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集体 《政府法制》2012,(23):58-59
人类历史表明,腐败是权力的滋生物,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词常作为“权力腐败”的代名词,权力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条件下,权力具有二重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成为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刘松华 《法制与社会》2011,(34):136-137
权力腐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于权力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占有性,掌权者容易滥用而走向腐败。权力腐败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监督机制,防范权力腐败。本文主要从权力腐败的危害出发,分析权力腐败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防范权力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腐败的五种形式说明反腐败的重要性。而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必须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文章从权力制约的理论渊源及其应用来说明权力没有监督制约必将导致腐败,提出了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三道防线和三条原则,以及如何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陶玉霞 《行政与法》2010,(12):19-21
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失去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核心,只有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因此,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制约是基础,监督是手段,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对官员而言,权力是负担和责任。对权力而言,没有监督的制度是欠缺的制度,没有制度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自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用治标为治本羸得时间,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反腐力度最大和最有成效的时期,一系列腐败官员相继落马。当前,中国式反腐"标"与"本",破题权力监督最紧迫。为此,笔者从权力的本质特征、权力产生腐败的根源分析、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肤浅探索,与大家共同商榷,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中国监察》2009,(10):48-48
中央纪委驻国家知识产权局纪检组长肖兴威指出,尽管现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腐败、预防腐败,但腐败现象仍时有发生,在个别地方可能还很严重。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条需要认真思考:一是权力集中的问题,也就是个别地方、个别部门大权独揽。二是监督机制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完美的、完全的有效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再论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腐败是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权力腐败的本质是剥削 ,这种剥削是通过追求最大化的“非生产性利润”而形成权力资本实现的。遏制腐败 ,可以从权力成为“寻租”、“设租”对象的诱因 ,即权力不当干预或进入市场 ,导致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恶性发作上去认识。也可以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 ,即通过成本分析进行遏制 ,因为权力腐败都是需要承担风险和支付成本的 ,只有国家法治措施达到腐败成本大于腐败收益时 ,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8.
肖剑 《检察风云》2011,(15):32-34
泰国,曾经被誉为东南亚的“民主标杆”。确实,民主选举、政党竞争执政,在理论上一直被视为实现权力监督、医治权力腐败的灵丹妙药。然而,泰国自1932年实现君主立宪制度以来,在仿效西方民主的实践中,是在从军人统治向民选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权力的腐败表现为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权力本身具有被腐败的可能性 ,加上权力主体的私欲 ,就构成权力异化并且形成腐败的主要因素。权力被腐败的可能性并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 ,促使这种转化实现的因素不是别的 ,正是权力主体的私欲。权力腐败实际上是权力的失衡 ,从法律角度上审视 ,任何公共权力都有一个法律上的界限 ,超出这个界限就是权力的滥用。遏止腐败的途径不外乎道德途径和法律的途径。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 ,寻求权力制约的法治途径是最有效、最权威、最持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腐败、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腐败的成因,认为腐败并非是公共权力的腐败,而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公共权力不可能自发导致腐败,腐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公共权力主体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根源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就要从教育、法制、监督的配套机制中加强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在使人腐败堕落的一切原因中,权力是最永恒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在当今中国,失陷于职务犯罪的官员绝不在少数。一般而言,在诸多落马的腐败官员中,像邢福煌这样“潜伏”15年屡屡受贿的案例,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2.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如何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杜绝腐败的 滋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干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是防止干部权力异化的根本途径,并按监督的主体、形式、内容、时间、范围对行政监督的几种形式进行了剖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腐败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其影响极为恶劣。领导干部腐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法律制度不完善、惩防监督机制不健全,致使权力得不到强有力的监督是重要原因。治理腐败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惩防监督机制,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这也是我们司法行政机关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一、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高度,充分认识增强执法权力有限意识对正确使用权力的决定意义认真履行执政职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每一个政法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而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执政所带来的权力采取什么态度,又是怎样使用手中所掌握的这样那样的权力的。权力是具有两重性的,它既可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通过监督有效预防腐败的重大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专门机关,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监督工作创新,切实做到关口前移,确保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  相似文献   

16.
崔志军 《内蒙古检察》2007,(4):47-47,63
高发的渎职侵权犯罪活动对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权力的腐败严重破坏了国家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犯着公民的合法权益,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引发、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权力的腐败刺激的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冲突,直接破坏了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破坏了市场秩序,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损害了健康的社会经济机制。另外,权力腐败助长了腐败没落思想,使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失去信心,并产生了对党的领导执政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7.
宪政与权力     
孙守明 《法制与社会》2010,(12):158-159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善的一面,也有它恶的一面。权力的双重性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权力可以分为个人的、少数人的、和多数人的权力。宪政与权力与有着紧密的联系,宪政总是围绕着权力运行的,没有权力也就没有所谓的宪政。宪政的两个特点就与上述权力的性质和分类有关。宪政的两个特点是:一是宪政有一个从只注重控制国家权力到扩大国家权力再到限权的发展阶段,第二个特点是少数人的权力进行控制到对多数的权力控制再到对双方的权力但主要对多数人的权力进行制约的同时适当保护少数人的权力的阶段。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来论述权力与宪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洪民 《中国监察》2008,(17):36-36
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推动预防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必须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自觉把部门工作融人大局工作之中,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排查权力运行中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查找导致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等腐败问题的人为因素,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论公证权的监督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的思想家阿克顿勋爵就提出了“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至理名言。这一有关权力的定律似乎已经内在地包含了“公证权也会导致腐败。因而公证权也应受到监督”的论断。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权力,公证权的腐败和滥用一方面会导致公证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受损,另一方面则会摧毁公证制度赖以存在的社会信用基础,导致公证行业自身的毁灭。  相似文献   

20.
腐败可以从多维度进行界定。在通常观念里,任人惟亲,是腐败;公款消费,是腐败;权钱交易,更是腐败;有人说,腐败是公共权力机制的瘟疫,腐败是社会肌体的毒瘤,还有人说腐败是国际社会的公害。也正因如此,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纷纷从各个侧面探究腐败内涵,研析腐败的根源,寻求预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