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心镜 《求索》2014,(8):67-71
现代社会生活是物质丰富、信息便捷、社会民主的现代化生活,现代主体生活幸福但不美满。幸福是主体的生命活力,是主体身心和环境的和谐生态,是主体积极的精神生活。解析现代社会生活,追寻主体幸福;倡行学习性、健康型和积极进取的现代主体的幸福生命共同体建设;用基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将现代主体的道德生成融于现代化生活,建构现代社会生活幸福生态系统,是现代主体追求生活幸福的具体途径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对党和国家、民族的生命价值,对人民的幸福价值。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价值的客观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在政治价值、政治定力、政治能力、政治纪律等方面科学把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两会”上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总理说的“我们”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的政府,所说的“所做的一切”,是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五大建设”在内的一切工作都毫无例外,所说的“幸福”,当然不仅是指吃饱肚子,而且能让全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的好日子。幸福离我们每个人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幸福的真谛和意义,寻找幸福的价值和标准,创造幸福的环境和条件,幸福就会来到我们每个人身边。  相似文献   

4.
试论政治环境的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 《长白学刊》2001,(4):19-22
政治环境是特定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生活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条件的总和,可相对地划分为政治体系内环境(包括政治资源、政治模式、政治局势等)和政治体系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研究政治环境的特点、结构和功能,探讨政治主体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动态依存关系,对于社会政治实践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及多元环境系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活动所依托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对象所处的内部小环境。  相似文献   

6.
政治情绪意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消极的政治体验和感受。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治情绪主要表现为政治冷漠、个体极端行为和群体性事件,政治情绪的表现所导致的消极影响是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难题。社会转型是政治情绪产生的根源,也是导致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而社会转型所引发的人类心理、经济利益、政府过程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异化"则是政治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这些方面又相互联结、交错融合共同构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政治情绪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意大利学者吉奥乔·阿甘本使生命政治这一议题再度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焦点.阿甘本以例外状态与赤裸生命为理论根基,矛头直指以意大利政府为代表的当代生命政治实践,指出后者的本质是权力对生命的宰制.阿甘本的观点激起另一些理论家的反驳与批评,他们认为在疫情之下,欧洲政府的管理措施代表了生命政治传统中的肯定性维度.这两种关于生命政治的论辩逻辑所显示出的矛盾不仅是对当下抗疫措施的不同理解与阐发,也代表了生命政治学的衍化历史之中关于权力对生命所产生的影响的两种不同的、互补的理论视域.唯有厘清这两种理论逻辑之间的内在张力,才能理解这场当代生命政治论辩的真正意义,并为重塑一种更具兼容性、效用性的当代生命政治学做好必不可少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每当我漫步清风拂面的南湖之畔,在安宁的社会环境中与愉快的市民擦肩而过的时候,每当我步入琳琅满目的商场,在安定的社会秩序中与幸福的市民共享祖国的富饶与繁荣的时候,我便会产生一种由衷的喜悦和欣慰,因为这一切,凝聚着我们作为人民公仆的警察所洒下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我的战友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  相似文献   

9.
第一课当代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教材分析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政治现象,也是国家、政党等政治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本课所阐述的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础知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本书各课教材,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两种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0.
老年妇女的社会地位,既是女性个体在其整个生命历程中不断选择和累积的结果,同时也是妇女一生成长发展所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所塑造和影响的结果。对处于生命历程晚期老年妇女社会地位的考察,是全面认识妇女社会地位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谢海军 《前沿》2011,(7):29-33
在现代民主政治社会里,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衡量政治客体执政能力和绩效的根本符号,还是民众从物质利益矛盾走向现实政治冲突行为的连接链条。当代中国社会民众产生的政治认同路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即不同民众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起点、路径并不相同。当代中国民众不同政治认同困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三个路径。同时,不同路径产生的政治认同困境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成为不同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共同冲突源,政治认同困境正在由政治心理层面向潜在的政治冲突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12.
胡永 《前沿》2013,(11):151-153
环境友好是生态政治的理论旨归和现实追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发挥生态政治建设的主导作用,需要坚持环境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与尊重生命的环境友好理念,推动生态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人民警察也不例外。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然而,现代人在热切企盼幸福、努力追求幸福的同时,却觉得幸福渐行渐远。如果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道教的生命幸福观中,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幸福观中吸取一些人们追求生命幸福的宝贵智慧,即使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人民警察仍然可以通过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构筑通往幸福的桥梁,降低评价幸福的底线来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分离主义是指处于一国内部或者跨越国境的某一地区,在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排他性社会需求基础上的思想体系和行为。由于其所采用的斗争手段不同,当前的分离主义活动主要有民主政治、暴力恐怖和武装斗争等三种形式。从整体来看,它是在民族、经济、文化、政治及外部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反过来又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环境变迁与民族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伴随不同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一般从政治、经济、战争、饥荒等角度加以解释,而环境因素的作用一直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本文以岷江上游多民族分布地区为例,分别论述岷江上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和民族迁移的历史,并由此探讨环境变迁与民族迁移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环境变迁对岷江上游地区民族迁入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干旱寒冷气候的变化迫使当地民族向气候适宜地区迁移,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候的突变引起的洪涝灾害以及资源缺乏等使农业生产力降低,从而促使社会动乱并导致民族迁移。  相似文献   

16.
李强 《理论月刊》2002,(6):70-72
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具有本质的区别,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政治、历史、经济、法律、文化等等环境的不同,就形成了英美式、德意式、日本式三种企业集团类型。而企业集团不同类型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可以说是企业资本金制度和社会金融证券体制。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又是三种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形成的基础。因此,认真研究不同类型企业集团形成的基础,对我国发展企业集团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无沦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都已作为育人环境,与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过程的环境共同构成了以教育实践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是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结构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王瑞 《传承》2011,(26):87-88
政治诉求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政治价值表达。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群体具有不同的政治诉求。它具有普遍性、多元性、强烈性等特点。当经济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关注的焦点得不到解决、政治权利得不到行使时,就会产生政治诉求。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满足人民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以及国家和社会政治个体化的需要。由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社会的"历史积淀性"、"时代蕴含性"等特征,社会不但具有社会政治个体化的需要,而且还自然而然地充当着满足个体政治社会化需要的"供给者"。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中"供需关系"的疏离甚至脱节,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一现状必然要求从"新供给"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德性地展现生命存在的一种活动,因此幸福在于活动,在于我们健康的生命功能趋向于完善的运用;而友爱或朋友最终属于我们生命正常健康的活动既不可或缺又为我们向往的外在的善,友爱使幸福更完善,使社会更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