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票据法》对票据抗辩的限制作出了规定,但由于该法对该制度的相关规定过于简单、笼统,同时由于我国票据法学界对于票据法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票据抗辩限制的研究就更为少见。本文着重就票据抗辩限制与反限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票据法》对票据抗辩的限制作出了规定,但由于该法对该制度的相关规定过于简单、笼统,同时由于我国票据法学界对于票据法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票据抗辩限制的研究就更为少见。本文着重就票据抗辩限制与反限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比较我国票据法、英美票据法、日内瓦票据公约以及联合国票据公约关于票据伪造法律制度的异同,指出各国票据法对于伪造签名的效力和出据伪造票据的效力的规定基本相同,而对于背书伪造的效力则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在上述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他国票据法值得我国借鉴之处及我国票据法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4.
票据抗辩以民法上的抗辩为基础,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民法上的抗辩权随债权的转移而转移,每增加一次流转,即产生新的抗辩,这表明民法上的抗辩着重保护债务人的利益。票据抗辩则不同,票据法为保证票据的流通性、信用性,特规定了特有的抗辩切断制度,体现了票据法注重对合法持票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票据抗辩权     
票据抗辩是票据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连接票据权利和票据义务的纽带,起着平衡票据权利人与票据债务人两方利益,保护票据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票据抗辩权涉及包括票据行为的性质、票据伪造、票据变造、票据更改等知识点,是全面理解票据法的突破口。本文较为深入地探讨了票据抗辩的各方面内容,也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公约及其他国家关于票据抗辩的制度,进而分析我国《票据法》及相关法律文件对票据抗辩的规定,指出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笔者个人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票据抗辩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票据法规定的票据抗辩权制度蕴涵着丰富的法哲学理念 ,这些理念集中体现为安全与效率、公平与公正 ,体现为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和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从票据抗辩的法理念入手 ,从法哲学价值层面和经济层面分析了票据抗辩的合理性 ,对加深我们理解票据抗辩制度 ,充分利用票据资源 ,实现票据的安全、高效和充分体现其经济价值 ,有效保护票据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票据涂销制度是票据流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被日内瓦统一法系和英美法系票据法所采用。但我国《票据法》却未对票据涂销行为进行规定,实务中被涂销的票据一概作废而需要重新签发,这必然会对票据的流通性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应兼采日内瓦统一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票据涂销立法,并借鉴台湾的立法体例,在票据法的总则和具体票据行为中分别加以规范,从而逐步完善我国的票据涂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票据法只承认银行本票,不承认商业本票的合法地位,这一规定严重束缚了本票融资功能的发挥,制约了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商业本票制度在我国设立已具备可行性,应及时修改《票据法》,建立健全商业本票制度的法律框架体系。同时,通过加强票据市场监管、健全票据信用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票据经营机构等措施,确保商业本票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制度的本质是法律对所有权的安全与对交易量的保障之间博弈的结果.在票据法中票据的善意取得具有与一般善意取得制度共通的表征.由于票据法的特性,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又与一般善意取得制度有着不同的特色.通过对票据法中善意取得制度"善意"的分析,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中需要重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票据签章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签章是票据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票据法以票据行为为基础 ,而票据签章是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之一 ,是行为人承担票据责任的前提 ,是票据的绝对应记载事项。我国票据法第 4条规定 :“票据出票人制作票据 ,应当按照法定条件在票据上签章 ,并按照票据所记载的事项承担责任。”本文就票据签章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作如下探讨。一 签章自由主义与签章严格主义世界各国的票据法对签章形式的规定 ,有主要两种立法例 :一是签章自由主义 ,即票据法对行为人签章方式不作强制性规定 ,允许行为人自由选择。美国统一商法典第 3— 40 1条第 2款规定 :“…  相似文献   

11.
票据是具有流通性的有价证券,易被他人伪造。当出现票据伪造时,票据当事人之间的风险责任与损失分担问题就变得较为复杂。由善意的付款人还是善意的持票人承担较为合理,两大票据法系规定不一。将两大票据法系票据伪造风险负担规则进行比较,对我国票据立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评析,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更好地保障票据的流通与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票据转让中的特殊情况,《票据法》特别设置“善意取得制度”,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票据交易和使用的安全。票据善意取得对票据诈骗犯罪侦查具有提供票据鉴别真伪和查清票据流通关系的直接作用。还具有为侦查提供直接的犯罪线索和防止犯罪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票据法》对于空白票据制度的规定比较简单,与西方国家成熟的空白票据制度对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有进一步进行补充修正的必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空白票据法律制度的剖析,挖掘空白票据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对我国空白票据法律制度构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1996年 1月 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第 31条规定 ,以背书转让的汇票 ,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 ,证明其汇票的权利 ,从而提出了“票据背书的连续”这一票据法理论和实务中都极为重要的票据法问题。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中所涉及的几个方面作些探讨 ,以便于我国《票据法》的顺利实施。一、票据背书连续的意义票据背书的连续是指在记名式票据的关系中 ,自票据受款人至最后的票据执票人之间所存在所有转让背书衔接而无间断。依我国《票据法》第 31条第 2款的规定 ,背书连续“是指在票据转让中 ,转让…  相似文献   

15.
支票的保证、保付和付款保证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支票的信用,促进支票的使用和流通,因而这三种制度在国外票据法和《日内瓦统一支票法》中,都被有选择地加以反映。我国票据法一概排斥这三咱制度,似为一个立法缺陷,有必要增加规定支票的保证和付款保证,本文拟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就此进行讨论。 一、支票保证、保付和付款保证的立法比较 综观各国票据法有关这三种制度的规定,实有五种不同的立法体例: (一)仅规定保证。采用这种立法体例的是《日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票据立法中无因性限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票据立法的取向在我国,票据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9世纪初的唐代,但由于后来的经济发展的滞后,在清末以前,始终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状态,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的票据法,也没有形成近代的票据制度。直到192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票据法才公开实施。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后,旧中国的票据法同其他法均被废止。从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之前的30之年间,票据制度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自80年代开始,我国才逐渐恢复了票据的使用,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此时,对于票据行为的调整仅有一些属于银行制度方面的有关结算规则的规定,并…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现行票据法的规定,票据保证人在票据上签章对票据债务进行保证,产生相应的票据责任。票据保证人与普通债权的保证人的责任与权利是否存在区别?当票据保证人所保证的债务无效时,票据保证人的责任如何?这些都是关系到债权债务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票据保证人责任的特性,票据保证人责任与民事保证人责任的比较,被保证债务无效的情形及对保证人责任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在实践中根据被保证债务无效的具体情形,依法认定票据保证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这就是我国《票据法》确立的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所谓利益偿还请求权是指票据债权因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而消灭时,持票人可以要求发票人或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限度内予以返还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9.
支票付款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对付空头支票,是各国票据立法普遍采纳的制度,有关国际公约也有此项制度.我国票据法应当增设支票的付款保证和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一、票据抗辩的一般原理 《票据法》第1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依本法规定对票据债权人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票据法上,拒绝履行票据债务的法定事由,称之为抗辩事由;提出抗辩,并依此而拒绝履行票据债务的权利,称为抗辩权。在票据关系的权利义务中,支付请求权、追索权等,是票据债权人的权利,票据抗辩权,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