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品大百姓     
在封建社会里,最高等级的官位是一品,而万千小民百姓,从来就是无爵无位,无等级。在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却提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今日听来仍令人耳目一新。“一品百姓”中的“品”就是人品。人品是每个人处世的精神支柱。自警自励,守身如玉,穷且益坚,富而愈俭,凭理智支配欲望,用正气战胜邪恶,这一切都需要人品来支撑。要做“一品大百姓”,凭的就是一流的人品,时时处处不忘为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尽一份义务。“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  相似文献   

2.
场面的烘托精彩的新闻作品,往往是画面感很强的。一个事件、一个人物,它总有赖以存在的场面(环境、空间),否则,这个事件就无“立足之地”或者这个人物就会是干巴巴的,没有“绿叶”来“衬托”。这个场面的烘托,就是一幅画的背景、一场戏的布景。既然是“背景”、“布景”,那它是可视性的,或者是可以给读者有直接的、确定的图像感受的。 细节的刻画诸多形象化表述手段中,细节的 刻画是特别重要的。细节刻画越细 腻、越准确,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便 越深。许多善于运用形象思维的记 者,都会十分留意,并精心雕琢每 一个细节。性格的塑…  相似文献   

3.
李德学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品质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征。 其一,它突出表现为一个“实”字。“实”,就是尊重客观实际,做到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实事求是”。 其二,它体现了一个“辩”字。“与时俱进”的“时”,是指客观形势或社会实践。它是“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4.
日前从报上看到两个材料:一是“我国近40%的青年家无藏书”;二是“我国公共图书馆购书量呈下降趋势”。这两个现象都是极值得关注的。 有关部门十分成功地搞起了一个“希望工程”,救助了不少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可是,如果一些青年人吃喝玩乐大手大脚,就是偏偏没钱买书;在歌舞厅里、麻将桌上忙得不亦乐乎,就是腾不出时间读书,这又该搞一个什么“工程”才行呢? 搞个“苦口婆心”工程?请出一批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文坛泰斗、科技权威,让他们既大讲知识的重要,又现身说法展示读书  相似文献   

5.
历史小说,通常是指以历史生活作为取材领域,以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基本内容和描写对象的小说。但是,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历史观、文学观的变化,有人开始把文本叙述中只有“虚”的历史形态而无“实”的史实依据的虚构性作品也包容进来,并以示与传统的历史小说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南方周末》刊登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专访。摘登如下。 媒体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互动过程。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脱敏”的过程,是一个使“非常事件”淡化为日常事件的过程。这几年,我在国外遭遇了很多次示威。开始我也很敏感,后来习惯了,再遇到此类事件就觉得,中国真的像个大国了——只有大国才会在国外遇到示威,示威是正常的。这就是我个人的“脱敏”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口号提出时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跃进”是国史和党史研究中不能回避的一个历史名词 ,它代表着一个时期。但在目前的研究中 ,对“大跃进”这一口号提出的时间 ,却一直存有不同的说法。鉴于这一时间是研究“大跃进”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和常识问题 ,有必要对其有关的说法进行辨析 ,以确定“大跃进”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的确切时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中 ,解释“大跃进”运动时 ,说在1958年1月南宁会议上 ,毛泽东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 ,把那时中央领导同志实事求是地纠正经济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偏向 ,说成是所谓“右倾”、“促退”…  相似文献   

8.
《伤寒》(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叙述的故事发生在鄂、湘、川、黔四省交界处的“被朝廷象丢弃骨头一样丢弃了”的化外地区。这个化外川是一个天不管、地不管、人也不管的三不管地区。它紧傍巍峨逶迤的梵净山脉,也是作者生长的故乡。描述这一特殊地区发生的故事,《伤寒》是以神话和历史的的双重方式展开的。 作为神话,作品从一匹大灰狼躺在雪地上给赤条条一丝不挂的小黑孩喂奶开始,到最后疯子武又都从天而降,将万从美引进用生米和朱砂画着阴阳八卦的天然坟塚结束,由一个天外飞来的狼孩鸟老黑进入黑堡引发出化外川几大地方氏族的动荡兴衰,具有明显“起源说”式的神话思维特征;而作为历史,作品从外出求学的鸟飞碟回到黑堡,为封闭古老的山寨带来文明的信息开始,到最后以鸟氏为首的几大氏族统治的彻底崩溃结束,记叙了化外川从北伐军借路到解放军解放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仅重大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准确可考,而且呈追述沿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湘潮》2006,(8):39-43
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风庆轮事件”,是我国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它是江青等人向周恩来、邓小平发难的一个靶子。那么,“风庆轮事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事件,它缘何成为“四人帮”发难的一个借口,它对当时的政治局面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风庆轮事件”的由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造船能力严重不足,我国自己所造的船,大约只能满足我国需要的十分之一。周恩来曾说过:我国是一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应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远洋船队。为了发展我国的远洋航运事业,就必须向国外购买船只,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尽快发展中国的远…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访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时,他告诉了我们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下面就是他的叙述:我们写焦裕禄的文章是在1966年初。焦裕禄的事迹,我已经在新华社里做过报告,大家听了都很感动。但这篇文章是否可以发表,怎么发表,我不敢做主。因为那个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前夕,人们已经被搞得有点紧张了。这篇文章里,我们担心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兰考的灾荒敢不敢写,困难时期没饭吃、逃荒,这个事情敢不敢写?我是大胆地把它写出来了。不写困难,不写灾荒,焦裕禄的事迹、精神就写不出来;写了这些就是暴露黑暗面。但我还是大胆地写了…  相似文献   

11.
2005·9求是杂志百草山是矗立在冀中平原上的一座百花吐艳的山。它在白花花的盐碱地里一峰独秀、脱颖而出,显得那样珍贵与神奇。在它的滋养下,培育出了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百草山性格”;这一性格又如百草芬芳,慢慢升华为不屈不挠的“百草山精神”;这种精神又如百草茂盛,虽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我想,这就是长篇小说《百草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诉诸读者的象征意蕴吧。作品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贺金柱这位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逐步成长的传奇英雄,刻画了主人公身上鲜明的革命军人的特征。15岁的贺金柱为报国仇家恨投奔了…  相似文献   

12.
布什主义的诱惑与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讲话,后来,这一思想被冠名为“门罗主义”。此后,几乎每一个美国总统都会有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主义”作为其政治标签或施政理念,小布什也不例外。“9·11”事件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催生了“布什主义”。它将不可避免地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何谓布什主义在美国决策者看来,“9·11”事件之后时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时的情形十分相似,他们意识到美国需要一个大战略,以便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在“9·11”事件发生后…  相似文献   

13.
王建柱 《党课》2013,(11):117-118
重温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有一句口号不能不提——“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的深圳蛇口工业区;有一个名字不能不提——袁庚。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袁庚率先提出的那句口号如春雷般滚过中国大地,冲刷着人们的思想;他率先提出设立的蛇口工业区,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屑三中全会的召开还早两个月,比经济特区的出现早一年多……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刊登余音的文章说,对于“戏说”历史的危害性,人们是有所警觉的。但有一种倾向却未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这就是从史料里寻章摘句,所选用的史料虽说是真实可信的,但研究者对史料的解释和理解、对历史的评价却没有结合历史实际,所得出的结论看似言之有据、确凿无疑,却与历史真相相去甚远。对于这种研究倾向,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来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我们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渴望获得有关它的种种答案,我更是经常被记者们“索要”这道题的答案。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在别人眼里,提到幸福,总觉得两个指标很重要,一个是利,还有一个就是名。但在我的幸福观里,既没有对“利”的计较,也没有对“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厦门劫狱被认为是“左”倾错误路线的产物。“文化大革命”中,反映这一事件的小说《小城春秋》,被作为为“老牌机会主义者陶铸歌功颂德的黑小说”而遭“揭露和批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党史工作者认真考辨了厦门劫狱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大量档案资  相似文献   

17.
李青 《世纪桥》2008,(8):90-91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士不遇”主题的凸显。由于“不遇”文士身份的不同,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不遇”之情绪也有差别。西汉“士不遇”文学主题的突出,既与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从而引起的士阶层地位变化有关,也与士人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意识和中国文学中的‘‘风雅”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方方推出的长篇小说《软埋》在《人民文学》刊出后,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好评。谈及此书,方方自己说:"有些人直接被泥土埋葬,这是一种软埋。而一个活着的人,忘却过去,忘却自己,无论是有意识地封存往事,还是下意识地拒绝记忆,也是软埋。只是软埋他们的不是泥土,而是时间。时间的软埋,或许就是生生世世,永无人知。屏蔽历史事件,就是软埋自己的方式。""软埋"是什么意思呢?按小说的叙述,是川东地区的一个说法,在那里,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有两个梦想一直在中国人的心头萦绕。一个梦想在天上:“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浩渺无垠的太空自由翱翔;一个梦想在人间:建成一个丰衣足食,使“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的“小康”社会。金秋时节,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中华民族千年飞天之梦终于实现。这是一个令全体中国人激动不已并引以自豪的历史性事件。“神州”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不仅仅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我们迈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崛起所作种种努力的一个标尺,它标志着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发展上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20.
王茂涛 《探索》2005,(5):60-62
由于危机事件是一个伴随着人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所产生的对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和危害的重大事件,因而作为一种研究角度,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具有“人、时间、空间”三维主线,即“以人为主线”的危机管理体系,“以时间为主线”的危机管理体系,“以空间为主线”的危机管理体系。这三个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