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析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文化是指在不同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带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一方面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并带动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因其保守性而拒绝吸收其他区域先进文化,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平台,而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带动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覃永晖 《求索》2010,(10):102-103
当前,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普遍提高,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普遍提高。本文基于构建地方高校"分子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解析其内涵,探索其可行性,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招商引资是重要的驱动力,因而地区之间在招商引资问题上竞相出招,竞争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分析招商引资的发展状况和现阶段的特点,思考其相应对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现阶段区域经济招商引资的特点我国吸引外资的工作,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的,1979年开始引进外资,到2002年已累计滚动利用外资6234.2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占23.6%,直接投资占67.4%,其它投资如救济、捐款等约占4.9%),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第二大国。世界银行曾认为(1997年的报告),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国内高储蓄率是中国东部经济快速增长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阶段.地方政府的地区利益意识开始勃兴,地方政府间关系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地方府际关系呈现出的新特征,如何恰当定位和处理地方府际间的冲突与合作关键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实现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突破,这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转变,城市政府的职能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其机构设置、运转机制也必然进行相应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不改革,势必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机构改革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提出了机构改革的历史任务和方针政策。机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一、产业升级是加速工业化的核心工业化的核心是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工业化过程其实质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重庆要加快工业化过程,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加速产业结构高度化。一是突出产业发展重点。重庆目前产业状况在西部有一定优势,但是并不明显,其产业基础、市场发展潜力等仍处于发展之中。产业高度化的根本转变尚未完成。因此,在制定产业发展措施时,必须尊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及产业演变规律,依据每一阶段的条件,将重庆的产业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等不同阶  相似文献   

8.
美国城镇体系的演化与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国强 《岭南学刊》2004,1(5):87-91
本文论述了美国城镇体系演化的过程,在较充分的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美国城镇体系发展的特点,指出以都市区为主的城镇群体发展是当今美国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形式,并概括了美国城镇体系演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滨州地区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其地理位置、资源潜力、开发前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已引起海内外的关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滨州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把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滨州带入21世纪,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最大愿望  相似文献   

10.
南诏交通与城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交通是处于自然与社会中间部位的契合点,自然条件及社会发展的水平,构成交通建设的依据和基础.城镇的建置,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同交通一样,是人类社会对客观环境开发和利用的结果.交通与城镇在其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交通道路的展拓,扩大了城镇的交往领域,繁荣了社会经济;城镇的兴起,成为交通道路发展延伸的支撑点和枢纽.唐代中后期,南诏政权雄峙于西南一隅,随着政治军事力量的膨胀,南诏境内的交通和城镇发展都有长足进步,本文拟就它们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一、南诏的交通体系与城镇分布南诏立国以后,与内地及周边国家往来频繁,这些交往得以实现,得力于道路的拓展和交通体系的初步建立.南诏的交通体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南诏的交通是前代交通的继续和发展.其主要交通道路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凿辟,历经汉唐发展而形成的.处于云贵高原腹地的南诏,辖境内遍布高峻险厄的山系,奔腾汹涌的江河,成为  相似文献   

11.
张慧 《前沿》2012,(9):86-87
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的形式,参与并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知识驱动产业的典型表现;区域经济通过发展中出现的对知识的需求,为高等教育提供创新的动力和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2.
13.
一、劳务经济的成长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和作用从劳务经济的形成过程可以明显地看到,劳务经济是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1.劳务经济的成长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调查资料表明,2003年垫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陆地边界与15个国家接壤,有30个跨界民族。在东北亚我国与蒙古、俄罗斯、朝鲜边界相连,与韩国、日本相邻。与我国民族有血缘关系的蒙古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等民族的相当一部分都分别居住和生活在周边不同国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及和平友好的周边国际环境。因此,重视和加强跨界民族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我国东北亚民族关…  相似文献   

15.
王力宏  张杰 《求索》2013,(12):25-27
现实经验数据表明,当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成都城市商业银行为考察对象.采用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与地方经济振兴的关系。研究显示,地方经济与城市商业银行两者的发展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短期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为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应立足于对本地企业的金融支持,并适度控制对固定资产的贷款投放额度,提高信贷资源的利用效率:地方政府也应引导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将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经济的服务金融机构.而不是政府的“提款机”。  相似文献   

16.
正优化营商环境,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有效开展交流与合作、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依托,也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亦在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完善政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大事,通过城市化,转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形成一个人口和生产力等众多要素综合而成的、比较有序和完善的城镇等级体系,将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依托,对于构建未来国民经济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骨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城镇体系是一定地域内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的城、镇的空间组合形态。城镇体系强调的并不是城、镇个数的多少或单个城、镇个体的规模大小,而是城、镇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结、组合方式及其功能互补。城市化必然导致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但如果城、镇规模和数量的扩张没有带…  相似文献   

18.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之内由职能各异、规模不等,既相互分工,又密切协作的城镇组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整体性等特点。目前合肥市域城镇体系存在诸多不足,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其原因,提出对策,构想以合肥经济区为基础的城镇体系,以期合理配置合肥市及其经济腹地的资源,发挥城镇的增长极作用。一、合肥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1.合肥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合肥市域由市区、肥东、肥西和长丰三郊县组成,城镇体系可分为:市区、城关镇、建制镇、村集镇四级。2000年,合肥市人口43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43万人,市区人口134万…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总体上讲,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基础,它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它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既能促进经济发展,也能阻碍经济发展。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惟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丽水实际出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