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左传》记述了大量的军事战争史实,也表露出了其战争伦理思想,一是关于战争的伦理性质:只有符合“礼”的战争,才是合理的正义的战争。二是关于战争的伦理意义:在于禁暴息兵、保有天下。三是关于战争的民本基础:民不仅是国之本,也是战争之基。四是关于战争胜败的伦理因素:首先,政治的伦理状况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其次,将士团结和谐的状况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最后,军队的道德素质状况也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五是关于战争的重要德行:主要有仁德、信用、守礼等。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霸权”的伦理挑战,发端于科技领域,辐射至战争领域。数据霸权引发美国等少数霸权国家对大数据资源的垄断,在科技伦理层面挑战了数据权利和数据利益的分配正义,进而在战争层面利用“数据霸权”频繁发动战争,挑战战争正义原则。少数霸权国家在军事行动中对于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的高度依赖,导致大数据对人类的反向操控,冲击了科技伦理的自主原则,进而导致战争伦理中区分原则和相称性原则的异化,危及人类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数据霸权造成的一系列责任事故和责任分配困境,体现出大数据研发人员面临“负责任研究”精神缺失的风险,这种风险辐射到战争伦理层面,导致“不负责任”的战争文化盛行和军人武德精神的沦丧。围绕上述冲击与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约束“数据霸权”的伦理规范,为治理当前国际大数据技术军事应用所造成的伦理失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军事信息资源的战争效能,是信息化战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课题。探索军事信息资源战争效能的构成,需要从"综合论"、"杀伤论"和"阶段论"等层面上深入分析军事信息资源战争效能的存在形态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的集大成者.随着信息化战争成为主要的战争形态,军事谋略运用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表明,信息化战争不仅没有否定孙子谋略思想的普遍价值,而且进一步凸现了其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的"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在军事科学史上首次揭示了具有最大普遍性的战争现象的实质,以及战争运动规律和战略指导规律的"秘密".这种"战争哲学"在当代人类的现实生活中仍然起作用,具有深刻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战争根源学说不仅阐明了暴力关系根源于经济关系的原理,而且强调阶级社会的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利益冲突.近年来,国内军事理论界有学者提出所谓"战争根源于经济利益冲突"的观点,试图将战争的阶级经济根源归结为超阶级的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种"经济利益冲突论"抹杀了战争的阶级性,以"国家利益"掩盖政治分歧,从根本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根源学说.  相似文献   

7.
黄宏 《今日中国论坛》2012,(11):176+178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本文就信息化战争基础上的炮兵训练特点作初步探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日常的训练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战争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战争都是联盟战争,或至少包含有联盟的因素.联盟之形成,无不以战争双方在经济、政治和安全上的利益为基础.战争中各种联盟的结合与瓦解,时常打着道义的旗号,但从来都不只是为了道义的目的.历史已然,未来亦此.虽然当代军事联盟的形式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军事联盟的价值指向仍不会脱离利益的靶心,只是其利益之"的"与道义之"矢"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将结合得越来越紧.  相似文献   

9.
一场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的战争引发了“先发制人”的战争新理念,借助高科技以强胜弱的战争模式书写了信息化战争的新纪元。在世界军事史上,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伊拉克战争都是对世界军事发展“激励”最具特色的一场战争。它对21世纪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世界军事变革的序幕正由此而拉开。  相似文献   

10.
杜爱 《前沿》2012,(20):48-49
战争作为与人类文明几乎同时出现的事物,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文化与战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战争规模随着文化的发展而演升,军事技术是文化最有力的表现形式,现代军事组织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战争受文化规则的约束.从文化角度阐0军事和战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揭示战争的实质,从而找到一条消除战争的文化蹊径.  相似文献   

11.
在军事领域,道德通过影响军人的心灵与心智,起着巩固、扩大己方力量,削弱、分化、瓦解敌方的重要作用。在军事斗争中,敌对双方利用道德的功能展开相互间的较量导致了道德战这一特殊军事斗争样式。军事伦理学应当深入研究道德战,以充分发挥道德服务于战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战争在战争认知领域的争夺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不再仅是外在军事实力的对比,而是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战争主体心态和意志的较量。在影响战争认知的主要因素中,战争主体意识和利益取向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主体的战争认知,而舆论环境、网络传媒和意识形态则从外在深深地影响着战争主体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3.
论战时舆论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动员在战争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其他战争动员样式相比,舆论动员是一种精神动员、信息动员、公众动员和媒体动员,是实现战时快速动员的基本保证,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战时舆论动员范式。其中,对战时舆论动员基本原则的范式认知主要包括:军事斗争谋略与舆论宣传思想高度统一,政治斗争规律与舆论宣传规律高度统一,舆论宣传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高度统一;对战时舆论动员基本路径的范式认知主要包括:争取一切力量扩大舆论阵地,整合新闻资源形成舆论强势,运用典型示范引导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我们认识战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15.
张殿军 《桂海论丛》2009,25(6):17-22
冷战结束后,随着文化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围绕文化主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文化冷战取代意识形态冷战成为和平与发展新时代国际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虽然是意识形态冷战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的延续和变种,但却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文化冷战是美国文化霸权同世界多元文化主张者之间矛盾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它反映和体现的不仅仅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更是国际关系中文化权力与文化权利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正视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我国及亚太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牢记历史,反对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和美化侵略战争,警惕军国主义势力东山再起,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宗炎 《桂海论丛》2004,20(1):89-91
1915年爆发的护国战争 ,是一场中国资产阶级旨在捍卫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具有进步意义的革命的战争。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宣布广西独立 ,参加反袁护国战争 ,并在战争中起到了积极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作出了极其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分析是深入研究战争法的有效方法之一。从战争的经济本质和战争法的形成、战争法的作用机制上看,经济利益是一个国家发动战争的内驱力,也是制约战争法的根本因素。在当代,只有建立在合法性基础上的战争,才是最经济的战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战争的预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