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是》2014,(2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文艺始终以创造文明和弘扬道德为己任,以优美的形式和诗意的表达,忠实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足迹,使人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并定格为思想的圭臬和道德的范式,也使得文艺的生命长存、青春永驻,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同辔而行。正因为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巨大、辐射面广阔、渗透性强烈、作用力持久,自然而然地决定了其重要的地位。优秀文艺应当反映  相似文献   

2.
张帅 《理论建设》2012,(2):106-107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文明是人类文化不断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1]生态文明以自然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保证社会正常秩序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客观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小节正是道德的基础细节。它不仅体现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更折射一个公民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人类理性的崇高表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它广泛而深刻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任何行业、任何部门、任何个人的社会行为都需得到道德的节制和规范。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与经济文化发展、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关的客观存在。医疗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文艺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王中强文艺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活动,文艺产品作为精神食粮总是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灵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因而具有重大的社会道德效应。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文艺理论家和诗人,一生都十分关注文艺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历来是陶冶人们道德情操、抒发人类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领域。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十  相似文献   

8.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道德素质和水平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生态道德作为一种道德,既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又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因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人与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悖论与新道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三元互补的道德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作为社会的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还必须确立起维护人类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四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主义道德四元互补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吴凯 《探索》2023,(4):1-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文明理念,也是一种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创造,它将人类发展置于更加广阔、深远的历史进程。立足“三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回应全球发展鸿沟、国际安全困境、人类文明冲突等世界之问,具有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文明理念、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进步绘制未来图景的文明特质。在全球发展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促进共同繁荣为愿景;在全球安全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维护共生关系为目标;在全球文明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建构共同价值为归宿。以“三大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文明论意义,它为全人类安身立命澄明了新发展观,为全人类普遍交往提供了新安全观,为全人类互利共赢构筑了新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也是中国向世界奉献的文明大道。以“三大倡议”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在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人类文明等方面促进互利共赢、多元发展、和谐共处,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1.
韩升  李斌 《学习论坛》2024,(2):63-73
20世纪90年代,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结束后各国之间冲突的原因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在于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论为西方霸权服务,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破坏性,对人类社会和平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和极大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把握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在协调推进内政外交国防的具体实践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新型文明观在政治格局、思维方式、历史观念、观察视野、实践进路和价值旨归上实现了对文明冲突论的全面超越,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文明交往范式,为引领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安 《新长征》2007,(9):54-55
文化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主体周围并影响主体活动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状况的总和。文化环境是一个系统,构成文化环境的主要要素是: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哲学、民族心理、传统习俗等等。文化环境是整个社会环境的特殊部分,其根本指向就是为了塑造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水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贯穿汤因比的人类文化形态学理论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理念是文明的可比性原则。在该理论中 ,汤因比以历史性的眼光捕捉到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平行性、散发性图型 ,为各文化形态的“交往秩序”及其开创性的“正当原则”提供思考的可能 ,即现实的交往原则的“合法性”依据。汤因比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六千年的世界文明划分为二十六个文明单位(在晚年他将这一数目扩大到了三十七个)。他认为在由地质学和宇宙学所展开的时间尺度上 ,自从人类社会的首批代表出现以来 ,已有五、六千年的时间流逝过去了。这段文明时期 ,同我们所在的太阳系、银河…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运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内容要素,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辟给予了规范指引和法治保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五个方面: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是根本法理红线,筑牢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根基和根本政治方向;共同富裕是规范和保障人民共建共享财富分配秩序及资本健康发展的基本法治原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人类社会发展难题;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其文化特色与理论创新,有利于人类社会道德文明和法治文明的新发展;构建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平衡关系、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和公众参与、实现自然正义和人民正义有机结合是其在生态法治建设方面的法治方法、制度以及价值特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回应全球治理难题的国际法理依据,它破解了“西方民主法治文明是历史终结”的逻辑魔咒,呈现出兼具感召力、生命力和实践力的天下大同文明样态。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文明     
文明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研究人的文明,对于促进文明进程,提高文明程度,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的文明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它与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并且在人的自然属性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得到体现。人的文明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力量、各个方面的整体配合和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林雪 《理论与当代》2008,(10):20-23
生态文明城市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是在对工业文明时代城乡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更为高级的人类生存空间系统,可以说是人类住区(城乡)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简而言之,生态文明城市就是生态城市与生态文明时代相对应的人类社会生活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即为一定地域空间内人、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建设和弘扬生态文明,是历史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解放有赖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这预示着人类社会必须走向生态文明才有出路;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既取决于人类自身能力的发展,又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这预示着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复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桂玲 《唯实》2001,(12):81-83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同时 ,对社会经济关系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道德在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爱因斯坦说过 :“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既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手段 ,又是人类发展的目的。道德兴则国兴、家兴、业兴 ,道德不倡则天下不宁。没有道德的支持 ,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下去 ,更不能得到健康发展。但在当前 ,由于新旧体制的碰撞和市场经济的确立 ,有不少人的道德观念发生偏差甚至“错位” ,这不能…  相似文献   

20.
由工业文明催生的崇尚物质财富消费的生活方式与工业文明本身不可持续之间的对立,是今日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诸多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要想摆脱危机,必须超越工业文明形成的价值观、发展现与世界观,开辟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为此,首先需要清醒地认识,主导性需求升华是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阶段性发展的最根本性标志,因此,人类的根本出路在于,从物质性需求升华为社会性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主导思维与行为方式从工业文明的零和博弈转变为共赢.在上述发展目标调整和思维与行为方式转变的基础上,下述一些举措应是当务之急:科学地设计健康,可持续的人类物质财富消耗标准;创建全球治理的新体制,寻求B模式新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在世界范围内恰当再分配的途径与机制,实现全人类物质性需求的基本满足;建立指导社会文明建设的整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一体化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