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海国”思想形成以来,在日本海权思想的发展中,日本学界、战略研究界对东南亚的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东南亚在明治时期被视为日本“潜在的海外殖民地”,在二战时期被视为“大东亚共荣圈”的重点区域,在战后因“南海”战略价值重获重视,到如今被视为日本建立“海洋国家联盟”应当联合的对象以及日本建立地区主导权的重要抓手。在日本海权思想的演进中,其东南亚认知的变迁对日本海洋战略的形成与发展、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以及中日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研究》1991年第1期刊登《东南亚大变化的前夜——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成龙”可能性的探讨》一文,该文对泰国“成龙”的提法是“旌旗在望”,意味着征程还在进行、战斗还在继续,需要作巨大的努力才能成功。“成龙”的可能性,既  相似文献   

3.
始于去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动荡,眼下尚无很快结束的明显迹象。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先是东南亚地区汇市大跌,股市狂泻,继而蔓延韩国,波及到日本,形成了震撼整个国际社会的“东亚金融风暴”,从而引起了国际各方的高度重视。因此,探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东南亚石油工业近况 东南亚地区的石油工业,按国际标准衡量,规模较小,但是,它具有“老、多、活、精”等特点。“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文莱就是国际上的石油出口国,曾有“东方石油王国”之称,该国所产的石油,按人口平均计算,仅次于卡塔尔、阿联酋和科威特之后,居世界第四位:在东南亚是位于印尼和马来西亚之后的第三大产油国,所产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和新加坡,所以,该国可堪称为东南亚的老牌产油国。“多”: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研究》自今年开始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初创于1959年元月,始名《东南亚经济资料汇编》,翌年改《东南亚研究资料》。“文革”期间告停 1979年方获复刊。短短几年,即有较大起色,至1987年定名《东南亚研究》。近三十年间,本刊三易其名,由创刊到停刊再复刊,进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个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与民族间互动的社会环境入手,探讨了东南亚民族问题的历史由来;从经济和文化这两个视角考察了东南亚民族问题的现实缘由;分析了东南亚民族问题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时代转型。本文指出:导致民族矛盾扩大化的“涟漪效应”与对民族冲突起抑制作用的“阻滞效应”,共同构成了推动东南亚民族问题全球化的两股动力。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问题评论从国际化到全球化:东南亚民族问题的时代转型陈衍德(1-4)缅甸军政府缘何迁都林锡星(1-8)论文莱独特的君主政体汪诗明王艳芬(1-13)非政府组织和印尼的政治改革郭又新(1-18)试论“老挝中立”的演变彭彬(1-22)泰国的阿卡人庞海红(1-27)东南亚地区形势:2006年曹云华(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底5月初,在吉隆坡召开第4届“美国一东盟会议”;6月初,在香港召开“形成中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局限与展望”国际研讨会;6月中,参加上述香港会议的两位马来西亚学者到我所访问座谈。这三个会议都围绕同一主题:中东与东南亚关系。本刊这一期刊登了这三个会议的有关报道。其中反映了外界,特别是以东盟为主的东南亚国家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问题上的一个方面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值得我们深思,更亟待我们去认真作出富有说服力的回答。理论联系实际,回答现实生活向人们提出的问题,这正是东南亚研究的战斗性之所在,也是东南亚研究工作所者的使命。本刊选登这三篇报道,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这一重大课题的注意和重视,并推出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战略王勤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经营活动,是跟着各国工业化进程而迅速发展的。60年代中后期,东南亚国家相继开始推进“面向出口”的工业化政策,加速了“替代进口”工业转向“面向出口”工业。同时由于东南亚政局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呼吁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下设立“东南亚学”二级学科,并从人类社会与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和平发展并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心的需要以及大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从中国具有独特的东南亚区域国别知识与理论、拥有充足的从事东南亚研究的人力资源和学术平台、有着培养专门从事东南亚研究的人才的探索回答了“凭什么”的问题;从注重多学科与跨学科创新实践、注意官产学和东南亚国家四方间的联动与合作、虚心学习西方区域研究并有超越它们建立中国特色“东南亚学”的眼界和心胸三个方面回答了“做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动向及我们的因应措施陈乔之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全面正常化,东南亚地区再次掀起“中国热”。在这股“中国热”中,东南亚华商特别是华人大财团的对华投资也日益升温,渐成热潮。面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东南亚再...  相似文献   

12.
唐翀  周玉渊 《东南亚研究》2023,(4):132-153+157-158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等制造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迷雾”。这不仅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的认知,也直接影响着东南亚国家的地区合作决策。然而,较之“债务陷阱论”及大量关于中国融资的负面论述,关于东南亚债务问题以及中国角色的专业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当前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认知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根源、债务水平和议题化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除了老挝,东南亚国家并不存在严峻的债务问题,地区国家的债务负担被严重夸大。虽然中国在向东南亚国家提供融资方面表现出强烈意愿,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融资支持并没有大幅增加,相反在一些国家出现了明显下降。因而,除了老挝和缅甸,事实上中国融资在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外债构成中的比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不仅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在是否接受中国融资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议程设置能力,也表明中国融资的意愿与实际落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逐步走深走实,东南亚对美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是美印太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着眼应对中国“挑战”和推动重建盟友和伙伴关系等目标来谋划其对东南亚政策,并以此指导其与东南亚军事关系的发展。“印太战略”背景下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呈现一些突出动向和特点,如聚焦提升东南亚国家海上安全能力特别是海上态势感知能力,着力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军事互操作性,以签订基地准入协议、轮换部署、动态部署等方式强化在东南亚兵力布势,将网络、太空、“灰色地带”等领域合作作为军事合作新增长点,积极推动形成美主导的东南亚军事关系网络等。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若持续强化,将给中国周边安全特别是南海安全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国家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王文良赵子诚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是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加,了解东南亚国家的关税及非关税政策的情况,特别是涉及到进口政策方面的所谓“壁垒”问题,对我们发展与东南亚各...  相似文献   

15.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24):50-53
<正>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亚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接受和喜爱。20年前,中国在各大国中第一个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让双方都从中获益匪浅。同时,越来越多的东南亚青年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科伦坡计划”是英国打着所谓抵御共产主义以及提高东南亚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招牌而创立的。而实际上是企图保持和巩固战前英国对东南亚各国的殖民地统治的地位。它的原先打算是:执行科伦坡计划的领导机构全由英联邦各国的代表组成,“计划”的费用也由英国来支付。但是,给軍备竞赛弄得精疲力竭的英国,负担不起这笔开支,不得不在1951年请求美国来参加科伦坡计划,企图靠美国的支援来达到它的目的。但是美国插手之后,却利用它来竭力排挤英国,扩张它在东南亚各国的势力,同英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目前,美国已成为对科伦坡计划国家的最大的投资国,这个计划的中心随之转移到了华盛顿。1958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科伦坡计划组织会议中,美国已更进一步夺取这个组织的领导权,并利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困难把它作为加强控制和掠夺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工具,同时还想达到它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竭力挑拨参加科伦坡计划的亚洲国家同中苏两国的关系。日本在科伦坡计划中也有着很大的野心。它依靠美国的支持,并利用美英的矛盾从中渔利。而实际上,参加科伦坡计划的东南亚国家得到的援助却少得可怜。它们所得到的是美、英、日资本的大量侵入,压低这些国家出口的原料的价格,使这些国家输入增加,出口减少,外汇短缺,赤字激增,从1957年开始,生产显著地下降,使些国家陷于严重的困难中。本文作者系科伦坡计划局情报处的工作人员,在文中极力为科伦坡计划粉饰,强调外国“援助”对东南亚国家的作用,鼓吹这些国家接受“援助”。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可透过一些数字,看出东南亚各国在科伦坡计划的控制和掠夺下经济困难的情况,以及美、英、日以“援助”为名,对这些国家实行经济扩张的情况。在这篇文章中也可看到美国已经成为这些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控制者,八年来西方国家对科伦坡计划的亚洲国家的投资,美国已佔80%以上。这篇译文,编者作了若干删節。  相似文献   

17.
2017年以来,美国及其盟友相继推出了“印太战略”,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显著加剧。由于美国拓展了对华竞争的领域、增加了竞争强度,中国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集团政治压力和产业脱钩风险都有所增加。因此,稳定和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有助于中国缓解“印太战略”的压力。在美国强化战略竞争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安全缓冲地带、经贸桥梁和多边主义旗帜。与此同时,“印太战略”的出台也增加了东南亚国家对中美关系由竞合走向对抗的担忧,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希望中美在安全上各自自我约束、支持东盟主导的经济一体化并遵守地区规范。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对待彼此的政策越来越多地反映出应对“印太战略”的压力,由此所作的政策调整对彼此的合作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即双方在政治和安全互动中不仅需要顾及彼此的关切,加强对对方的再保证,还要通过共同推动建立地区经济合作框架,来抵御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地区的海洋法实践(之二)高伟浓五、越南越南是1977年5月12日正式宣布直线基线的。这是一条将海岸最远的各部位与近海岛屿、所有位于其领水外面的岛屿、群岛的各个最外点联结起来的直线基线。到1982年11月12日,越南又宣布了一条更为“彻底”的直线...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东南亚诸国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重建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北方印支三国及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南方各国,东南亚地区形成了“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究其成因,主要外因有:西方殖民主义者殖民统治方式的不同对东南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起了加剧作用,美苏在东南亚的“冷战”及相关战争使印支三国失去相对和平的经济恢复环境;内因则是南北方国家经济发展体制与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四小龙”、中国大陆、东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其近年来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宣告了“亚洲纪元”的到来。中国同东南亚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与东盟国家经济结构互补性不强的特点将会更加突出,与印支市场及缅甸经济结构互补性强的优势将有所减弱;合作的趋势将会增强,但更多的将是激烈的竞争。一、战后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发展情况战后以来,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外贸能力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