

8.
截至目前,学界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与共识:对西柏坡精神产生背景的概括上:"历史性转变"时期;对其主要内容的归纳上:"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尤其体现在对"两个务必"核心地位和实践价值的认同上,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研究成果的数量相比,仍然较少;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西柏坡精神研究提出的要求相比,仍然较弱。与此相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探讨西柏坡精神的历史生成和解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及其党建价值,就成为研究西柏坡精神不应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彻底胜利,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由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时期所铸就的一种代表历史转折和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党和国家处在重要历史转折关头,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居安思危,着眼未来,切中要害,提出的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对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两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政治智慧.在今天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弘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两个务必"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全部历史表明,只有坚持"两个务必",党才能不负人民重托,铸造执政辉煌。牢记"两个务必",就要重视学习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就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意识;就要牢固树立"赶考"意识;就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是中国新民主革命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党中央在这里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伟大革命实践,孕育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为民”构成了西柏坡精神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精神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这几种精神共同构筑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一、弘扬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取得伟大成就后,面临新的历史考验的需要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西柏坡时期完成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深刻反映了这个伟大历史主题。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廉政文化建设,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达、党的执政能力的大事。本文从研究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入手,着重分析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两个务必”的作风,指出坚持“两个务必”,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党的执政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兴衰历史,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以及新时期反腐败斗争活生生的现实,无不彰显着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律。源自西柏坡的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了"两个务必"的优秀传统,彰显了我党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走向全面从严治党的光辉轨迹。一、赶考精神的核心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忧患意识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乘车离开西柏坡前  相似文献   

16.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彻底胜利,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由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时期所铸就的一种代表历史转折和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牢记西柏坡"两个务必"坚持群众路线依然是目前中国共产党及国家发展的法宝,不管时代怎么变化,经济如何发展,牢记西柏坡两个务必坚持群众路线教育的路子不能变,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尽快实现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目标,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两个务必",它的思想特质是忧患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忧患意识的指引下,对西柏坡精神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现在,我们党面对的考验错综复杂。我们要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9.
吴仕良 《世纪桥》2014,(7):54-55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转折时期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思辨,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防止腐化变质、永远保持先进性和革命性,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须行西柏坡"为民、务实、进取、自律"之道,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研究西柏坡精神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本文通过考察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完成的革命转变时期的战略任务,研究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西柏坡精神,论证了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从三个方面揭示了西柏坡精神凝聚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与时俱进--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先进性--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执政为民--西柏坡精神的特质.试图说明,西柏坡精神虽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它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征程中,仍需要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