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伴之而采的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的战略转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来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对于现代工业企业而言,在这种转移中就必须肩负起将农民教育、训练和改造为现代企业工人的历史重任。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基础性的重大课题。一、认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自觉地肩负起引导农工向现代企业工人转变的历史重任。在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2.
信息平台     
我国学者构建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研究在我国结出了创新之果。继德国学者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化理论之后,中科院研究员何传启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这种理论提出,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18世纪到21世纪末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第二次现代化不是文明进程的终点,将来还有新的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的过程及其深刻变化。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赶超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中国正昂首向21世纪迈进。然而,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中国人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世纪难题——重建精神家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每一个关心中国发展前途命运的人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个话题的沉重。一当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的面貌大为改观,中国正逐步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迈进。然而,象西方大多数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高放 《同舟共进》2010,(4):15-16
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各国从古代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笔者认为可综合归纳为下述四条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持续的行政改革中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正处在一个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后工业化要求的治理体系的问题。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是对政府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关系进行反思的一个结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新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视理论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构建新型的、合作型信任关系达致合作治理,使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的观念让位于调控、引导、服务和整合社会的观念,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羡萌 《前沿》2014,(13):216-217
17至19世纪是英国历史上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重要的转型时期。在农业革命和议会圈地造成的土地兼并推动下,农业生产方式、土地经营方式与乡村社会结构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日益加强,劳动力市场日趋活跃。这为英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转移和英国城市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自16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整个社会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至19世纪中期工业化完成之时,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发展,终于实现了这一社会转型,其特征为近代大工业生产方式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主导方式,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社会体制。在这一社会转型中,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8.
魏晓波  苗建萍 《新东方》2005,(11):73-76
现代化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一场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世界现代化已经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历程,其间经历了三次现代化的浪潮。“在这两个多世纪中,现代化以惊人的扩展速度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挟括在内。形成为一股不可阻遏的世界性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张栋  程晓舫 《中国发展》2013,13(4):20-23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只有两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次转变尚未完成,第二次转变已经开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性明显,因此要同时考虑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0.
海南经济特区要在下一世纪前期建成工业省,即基本实现物龊资料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工业化、现代化。就海南经济特区生产力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而言,基础首先在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过程不可避免地体现为农业的工业化、市场化与集约化,亦即实现海南经济特区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所谓现代化,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化的过程。在中回.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涵意,首先就是实现工业化,其过程直接表现为两个根本性转变。海南经济特区亦然。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中国的工业化必须建筑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之…  相似文献   

11.
李建良 《桂海论丛》2004,20(3):34-36
改革开放前,浙江的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下等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既无资源、地缘优势,又没有获得较多的国家投资和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的浙江迅速成长为一个全国经济大省,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浙江的工业化道路偏离了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浙江的工业化对内地有着巨大的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世界要闻     
西方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据1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在发生一场重大变革,即从工业经济向新型的信息经济转变。推动这个转变的是目前正在兴起的信息革命。这个转变将对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景明 《湖湘论坛》2003,16(5):58-59
城市化是指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 ,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 ,只有城市才能满足工业社会化大生产人口、资金、资源相对集中的要求 ,才能带来显著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 ,凡经济发达的先进国家 ,无不是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 15— 2 0个百分点 ,明显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因此 ,加快城市化进程 ,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一、城…  相似文献   

14.
恬嵋 《中国妇运》2010,(7):43-4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工业化、城市化和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美国的社会面貌,影响了社会生活,也带来诸多社会矛盾。进入20世纪后,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要求变革的呼声日趋高涨,汇成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15.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发展目标,是我国加快从整体上实现从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转变,实现工业化,大力发展信息化,加快社会物质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依靠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6.
姚聪莉  任保平 《求索》2008,(10):1-4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工业化的路径由一元向二元的转变,工业化的影响因素由单一因素向多元因素的转变,工业化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工业化环境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目前我国工业化的约束主要表现在:工业竞争力约束、资源环境约束、工业化进程约束、工业化基础条件约束、工业化区域差异约束。针对工业化的约束,我国未来工业化转型的路径是:加快农业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完成工业化任务;统筹城乡工业化进程,实现二元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加强产业融合与产业配套,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为工业化创造新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英国地主与农业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洪涛 《求索》2007,(6):88-90
英国农业革命是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桥梁。英国地主发起圈地运动,逐渐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他们亲自从事农牧业试验,提倡农业改良和投资,使英国农业生产力在19世纪位居世界前列。这是英国有别于西欧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发展绿色经济 推进三重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有三个主要标志,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式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称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重转变”。这是21世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一、绿色经济与三重转变是21世纪发展的历史潮流1、人类正在进入生态时代,人类文明形式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这是人类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伟大实践。人类生存与发展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式。农业革命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转型社会对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特殊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工会的兴衰与工业化的发展紧密相连.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工会运动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欧美国家完成了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型.尽管在国家、产业层面上的工会依然组织健全,但其组织及活动能力均大为下降.工会成为貌似强大、但实际力量下降的"空壳工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