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于陈再道将军而言,"文化大革命"不啻于一场梦魇."文化大革命"初期,在1967年盛夏的武汉"七二○事件"中,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被诬蔑为"策划‘七二○事件’的罪魁祸首",受到了不白之冤和非人待遇,直到1972年恢复工作为止.  相似文献   

2.
正早在红军时期,耿飚就是名噪一时的人物:担任过红九师、红一师、红四军参谋长,是李聚奎、陈赓、陈再道的好军师;担任过红二师第四团团长,带领这支队伍斩关夺隘,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是人民军队历史上著名的"无冕将军"。耿飚的红军生涯,锻造了将军百战名将的军事素养,也折射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正在群星璀璨的开国将军中,提起"军中三陈"(陈赓、陈再道、陈锡联),似乎没有"军中三杨"(杨得志、杨勇、杨成武)的名气大。实际上,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军中三陈"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开国将军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堪与"军中三杨"相媲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显不凡军事才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赓、陈再道、陈锡联都曾在红四方面军任职,在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中,展现出了不凡的军事才能。其中,陈赓的资格更老一些,在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就是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4.
正耿飚将军(1909.08.26-2000.06.23)是人民军队历史上著名的"无冕将军"。7年红军岁月,他历任红九师、红一师、红四军参谋长,是这3支部队军事主官李聚奎、陈赓、陈再道的好军师;担任红二师第4团团长期间,他带领这支英雄部队斩关夺隘,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之一,与杨得志担任团长的红一师第1团携手并进。可以说,红军时期锻造了他百战名将的军事素养。  相似文献   

5.
一 陈再道同志系湖北省麻城人,生前他一直把冀南视为“第二故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和冀南人民同甘共苦,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每当说起冀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立刻神采飞扬:“我们冀南的人民”如何如何可爱;“我们冀南的部队”又是何等何等的英勇……,如同打开闸门的河水,口口声声离不开“我们冀南”四字,滔滔不绝…… 而在冀南广大城乡一带,一提起陈再道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挂在人们嘴边上的一个最响亮也最亲切的称呼就是:我们的陈司令!一提起“陈司令”,冀南的群众好像有永远道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陈再道,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他17岁参加革命, 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抗日战争开始时,年仅28岁的陈再道就担任了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按说,像陈再道这样身居要职的“天之骄子”,在个人问题上应该是得心应手,然而,快30岁了, 陈再道还是孑然一身。  相似文献   

7.
陈再道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是湖北人民深切怀念的“老司令员”。本文作者刘玉涛跟随陈再道担任警卫、秘书工作10年,该文记载了陈再道这段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很有教育意义,特予编发,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8.
正历经中国革命大潮洗礼,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将星如云,各领风骚,有一位将领更是与众不同。1955年,他虽只授中将军衔,李先念一直尊称他"老班长";徐向前亲切地喊他"老战友";陈锡联、许世友、陈再道等,更为尊重他们这位"老领导"。他,就是来自红四方面军的詹才芳将军。红四方面军的一员骁将詹才芳,1907年9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城南30里黑石嘴村一个贫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召开编审会议,审定军事人物篇条目时,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将军问:怎么没有李超时?一位年轻的编辑说:他可能不够资格。张爱萍将军听后十分严肃地说:他要是不够资格,我们都不够。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张爱萍将军马上解释说:李超时是我的首长,他当军长时,我才是营长。你们说,他够不够资格?于是,李超时进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人们不禁要问:张爱萍将军为何如此敬重李超时呢?说来话就长了。在李超时将军牺牲80周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吧!  相似文献   

10.
1年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陈再道同志离开了我们。这位戎马一生的战将,以他卓著的战功、坚强的党性、磊落的人格,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在他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时,我曾有幸在他领导下工作。八十年代,又多次陪同他视察湖北大地,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4,(14)
<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们通信兵的老前辈王净将军,就是那种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人。虽然老将军离开我们已经36年了,但一代代通信官兵对他的思念、爱戴和敬仰之情,历久弥坚,愈加深切。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指示精神,结合开展强军目标学习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相似文献   

12.
余志强 《世纪风采》2023,(11):27-29
<正>陈再道,湖北麻城人,17岁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8岁参加黄麻起义,从此踏上革命道路。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文革”结束后,陈再道临近古稀之年出任铁道兵司令员。在铁道兵司令员任上,他坚持亲临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大刀阔斧落实干部政策,抓好生产作业,改善基层官兵待遇。1982年党中央决定撤销铁道兵部队,陈再道服从大局,深入各级官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动员,  相似文献   

13.
在人民军队的辉煌战史上,陈再道的英勇善战是出名的,毛泽东、朱德说他是“一员战将”,徐向前、陈毅盛赞“再道之勇”。挥戈鄂豫皖 1909年1月24日,陈再道出生在湖北麻城乘马岗程家冲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夏天,在北伐战争胜利的号角声中,年仅17岁的他就参加了当地农民协会和  相似文献   

14.
程杰曾是程潜和陈明仁的爱将,1949年他积极协助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为实现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程杰将军一生热爱祖国,建国后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程杰将军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深深地嵌在人们的记忆里,他那炽热的爱国之情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相似文献   

15.
陈再道是我军著名战将,以骁勇著称,是刘邓麾下的著名"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再道是军委铁道兵最后一任司令员。随着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不复存在,因而陈再道被人戏称为"末代司令"。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到我军高级将领,陈再道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6.
平津战役胜利50多年了,可是对战役中缘何由先打塘沽而改取天津城,人们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委员吴富善将军。吴将军虽已过耄耋之年,但思维敏捷,记忆清晰,他向我们讲述了当年这一变更的详细经过。  相似文献   

17.
正陈再道:突破六路围攻开辟冀南厮杀羊山集兵团级的河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和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俩同是在红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开国上将,都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  相似文献   

18.
当一颗闪亮的星从我们的天空划过,渐渐黯淡,直至消失,我们怀念(他)它曾经耀眼的光芒;当一代大师名人飘然而去,我们沉痛追忆他留下的不朽成就。每一颗星都值得怀念,每一位大师名人都值得我们追忆,然而,当人气歌手姚贝娜被无情的病魔带离后,全网追忆她的一颦一笑;而戎马一生、立下显赫战功的将军逝去却往往无人关注。在励志偶像与铁血将军间人们纷纷有"选择"地关注,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人心浮躁。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12日,我们沉痛地送别了崇敬的张爱萍老将军。老将军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张老将军对党和人民始终无限忠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他文武雄才,战争年代南征北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抓治军抓“两弹一星”,丰功伟绩,军内外有口皆碑。他为人刚直不阿,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操,更令我们景仰  相似文献   

20.
再道之勇     
一 1909年1月24日,陈再道出生于湖北麻城程家冲的一个贫农家庭。在这个20来户人家的村子里,陈再道家是最穷的。3岁时,父亲得痨病而死。此后7年中,姐姐与母亲相继去世。11岁,陈再道就与叔父相依为命,他为人家放牛,下田干活,学篾匠手艺,在苦熬苦挣中,陈再道长成了17岁的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