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应当适应形势与任务的变化进行理念、体制和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社会管理向度由线性向互动的转变、社会管理服务由垄断向竞争的转变、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由一维向多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l、综观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大转型都会带来观念的大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在道德行为、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但是,尤其重要的是体现于认知领域的变革,即通过对以往认识方式和知识结构的反思,扬弃过时的陈旧的东西,建构出新的足以适应社会变革的认知模式。当下,处于世纪之交的世界正在发生大转折,中国社会也正在发生大转型: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正在由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停滞转到改革开放,由落后的农业国迈向先进的文明社会,由“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发展为“现代…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方略提出后,法学界对法制现代化的讨论方兴未艾。法制现代化,首先要弄清何为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变革的观念,是传统生活方式及其体制向现代生活方式及其体制的历史更替。这种历史性跃进,将导致整个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伴随着这种变化和变革,必将意味着对传统的突破和否定。也必将导致作为社会生产基础的物质发展  相似文献   

4.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社区和社团党建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加强社区和社团党建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新课题。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加强和改进上海社区和社团党建工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团党建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社会管理系统和管理方式也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由传统的封闭社会向现代的开放社会转轨的时期。这种社会转型所掀动的社会组织形式及体制上的变化,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也必然会影响到与这些社会组织形成及体制相关的方方面面。目前,已是中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科学领导问题刘学斌海南建省办特区6年来,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特区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整个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7.
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实践与思考●赵树国乡镇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力量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的新的形势发展,乡镇企业由于自身矛盾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其主要表现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使中国社会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也促进目前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同样,这种变化,还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和处理转轨时期的社会矛盾康超光近20年的改革,中国取得了划时代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上”,更主要地是体现在由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大大促进了社会结构由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文明形式。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欠发达地区有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在理清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培育生态文化、改善人居环境、处理好城乡关系等对策,加快推进其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价值观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拓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增变,对人们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行为取向、行为模式发生重大影响。所以,对怎样认识这些变化,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舆论、法制、教育宣传等方面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是完全必要的。所谓价值观,它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意义的评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因此,科学的价值观就一定是与它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价值观。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转型期的政府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转型期的政府权威何志军随着中国社会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社会已步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在社会转型期,要不要坚持和维护政府权威,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强化政府...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29)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特征主要有:分层化趋势明显,社会阶层构成由"同质"向"异质"转变;社会流动加大,社会阶层结构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变化迅速、复杂、仍在持续。客观结构变化的复杂性,决定了主观解释的多样性,对于这种新变化,学术界给出了断裂化、中产化、碎片化、结构化等不同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张立群 《求知》2005,(1):17-19,28
自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较快增长。其背景是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深刻变化。发展方面,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向住、行方面的升级,社会生产结构开始新一轮调整,并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体制方面,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深度和广度迅速拓展。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张鑫 《学理论》2010,(6):62-6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进入了高速的社会转型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为代表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政府职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正在进行着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化,在政府职能改革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服务型社区的建设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基层保障,对于中国顺利度过转型期十分必要。本文将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服务型社区的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年的改革,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如何适应这两个根本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紧迫...  相似文献   

17.
凡事预则立。处于一定领导工作岗位的党政干部,很需要注意对社会形势作点分析和预测,以不断增强自己工作中的预见性、系统性、主动性与创造性.1994年是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社会形势发展趋势如何,可能会出现哪些矛盾和问题,应采取何种对策,这是不少党政干部都十分关注的。笔者现根据有关研究部门和专家的分析,专就此问题谈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预测94年的社会形势,应该首先把握我国现今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能不带有…  相似文献   

18.
周奋进 《理论探讨》2005,2(6):166-168
我国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我们的体制正在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无法想象,社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传统文化却可以“一以贯之”,无须变化。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经历现代化的转型或者扬弃,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文明的需要,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肯定,从而得到存续。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个转变,不仅在经济领域内造成了强烈的震撼,而巨对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我国各个方面的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作为行使管理职能、业务职能,为办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服务的重要工具的公文(指广义的公文),自然也受到了这种冲击,也在随着管理职能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国家政务、社会公共事务活动内容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转型。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它的推动下,中国的社会转型显得如此迅速、如此广泛、如此深入。随着社会的急速转型,中国的社会阶层出现了重大的嬗变和分化。在社会阶层的嬗变过程中,以往的社会阶层结构被打破了。在社会转型之前已有的社会阶层内部,分化出了若干不同的阶层,此外还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的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