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静 《学理论》2012,(30):51-52,62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方法的规律性学说和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其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根本的方法贯穿于其他方法,如矛盾分析、实践历史主义、群众路线等方法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人们的自觉能动性,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可科学的、全面的基础理论保障,使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人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力求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据,把握深藏于这一理论之内并奠基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哲学依据和哲学思想。那么,这一理论的哲学依据究竟是什么?其哲学依据的真谛何在?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邓小平理论的哲学依据,从根源上看,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然,邓小平理论毕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有它特定的…  相似文献   

3.
领导哲学是领导科学的基础理论,是关于领导活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中国的领导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县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毛泽东虽然没有专门提出“领导哲学”这一概念,但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领导生涯中,广泛、深刻而卓有成效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运用到领导活动中,为领导理论建树了新的丰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瑰宝。本文仅就毛泽东在领导哲学原理、领导哲学的中国特色和领导哲学的方法体系三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粗浅探讨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武器";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传统哲学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和最高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以来,与以"天人合一"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天人合一"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是凝心聚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4)
实验哲学是近年来西方哲学界兴起的一场科学与哲学融合的运动,旨在结合实证研究与传统的分析哲学研究,以帮助进行概念分析或提出新的问题和理论。它在一些问题上改变了哲学单纯思辨的性质,使之能够得到实验上的验证。理论心理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在实证的穷境里寻求喘息,应从实验哲学的兴起中获得关于自身发展如何转向学科整合、范式融合的方法论启示,使理论心理学走到研究的中心,促进心理科学的理论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科学方法论。深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而且从哲学的视角来考察,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理论结晶。从唯物论的层面来看,坚持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方法论前提。实事求是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对实事求是作出全新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并赋予其辩证唯物主义科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关于邓小平政治哲学性质的定位、研究对象和内容、方法论特征、理论贡献和研究方法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可以看出目前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研究的水平较低;研究的边界不清;生搬硬套其他学科的范畴和框架;缺少对邓小平政治运作和政治实践案例的理证分析。鉴于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状况,我们有必要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崇碧 《学理论》2013,(23):40-41
马克思哲学是历史哲学的传统,其哲学方法论是历史主义方法论,体现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历史与结构相统一的方法、历史与人的价值相统一的方法。了解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刑事科学技术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刑事科学技术、改造刑事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的理论。选择科学的方法及其理论,是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在党内首先是党的高级干部中,要提倡认真学习与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特别是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也应十分重视哲学方法论的学习与研究.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非科学理论的本质所在。实践观点引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本身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时也使世界观方法论,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产生根本性转换。实践观点、实践理论一经被人们掌握,就会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动思想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这不仅被一个半世纪以来无产阶级运动所证明,也被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证明。一、实践观点引发思想领域的革命,伟大实践推进伟大事业实践观点、实践标准构成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郑小霞 《学理论》2012,(30):38-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系列理论成果的概括与总结。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背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实质和特点,就是要分析其中所蕴涵的哲学基础、哲学价值观、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方法论等方面,以此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衬托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3.
陆敬国 《学理论》2010,(14):179-180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让受教育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掌握实践思维方式,达到要像马克思那样进行思考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是否具有当代的方法论意义,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我们发现,马克思的内在理路是:所"立"——深入社会现实与所"破"——批判性分析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建制及其限度的共存。如果不从根本处诠解出马克思批判精神的方法论意义,就不能形成方法论自觉,必然难以深入地切中中国当下的现实,无法构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因此,通过与马克思文本的当代"对话",使其方法论的价值得到呈现和凸显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实思考陈月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成就证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在系统科学的研究中,与国内外同行比较居于光荣的学术地位.他所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贡献.从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钱学森的这种理论和方法论也需要继续前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并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提出了新时期镜一战线理论,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它作为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以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哲学基础的。邓小平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研究有一种思辨化和形而上学倾向,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构造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形而上学的方式"拯救实践"。马克思本人在不同文本中都对这种形而上学的思辨态度进行无情的批判。他始终坚持对实践概念的批判的、革命的理解,反对构造关于实践的一般抽象理论和各种思辨体系。明确坚持对实践理解的"实践的态度",将实践概念理解为一种社会历史范畴而不是抽象的哲学范畴。马克思的关于实践的"实践的态度"实质上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体现,对于各种抽象的思辨实践哲学的研究倾向具有批判和警醒作用。这也是在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理解中应坚持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的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全面生产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在方法论上沿袭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建,即在方法论上回到黑格尔,"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性。但法兰克福学派在其理论发展中忽视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哲学旨趣和方法上的根本区别,从而导致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只能滞留在一般性的文化审美批判层面,难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变革实践的理论诉求。正是基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类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旨向和研究路径有着根本差异,深刻领悟这些差异是正确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