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国人远赴海外,用自己的双手在海外搭筑起了一段段丰富精彩的人生。这些人生背后不仅是经历的集合,还蕴涵着华侨华人可贵的拼搏精神以及衔木填海的心愿。海外华文文学也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以文字形式将海外华侨华人独特经历转换为承载着时光记忆的“铅字”。  相似文献   

2.
很多东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长期存在的“朝贡贸易与宗藩关系”,实际上并不具备“朝贡”和“宗藩”的实质。将到中国者统称为朝贡者,基本上是中国统治者以及历代史官、文人的一厢情愿。中国朝廷通常没有也不打算利用这种表面上的、自我安慰式的“朝贡宗藩”关系来干预东南亚地区事务。实行“朝贡体制”数百年的明清两朝,其海外政策基本上是不作为的自我封闭政策,并没有获得对东南亚的实际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论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帆  张秀三 《东南亚》2002,(1):46-51
二战以前 ,大多数生活在海外的中国移民都保留着中国国籍 ,且以中国为政治效忠对象。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 ,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与封锁 ,加上我国侨务政策的调整 ,放弃对双重国籍的承认 ,大多数海外华侨皆已取得所在国的国籍。现阶段 ,约 80— 90 %的华侨已成为外籍华人。政治身份的转移 ,意味着华人必须从内心情感上调整与所在国的关系 ,意识到作为一国公民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 ,将自身的命运与所在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有人认为海外华侨华人正在逐渐消磨自己的文化个性而被同化。笔…  相似文献   

4.
福建历来是海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和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后 ,与福建发生了日益频繁的接触和交流 ,他们用西方文化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对福建的认识和了解也从模糊到逐渐清晰 ,并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他们对福建的看法是受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自身文化观念的影响 ,除了少数狂热的殖民扩张主义者外 ,大多数人是对福建人民抱有好感的 ,对福建文化表现出景仰 ,对福建的介绍基本上是客观、公正和较为全面的 ,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他们将福建及其文化介绍到欧洲 ,开拓了西方人的视野 ,不仅使西方认识福建 ,而且也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今天我们了解早期西方人对福建的看法和评论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 ,认识世界 ,也认识自己 ,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她出生在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林徽因是她的姑姑。她是美国“越战纪念碑”设计者;被美国《生活》杂志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她以绝对优势当选耶鲁大学新校董;她是美国“世贸中心遗址纪念碑”设计评委会的惟一华裔人士。环境造就艺术天才1959年10月5日,林璎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雅典城一个林姓华人之家,这是一个极具中华文化传统的移民家庭。作为新生代的林璎,从小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祖籍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福建省闽侯县,并了解了许多有关祖籍国及福建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是林璎的姑父和…  相似文献   

6.
西方人看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人看中国的崛起阎学通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崛起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恐惧。早在19世纪初,拿破伦就告诫西方人要“让中国沉睡”。他说:“那里睡着一个巨人。让她睡着,因为她一旦醒来,将震撼整个世界”。到了20世纪90年代,拿破伦的这句话便成了许多西方人的...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七年,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一九九九年澳门也将回归祖国,神州海外之域在一统大业中的文化构型问题日益迫切地摆在面前。对此,台湾政府以西方世界为依托,悍然采取了有悖民族前程大义的“独立”政策是十分不明智的。 从即将到来的“太平洋时代”的文化战略来说,国际社会任何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的冲突都将以文明冲突为整体利害抉择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手则     
我总想,眼下的社会是一个崇尚消费主义的时期。盛行于世的西方文化模式,蔓延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也蔓延在我们的生活里。比如:高科技、高生产、高消费、高享乐、高刺激、高贫富分化、高家庭分裂……总之,可以概括起来的的“金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快感主义  相似文献   

9.
邓政 《海内与海外》2008,(5):51-52,55
艺术设计是“以协调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为目的的文化活动。”(荆雷《设计概论》)中国的艺术设计经历了从工艺到设计的转化,这一转化经历了繁杂并混沌的过程,在过去的数千年间曾经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设计成就,从功能、艺术、审美等多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杰出的创造力,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然而,今日之中国,城市设计的“曼哈顿”化,广告设计的“麦当劳”化,  相似文献   

10.
●全军唯一获国际“南丁格尔”奖崇高荣誉者●将门之后,却做了一辈子“提灯女郎”●60多位亲人在海外,她独身一世留中国●功高德劭,为三代最高层领导人所赞佩  兰州军区总医院有位81岁的女军人,全军以至全国不少的人都听说过她的名字:黎秀芳。但人们更喜欢称她为中国的“南丁格尔”。  最近,她真的获得了有很高荣誉的国际红十字会“南丁格尔”奖,从江泽民主席手中接过了那枚闪亮的奖章,圆了一生的梦想。  黎秀芳一生传奇色彩,将军之女,独身一世,与伟人之交……等等,象一团团谜,吸引着许多人。将军门第的“叛逆者”  “…  相似文献   

11.
今天,在许多领养中国儿童的美国家庭当中,只要一提“中国萌芽”网,大家就像谈起自己的朋友一样,感到熟悉而亲切。王晓宁和她的“中国萌芽”网,就像一位真诚的“红娘”,用一条无形的红丝线,牵起了许多与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缘人的手。“我一定要帮助他们”1999年,正在美国纽约勃鲁克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王晓宁,就要临近毕业了,她和法裔丈夫以及一岁半的儿子居住在纽约市的布碌伦区。一天,王晓宁带着儿子在家附近散步,看见一家松饼店内坐着一位白皮肤的美国妈妈,带着一个亚裔小女孩,与自己儿子的年龄相仿。攀谈间晓宁才知道,这位美国妇女…  相似文献   

12.
她叫舒晴,一年前她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一名80后的年轻妈妈;一年之后,她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首位分手师,并将电影《非诚勿扰2》的“离婚典礼”搬入了现实生活中.舒晴被称为分手师,但实际是“劝和”不“劝分”,虽然公司成立不久,但是在她的公司的调解下,已经有数对濒临离婚的夫妻破镜重圆.舒晴自己也调侃道,她是“最不称职“的分手师.不甘平凡,自主创业舒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和大多数80后女孩一样,2004年大学毕业后的舒晴,顺利进入了一家不错的单位工作,两年后结婚,与丈夫定居石家庄.一年后,舒晴夫妇喜得贵子,这样平静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2011年年初.婚后的舒晴虽然与丈夫过着甜蜜而平静的生活,但她总觉得人生中少了些什么.这是我要的生活么?舒晴一遍一遍的问自己.在很多个深夜里,舒晴看着身边熟睡的丈夫和孩子,想着自己稳定的“铁饭碗”,思量着幸福但平凡地度过余生是不是她最终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海外移民社会的形成,为福建歌仔戏向东南亚传播创造了条件,东南亚地区因此成为福建歌仔戏海外传播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后,受国家政策的鼓励,厦门歌仔戏剧团、漳州芗剧团等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向东南亚观众展示福建戏曲的艺术魅力。福建歌仔戏的海外出访在联络乡情、传播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大城市,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华人移民人数一直排在前列,甚至在这些城市某些中小学里,华人移民的子女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这些华人新移民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但他们的子女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们只知道澳洲文化,而不了解中国文化。在这些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出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的一道文化深沟。  相似文献   

15.
融合和认同:二次大战后菲律宾华人社会的社会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据说,华人是所有民族中传统观念、宗亲观念和种族观念最强的人。许多华人奉为行为准则的谚语如”落叶归根”、“饮水思源”以及对违背传统者斥之为”数典忘祖”等可以作为这种感情态度的佐证。中国乃中央之国,她那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是其它所有国家无法与之伦比的。然而,历史似乎对华人开了个玩笑。与中国人对其渊源——国家、家庭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相反。一批接一批的中国移民在不同时间和由于不同的原因离乡背井到海外(包括菲律宾)寻找新住所。这种向海外的移民一直延续至今。今天,菲律宾已有80—90万华人,约占菲律宾总人口6000万的1.5%。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南洋姐”席卷世界上大部分的卖春市场,对她们人生命运的悲剧性解读,构成“南洋姐”研究的主流视角。但事实上,“南洋姐”奔赴海外,多多少少是一种主体性、主动性的选择。将“南洋姐”视为“被剥夺主体性的女性”,是很难准确捕捉到历史的全部真实的。“南洋姐”以娇弱之躯,在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同时,为近代日本的海外扩张开辟了道路,也为日本日后的“南进”运动奠定了第一座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中国国际关系的文献中,关于“话语权”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透过两个时期的文献研究(2004-2005年的话语权初始期与2007-2008年的话语权兴盛期)可以归纳出四种由于中国自身需求所产生的话语权认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主独立、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国家形象。四种认知反映了中国自身对于其改革开放之后融入国际社会、崛起于国际体系之中的一种主观认识论途径。相对而言,西方世界也有相对应的四种中国认识论途径:民主和平论、现实主义、社会建构论、软实力主张,四者建构出一种西方了解世界他者的“客观”认识论途径。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认识论思维,除了反映出文化与历史经验的歧异之外,更多表现于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崛起的知识论途径差异,而这种差异限制了不同行为者在外交实践上的不同思考方向、决策途径,而容易导致擦枪走火之冲突。中国要克服因此差异而可能引起的冲突或伤害,不是选择完全的内化“拿来主义”来缩短差距,或是一味地利用所谓的“软实力”来试图改变他者的误解,而是应该进行话语联盟与理论重构,迫使以美国为首的“普世主义”观点承认相对的绝对性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哲学与诗学是体系完整且成熟的,哲学与诗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之间 是一种相互衍生、相互依存、相互烘托的关系。中国没有西方文化范畴中的“诗学”,而是文、史、哲 三者的巧妙融合。西方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中国则是儒释道的融合。中国的哲学、诗学、宗教、思想 文化和理念与西方人的整体思想文化理念存在的分歧不仅不会彻底消除,而且会越来越明显,这 表明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的一极。我们只要在面对外国文化的冲击之 时,构建起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大厦,就能开创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歌星孙燕姿,长得青春靓丽、清新可人,被新加坡观众喻为“国宝”人物。她在中国走红后,又被中国观众誉为“新小天后”。孙燕姿在中国很有观众缘。她不仅以甜美特质成功晋升为偶像创作歌手,也让不少广告商找上门来,从2000年到2005年夏天,孙燕姿成为广告界超级代言人。连续两年统一冰红茶以1000万人民币邀请孙燕姿代言,主打内地市场,孙燕姿的身影充斥北京、上海等城市,而该产品也有极佳销售成绩,相得益彰。今年一开春,统一冰红茶以7位数酬劳续找小天后代言,拍摄最新广告!连续3年,光这项代言,孙燕姿与所在公司就有超过3000万元的收入。今…  相似文献   

20.
泰国的诗琳通公主是中国人民熟悉的一位国际友人。从1981年至今,她曾先后12次来华访问。今年3月,她应邀前来中国参加首届“中国语言文化奖”颁奖大会,并荣获中国教育部授予的“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今年10月16日,公主又陪同诗丽吉王后到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诗琳通公主的到来,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她那瑰丽多姿的人生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