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据美国《国际展望》2006年4月20日报道。俄罗斯国内的T-72主战坦克生产线目前已停止生产,其库存主要用于出口,重心已转向现代化和翻新改进,且很多改进都是为了使T-72坦克满足北约要求,这多半是为了出口准备的。目前,除俄罗斯之外还有两条T-72主战坦克的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在伊朗,生产许可证2012年到期;另一  相似文献   

2.
印度陆军装甲部队有3个现役装甲师和8个独立装甲旅,现装备有最新型T-90S主战坦克约180辆,印度陆军向俄罗斯订购了310辆T-90S坦克,交付工作在2005年完成,其中从2006-2007年开始,印度阿瓦迪重型车辆厂将会以每年100辆的速度生产T-90S坦克。印度国防部希望T-90S成为  相似文献   

3.
研制背景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国防军现代化浪潮中,印度陆军通过购买国外(主要是俄罗斯)先进装备迅速实现了装甲化。T-72主战坦克和BMP-Ⅱ步兵战车(印度军方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俄罗斯正式关闭了T-72主战坦克生产线,然而对于这款经典战车的争论可能仍会持续很久。它不是那个时代苏联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但它诞生的内幕就足以成为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5.
2005年,《简氏防务周刊》在对俄罗斯武装力量建设的报道中率先使用了“军事复兴”一词。两年来,俄军结束了持续13年之久的下滑和过渡,开始走出低谷。如果说“军事复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定义,三言两语难以说清的话。那么武器研制与采购便是国防建设中最外在、最显性的因素。今年年4月15日,俄罗斯17年来建成的第一艘战略核潜艇在北德文斯克下水。一周后,俄空军总司令米哈伊洛夫宣布,俄第五代战斗机研发资金已拨付到位,由苏霍伊集团全权负责。与此同时,俄空军开始升级米格-31截击机,乌拉尔车辆厂为俄陆军研制的下一代主战坦克——T-95已经进入国家测试阶段。  相似文献   

6.
迟到的犀牛 印度陆军装甲部队门前共有3个现役装甲师和8个独立装甲旅,编为63个坦克团(其规模火体上相当于西方国家的1个坦克营),装备有大约3800辆主战坦克。其中老式的T-55和胜利式坦克共有1700多辆,最新型的T-90主战坦克约180辆(另有130辆尚未交付),而其中坚则是1900多辆T-72Ml坦克(T-72Ml主战坦克在印度陆军巾的编号为Ajeya,装备35  相似文献   

7.
90亿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近日宣布,2006年俄罗斯国防采购额将达90亿美元。俄国防采购已经连续三年增长。2005年俄军品出口额为61.2亿美元。俄罗斯2006年的国防采购计划已经制订,包括新增31辆T-90主战坦克、125辆装甲人员输送车和 3770辆军用卡车,此外还将对139辆主战坦克和125门火炮进行修理和升级。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于冷战时期在T-72主战坦克基础上自制了M-84主战坦克,随着南斯拉夫的解体, M-84及其各种衍生型号不仅成为了前南内战时各方的战场利器,塞尔维亚和黑山(以下简称塞黑)与克罗地亚也相继在M-84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同时南斯拉夫曾经的未来坦克计划也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88B主战坦克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国产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基本型,其性能在世界第二代坦克中堪称佼佼者。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刊特刊载此文并配以大量罕见图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德国有着悠久的坦克,装甲车辆研制传统,也一直是这个领域内的佼佼者。豹-Ⅱ主战坦克是西方最早服役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其改进型豹-ⅡA6目前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主战坦克。“黄鼠狼”步兵战车则被公认是西方第一种真正的步兵战车。2005年底,由莱茵金属防务技术集团和克劳斯-玛菲公司联合研制的“美洲狮”履带式步兵战车原型车开下生产线。先进的设计理念,完美的技术整合使其成为21世纪步兵战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海外媒体对中国新型主战坦克显得格外关注,不但与之相关的报道层出不穷,对其性能也是臆测纷纷。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以下称汉和)最近刊登了一篇巴基斯坦专家评论中国主战坦克的报道。报道称,经过多年测试,巴基斯坦专家对由中国研发,巴基斯坦特许生产的“哈利德”MBT-2000主战坦克性能感到非常满意。中巴两国在MBT-2000主战坦克项目上的合作由此也成为了跨国军事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自行研制、首次公开露面的ZTZ-99式主战坦克气势恢弘的列队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军事观察家普遍认为, ZTZ-99式主战坦克的量产和服役是中国陆军现代化建设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主战坦克研制相关技术领域已经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自此,以ZTZ-99式主战坦克  相似文献   

13.
韩国陆军近年来的大手笔还真不少,除了自行研制K9自行火炮、KMH武装直升机、XK-2“下一代主战坦克”等主战兵器外,如今又忙着打造“韩国下一代步兵战车”KNIFV。2005年5月17日,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在大宇综合机械株式会社昌原工厂为3辆“下一代步兵战车”样车举行了出库典礼。韩国国防部门的官员也到场助兴,并称KNIFV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性能最优秀的步兵战车之一。据悉,该步兵战车计划在2008年开始装备部队,它将与韩国罗特姆(Rotem)公司正在开发巾的XK-2主战坦克共同构成未来韩国陆军机械化部队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当美军于4月9日进入巴格达、逐步控制伊拉克局势后,当许多媒体记者开始转向报道“后伊拉克”时代安排时,美军技术专家们的思绪却仍停留在3月26日至28日的战斗中,那段时间,美军在伊拉克南部与伊拉克小股部队作战时连损多辆硕大无比的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令美军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伊拉克人究竟是凭什么武器摧毁如此现代化的庞大坦克,而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能打坏M-1A1坦克的只有T-72坦克,可美军至今也没看见它的影子。经过对坦克残骸的  相似文献   

15.
M24轻型坦克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卡迪拉克机动车分部于1945年3月开始研制M24轻型坦克,当年10月制出首辆样车——T-24坦克。1944年4月试生产了24辆以后,该坦克被正式命名为M24轻型坦克。到1945年6月,一共生产了4070辆M24轻型坦克。 M24的火力和装甲防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轻型坦克中最强大的,机动性也可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DMS国际武器预测小组每年都要公布世界坦克性能排行榜。在这个世界上最权威的排行榜中,解放军装备的新型主战坦克能排在什么位置不仅是国内军事爱好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外军事观察家关注的焦点。本文编译自日本坦克专家佐藤慎亮发表在日本军事杂志《PANZER》上的文章,佐藤对解放军最新型98式主战坦克的防护力、火力、机动性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但是支持其论点的数据或信息却缺乏可信度。敬请读者在阅读时多加鉴别。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上演了一出新世纪最让人眼花缭乱的战场秀。这场战争中美国出乎常规的用兵方法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印象,令无数军事专家大跌眼镜,直呼看不懂。但美英军之所以能长驱直入,速战速决,装甲部队应立头功。没有M1A1、挑战者II、M2A2、M2A3以及武士等大量坦克装甲车辆的地面快速突击,美英军就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赢得决定性胜利。伊拉克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术运用和技术发展的影响却并没有随之而去,对我国军队来讲,如何加强自己的装甲部队建设,尤其是装甲力量的核心——主战坦克今后的发展,将是一个迫切的任务。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主战坦克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最初的仿制发展到能够自行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主战坦克。特别是在1999年国庆阅兵中出现的98式(也称为ZTZ99式)主战坦克,赢得了一片赞叹声,标志着我国的坦克技术已经赶上了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坦克研制方面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期间既有对引进的苏制坦克的仿制,又有自行研制的探索。任这条荆棘路上,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下马的遗憾。因此,在解放军正式列装的坦克序列外,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下马坦克项目。这些坦克虽然未能最终定型或列装,但它们对中国坦克科研领域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当我们在为中国坦克技术水平取得巨大飞跃而欢呼时,千万不要忘记背后的那些无名英雄。本文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研制而最终未能列装的数种主战坦克。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北京军区某机械化师装甲团的太行山举行了一场实兵、实装对抗演练。卷裹着漫天尘烟的“铁甲劲旅”向敌前沿快速推进,新型主战坦克迂敌侧翼、实施攻击。这次演练标志着我军新型主战坦克整建制形成战斗力。本刊特约记者亲临演练现场,为广大关心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军事迷带回大量一手图片,展现了我装甲兵适应信息化战场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前言 1847年,英国贵族W·G·阿姆斯特朗创建了维克斯公司。从世界上第一辆过顶履带式坦克,直到英国最新式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可以说,英国坦克的发展是和维克斯公司紧紧联系任一起的。大名鼎鼎的维克斯公司除了研制一批著名的英国坦克外,还研制了一批专用于出口的坦克。早期的有著名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二战后,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维克斯公司研制出维克斯系列坦克,成为“出口坦克的明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