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跑了一辈子的农村,也得了一个让我这辈子都引以为豪的称号——"田坎记者"。作为记者,由于工作的关系,交的朋友肯定不少。但在我这辈子所交的朋友中,有一位是已超出了记者与采访对象范围的"田坎朋友"。"成友,你有空来我这里,我俩就街道当前的产业转型发展,好好聊一聊。"前不久,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一个农村镇变为的城市街道)党工委书记黎明,以"命令"式的口吻给我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科学报》10月8日刊登贺军的文章说,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败运动意义深远,可视为一场刮骨疗伤式的自我革命,对于过去的政商体系来说,反腐败是一个"破"的过程。以"破"为主的变革在政商领域"制造"了不少空间,"破"之后要开始"立","破"是手段,"立"才是最终目的。国内当前在"立"的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是部分既定的重大改革如国企改革推进相对缓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一片混乱,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处于动荡混沌的状态,亟待指明方向。而邓小平通过对当时意识形态工作的拨乱反正,破除了人们的思想迷雾,进而规定了意识形态建设在新阶段的新任务,确保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开展。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中的"破"与"立",对我们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腐败与反腐败的新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反腐的新思想、新要求,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台阶。以党中央全面反腐为出发点,以"破"和"立"辩证视角来分析:"破"就是高压反腐,营造权为民所用的政治环境;立"就是建章立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便腐的制度氛围。从"破"和"立"的辩证统一,论述高压反腐和建章立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瞭望》2010,(21)
<正>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规范灰色收入"的词句,但最终在讨论后予以删除了。虽然"灰色收入"问题没能最终写入正式的政府工作报告,但许多人认为,其出现就意味着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到并下决心要"碰这个问题了"。因为,要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首先要摸清"家底",而家底难摸清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的党和国家面临着三个挑战,三个考验:马克思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制度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了挑战;党经受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我们的党要在挑战和考验中获胜,立于不败之地,其中一个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是大力提高全党素质,搞好廉政建设.如何搞好廉政建设?我以为,务必要突出一个"抓"字.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6)
在都市类报纸进入困境的今天,很多的报纸都由厚报走向了"瘦身"的道路,而报纸变薄对信息量和报纸品质的直接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在报纸成本与报纸品质,以及广泛影响力上保持一个平衡,是当前媒体不断尝试的新课题,也是厚报"瘦身"之后面临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振兴的核心是留住人,标志是"人气",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去,农村留守人员主要是"三八"(妇女)、"六一"(儿童)、"九九"(老年人)人群。最近这几年,"三八""六一"人群进城的越来越多,也有一部分"九九"人群因为照顾孩子的需要而随之进城。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城乡结构。近几  相似文献   

9.
对"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普世价值"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什么是"普世价值"、如何看待"普世价值"等等一系列问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当前国内关于"普世价值"的论点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观点:"普世价值"存在基础是人类共同的人性;"普世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普世价值"由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断成长;"普世价值"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曾宪植 《求知》2021,(1):25-2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提出了建议。当前,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应聚焦在把握"新"与"变"上。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国学"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就存在很大差异。"国学"是一个集合性很强的概念,它应该是指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积淀的思想文化的总和。在当前的"国学"文章和"国学"宣讲中,既有专指儒学或孔子的,也有  相似文献   

12.
"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是"文革"期间的流行语.当时,它吓得人们不敢理直气壮地抓生产、抓科技.好象"卫星"上了天,"红旗"就要掉下地.所以,对"生产力论"要批判,批判,再批判;对政治、对阶级斗争则要突出,突出,再突出!终于把中国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这个英明决策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然而,由于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不少  相似文献   

13.
林蔚 《瞭望》2007,(34)
近一个时期的物价涨势,已让一些人陷入焦虑之中。小区的电梯女工前天拉着笔者诉说:"我家已半个月没吃过肉了。这物价再涨,可真没法过了。"不用说像她这样每月只有六百元的低收入者对当前的物价感到吃不消,就连有的白领也开始叫苦了。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对于"生本"角度下的阅读研究少且仅限于连续性文本阅读,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和理念下,立足于"生本"视角研究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高度。从"生本"视角出发,立足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现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及综合分析,旨在提出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体系构建,提高小学生"非连续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罗竞 《学理论》2011,(21):48-49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提出的宏伟目标。在详细分析了当前"和谐社会"本质的几种学说后,认为不应该把"和谐社会"的现象当成"和谐社会"的本质,而应该把"和谐社会"界定为"法治社会",并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这一命题,指明了这一界定为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着力点,为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提供了传统文化的资源,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立江  常美玲 《学理论》2013,(10):74-75,87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讨论了"有""无""变"。我们知道,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它们彼此之间密切相关,我们不能离开这个开端而进行其他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黑格尔"有"的特征是"始"",无"的特征是"非幻","变"的特征是"统一"。从最根本上来说,黑格尔使"有""无""变"成为了人们可以思维的东西,或者说是思维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是当下一个热门话语。廓清"学习型"的来龙去脉,明晰"学习型"的真正内涵和中国意义,是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一项基础性理论工作。基于对"学习型"的语词来源、创制背景、发展历程、价值追求等问题的历史考察,结合中国的话语习惯和文化传统,从"一种社会认知概念、一种思维范式转换、一种‘发展’的隐喻"这三个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学习型",有助于深化对"学习型"内涵的认识,避免现实建设中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使当前的建设活动朝着更符合"学习型"的本质要求和人类的理想追求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这主要是由官员思想和认识跟不上形势发展而导致"不会做"、面对高压反腐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环境而导致"不敢做"、社会舆论环境与收入待遇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不想做"三个因素造成的。"不会做"很多官员由于思想和认识跟不上形势发展,从而导致"不会做"。他们中有不少人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比较习惯依靠个人的直接体验与领悟来做事,其思维方式和工作路径还是老套路,对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任务,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充电"和"补钙"机会。完成这个"根本任务"的前提,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学促做,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学习系列讲话,进一步增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宣传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唱"和"不对应的现象,有些人对上级的文件,官方的消息,报刊的文章,电台的广播不爱听,不愿看,不乐学,正如顺口溜中说的:"政治学习老迟到,传达文件睡大觉,开会中途留了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从真理被人们所掌握的过程来看,总要经历一个由"寡"到多的渐进顺序,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新的变动时期,由于全局高于局部;新的认识要取代旧的认识,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于是,就容易造成"曲高和寡"的状况. 一般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他们内在地、自发地蕴藏着认识真理,接受真理的必然要求和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