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杰 《南风窗》2010,(19):109-109
<正>2010年8月23日,菲律宾马尼拉香港旅行团大屠杀,又一次证实了中国人的基因:内斗内行,外斗外行。香港特首曾荫权,在人质被绑架在旅游巴士上的时候,给菲律宾总统打了两次电话,两次都吃了闭门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没接电话,总统府称,不知道特首曾荫权是谁。香港特首有没有权给菲律宾总统打电话?某卫星电视台大受愤青欢迎的一位光头节目主持人,向曾荫权问罪,认为按国际对等关系,香港的特首只是一个地方领导,《基本法》第十三条  相似文献   

2.
跑马与教育     
在广州市七届一次政协的对话会上,广州师范学院的一位代表说:香港成立科技大学,政府一次拨款14亿港元,这笔钱哪儿来?原来出自香港的马会俱乐部,从跑马中赚来的。这位代表说:整个广州一年的教育经费才6000多万,我们能不能学学香港呢?朱森林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我们现在没有马会,就算有马会也不知能不能赚这么多钱。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跑马是一种赌博,但却不  相似文献   

3.
元宵佳节,我们一群老朋友搞了一个小小的歌舞联谊会。平日难得一见,相互之间免不了互道几句“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之类的时兴话。不过,当我碰到阿玲时,却不得不思忖着转换祝词。她刚值“而立之年”,前几年嫁给了一个香港客,如今,她最大的愿望是早日被批准到香港,与夫君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阿玲,祝你心想事成,早日到香港。明年今日,恐怕我们要借助飞鸿,互送贺年卡了吧?”我说。  相似文献   

4.
这似乎是电影电视上的一幕: 1992年1月9日深夜12时左右。香港官塘东方冲印公司内。几名蒙面大汉突然手持两把手枪及其它凶器闯了进来,将在场的8名工作人员一一捆住,劫掠后扬长而去。一个多小时后,被捆职员挣脱开来,立刻向警方报案……其实这并不是香港警匪片中的镜头,而是一桩在香港轰动一时的——离奇的影坛劫案在劫案几乎天天发生的香港,持枪行劫已算不上是什么大新闻,而这一次劫案之所以轰动一时,却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一个上千万人的大都市,有多少酒家、饭店、小吃店?按只能使用一次的严格规定,每天要消费多少万双卫生筷?这个问题,除了生产卫生筷的公司、企业外,恐怕很少人去认真想过。区区几分钱的卫生筷子,只能使用一次,就算是成千上万吧,又有什么用呢? 然而,有那么一个日本人,却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卫生筷虽然一双只值几分,然而它却是木制的,木材在当今世界上又何等金贵! 于是,这个日本人想出了一个绝招:成立一个卫生筷回收公司,专门回收各大酒家、饭店、小吃店使用过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的洋浦风波,为海南做了一次世界性的广告。”前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在他生前曾幽默地说。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洋浦这块“世界性的广告”又如何呢? 海南省负责人最近宣布:国务院今年3月已正式批准海南省的洋浦开发方案,同意把洋浦开发区办成“自由经济工业贸易区”。他说,洋浦将建成中国大陆上第一个“自由港”。在“洋浦风波”中大名鼎鼎的“熊谷组”又如何呢?据最新消息,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将与三菱、  相似文献   

7.
曼玉女士: 您好。我们这些在合资、独资企业里工作的青年,都喜欢看《南风窗》,也很注意看每期的《香港信箱》,杂志一到,我们就聚在一起议论您回答的各种问题。有一次,我们谈到国营和集体企业里的退休金问题,一位香港主管人员说:“嘿,在香港,光是失业救济金,每个月就有五六百元,别说是退休了,就是公司明天执笠(关闭)也不怕!”我们想: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接触的香港工人还是怕失业呢?  相似文献   

8.
顺德北滘镇有个裕华风扇厂,1985年产值达1.3亿元。这个从农机厂转产风扇的村镇企业为何起飞如此神速?该厂厂长区鉴泉对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电视帮了忙。几年前一个普通的夜晚,区鉴泉在看香港电视,雪花点点的荧屏上突然旋转出一台娇小玲珑的座钟式鸿运扇——柔柔的风,甜甜的梦。区鉴泉目不转睛,凑近荧屏仔细端详,心中一动,不禁拍案叫绝。他当天晚上就跑到邮电局打长途电话给香港的侄女,  相似文献   

9.
一个个大陆考察团到香港来,看到了繁荣的市场,看到了发达的经济;一个个作家到香港来,写了富豪,写了明星,写了红灯区;一场场电影电视剧以香港为背景,表现了偷渡者,表现了大毒枭,表现了一掷千金的繁华梦,表现了从流氓到大亨的坎坷途。……有象的,有不象,对此,香港人无所谓。但一旦你说到要学习香港,或者要把香港的经验移植到大陆,这就是认真的事了。香港人说:“您理解香港吗?您了解香港成功的经验吗?您破译了香港经济起飞的密码了吗?”果然,写写风情容易,谈谈现象容易,破译密码就大不容易。两军对阵,破译了对方的密码就能制敌于帷幄之中,决胜于枪炮未响之时。生物工程中,破译了生物遗传的密码或能会恐龙再世,笨象能飞。破译经济发展的密码难,再难的事事亦须由人做。本刊愿脚踏实地试一试,先抛砖引玉,望香港的专家、学者、经理们,但有心得,不吝赐教,亦望赴港考察的大陆朋友,但有感触,不妨来稿。密码要一个一个破,编译要一段一段来,叙事亦可,议论亦可,多多益善,少少无拘。编者竭诚恭候。  相似文献   

10.
莉莉:你接触的香港人还不太多吧?我相信不是所有的香港人都是坏蛋的。广东有句俗话说:“一竹篙打死一船人”,希望你不会用这样的心理去看事物吧。在这件事上,我建议你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及时去向上一级投诉。我相信世界上总是需要一些仗义执言的人的。不过,从对方的心态去分析,我建议你注意几点: 第一、先保障自己。不要犹豫不决反而让他先下手为强,向你公报私仇;第二、通过工会的力量,直接与上一级主管反映这个人处事不当:第三、你应该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了新闻媒介及街谈巷议的一个热点。重头报道接连推出,学者专家纷至沓来。广州市委、市政府负责人曾亲自带队几次进行专题考察。春节前后,邓小平、杨尚昆、乔石等中央领导同志南下视察,对广东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作了鼓舞人心的指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珠江三角洲这块神奇的土地是否具有示范意义?如何正确地辩证地分析、总结、学习、借鉴“三角洲经验”?珠江三角洲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迈向新的世纪?就这些引人注目的问题,我们邀请了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王志纲、田炳信,《羊城晚报》记者许挺斐,香港《文汇报》记者钟闻一四位曾经采访过珠江三角洲的新闻界同行,进行了一次无拘束的坦率对话。现将纪要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一只小球转动了一个大球。80年代,一根钢丝能否架起一条通道?预言家的话在香港《新晚报》的"长话短说"栏目里,近来陆续有报道三地又(香港、台湾、大陆)文化界人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1999,(11)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财富论坛闭幕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个国家与世界进行政治对话的城市只有一个,那就是首都;但进行经济对话的城市可能有几个,中国有哪些城市具有与世界进行经济对话的资本?上海,香港,也可能将来还有天津、广州。” 赵启正任上海市副市长期间,兼任浦东管委会主任,是浦东开发的先锋与功臣,人称“赵浦东”。就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后,他又成了中国向世界发言的重要人物,并以思  相似文献   

14.
地铁如围棋,也该分一分段。香港地铁乃是“九段”高手,其规划有大家气派而又不失实在,布局面面俱到而又不乏个性,管理井井有条且“目数”节节上升,还不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爱心,建立形象,服务社会,世人有口皆碑。一次民意测验,外埠游客对香港印象最深的竟是香港地铁而不是海洋公园、中环广场,地铁成了香港文化、管理、市政的一个象征,成为香港精神的一个化身。  相似文献   

15.
第六届全运会的鲜花和热浪在广州市民的心目中还记忆犹新,天河,又迎来了另一个盛会。1990年的一天,一位香港人登上飞机,直飞苏黎世国际足联总部。他是全国人大常委、国际足协执委霍英东。这一次到国际足联,肩负着一个神圣的使命:为中国广东  相似文献   

16.
悬赏缉凶,作为一种古表的破案途径,在我国中断了40多年之后,又重新被公安部门认可。东莞首创1991年春夏之交,广东东莞市茶山镇-港资企业的保险箱被盗,失窃10多万元。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破案线索。焦急的港商来到东莞市公安局:“香港常搞悬赏破案,你们可不可以搞?我出钱。”东莞市公安局遇到了一个难题:能否采用悬赏破案?他们考虑:既然在经济上要与世界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17.
政府说:市民们未免太紧张。市民说:有谁对自己的身家不紧张?今年夏天,香港人的几大热门话题中,除了最近的"热点"新机场协议和"炒楼大战",就要数席卷全港的"BCCI"风暴了。  相似文献   

18.
香港曼玉女士:听说您来主持香港信箱,回答《南风窗》杂志读者提出的问题,沟通内地人与香港人的感情,我真是高兴极了。不过,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有两种香港人,一种是电视上看到和日常接触到的彬彬有礼的香港人,另一种就是象我的顶头上司——蛮横无礼的P经理。我是在一个内地与香港合资的酒店工作,P先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1985,(8)
用“南风窗”作刊名,够气魄。记得三年前,《广州文艺》和《花城》合办一份文学报,报名《南风》,有位权威人士反感说,“南风”不就是“香港风”嘛,怎能让香港臭风污染我们。有位副老总巧妙地驳道:“这样说来,东风就是日本风,北风就是苏联风,西风就是欧美风了”,驳得对方哑口无言。《南风窗》四月一日创刊。创刊前后,热闹非凡,广州三大报作了多次详细报道,广东电视台也作了别开生面的播送,可谓出尽风头。为什么这么轰动?是有钱?有后台?不,只因一个栏目掀起了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假如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香港中文大学一调研机构在香港市民中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相信现在的传媒吗? 得出的结论是,有43%的市民回答不相信或不完全相信。 香港传媒为什么在大众心目中失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