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英旭 《各界》2011,(6):81-84
于会泳有音乐天赋,曾经是优秀的教师、有才华的音乐专家,“文化大革命”后期当上了文化部部长。粉碎“四人帮”后,他被隔离审查,最后自杀。于会泳走的是怎样的人生之路呢?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官场当中,好干部不少,他们淡泊名利、求真务实,深受群众爱戴。但也有一些人,当官却不好好干事,依据其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跳客”、“秀客”、“谈客”和“看客”。“跳客”,是指一心想当高官,频频“跳槽”的人。这种人精于算计,善于钻营,占着位置却不专心干事,干一行混一行,密切关注着官场人事动向,苦苦搜寻升迁的捷径。往往新位子还没坐热乎,  相似文献   

3.
吴营洲 《各界》2013,(11):75-7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只是有些人自知、自觉,有些人不知、不觉。曹雪芹的“人生理念”是什么,他本人并没有直接说过,但是,通过他的书,通过他笔下的文字及人物,倒是可以“感悟”到一些的。至于这些“感悟”是否与他的本意相符,是否能得到《红楼梦》读者的认可,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八字箴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民主》2008,(1):47-48
一是正。人生处世的根本在做人,而“正”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精神之柱、为官之魂。作为一名有党性修养的领导干部,能够认知正、悟透正、恪守正、践行正,就会有底蕴、有政绩。树立领导干部的正派形象,要做到“四正”。即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心正,就是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心底无私,表里如一,襟怀宽广,能帮人也能容人,而不是心胸狭窄、心术不正。  相似文献   

5.
一言 《党政论坛》2008,(13):63-63
有位作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的过程,要经营就要讲运算。所以,人生离不开“加减乘除”。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快乐、幸福,关键取决于其“算术”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形象管理”是21世纪企业管理的重要主题。可以从人生有“三戒”、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以及“三贵之道”与礼仪文明诸方面,系统阐述儒家“德性”智慧与塑造企业家“形象管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知足知不足     
平白 《瞭望》1999,(33)
题目的两句话,倒个过儿,分两章,先说第二句,再说第一句。(一)知不足知不足,是所有有理想、有追求、有事业心的人的最可宝贵的品格。“盛德若不足”。人生追求,道德修养,总有不足,永无止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索取无限的知识,生命显得那么短暂。所以契河夫认为,“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叶于陶先个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他解释:“在任何情况下,对人生总抱着决不厌世的态度;而对自己的工作总感到不满意——永不厌足。”未厌,对人生充…  相似文献   

8.
张心阳 《各界》2014,(10):67-68
大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站得更高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们在解读这句话时,无不视之为谦虚的表述。这也许是没有错的,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换一个层而来理解,他牛顿之所以有这么“牛”,是因为他不甘于蜷缩在巨人的胳肢窝里思考,而是始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维。愚以为这样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符合其性格,更合乎西方人一向秉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人淡如菊     
佚名 《党政论坛》2011,(22):39-39
喜欢这样一份从容的淡定,如菊。没有浓郁的芬芳,没有娇媚的身影,却有一份淡定的胸怀。“人淡如菊”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典雅》,比喻人淡泊得如同菊花一样。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淡”字从“水”从“炎”。水火不容,原本对立的两种事物,能合而为一,也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柯庆施在人们的心目中,似是一个盖棺而未论定的重要人物。有人说他德高望重,律己清廉,虽没有什么十分重大的贡献,但勤勤恳恳奉献了一生;另有人说,不,他搞极“左”,专门整人,还勾结“四人帮”,如果不早病逝,肯定会是“五人帮”了。对人的评价,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历史中的人物,他是客观存在,不是任由评者可以随意抹红或抹黑的。  相似文献   

11.
这里讲的“好人”,有特定的含义,即大家都说他“好”的人。有句俗语形容这种人,叫“好好先生”,也是毛主席曾批评过的那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好人,不乏存在。在领导看来,缺点不明显;在群众眼里,印象也不坏,所以这些人做起官来,大多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相似文献   

12.
“你不理解青年吗?那是因为你不理解时代。”对于当前,围绕“90后”而衍生的诸多社会热议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杰近日刊文指出,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时髦词语,“90后”是指1990年至1999年之间出生的人群。当2010年来临的时候,意味着1990年出生的人已经年满19岁并迈向20岁。对青年形成的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人道”意义上的“道”,同时表现为一种规范系统。规范有两重作用:从正面看,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应当如何做,简言之,引导人们去做应该做之事;从反面说,它则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作为人道,“道”的涵义,往往具体体现在这种规范系统之上。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为人类解放理想构建了一种“民主的平等”方案。所谓“民主的平等”旨在消解基于“自由优先”造成的社会不平等,特别是试图通过所谓形式上不平等但却合乎正义的分配原则矫正由社会偶然性和自然禀赋差异导致的人们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同于罗尔斯把假设的原初状态作为理想社会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实然状态出发,在“平等优先”的指导下推进人类解放理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罗尔斯“民主的平等”进行解构,不难发现,“民主的平等”方案为人们从原初状态的个人自由转向政治状态的社会平等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但因为其并未触及造成社会不平等的真正经济根源,因而只能依托脱离现实处境的分配原则实现政治解放。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语境,只有立足唯物史观,复归人的本质,把解放扩及全人类,才能在真实意义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铁人精神,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以“铁”为特征。“铁”,不仅指钢铁般的意志,更是指“铁”的性质,即“铁”的执行力,执行不走样。这即是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为主要内容的执行文化。“三老”是: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是: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四个一样”: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相似文献   

16.
也说小草     
《小草》这首歌,差不多人人会唱。“……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让人甘于“默默”,甘于“从众”,甘于做“无名英雄”。 细想起来,这歌词确是合乎“古意”的。正面的说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反面的说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俗语说得更明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许地山从“生本不乐”来阐发其对现实人生和终极人生的根本看法,并成功地表现了对自身遭历与世人世事的观察体验。具体到写作实践,在其诸多作品中,不仅充溢着一种哀的情感态度,且明确地提出了爱的行动主张,二者交融,构成了许地山“虽哀犹爱”的实践论“为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没正形     
蒋子龙 《党政论坛》2012,(16):35-35
“没正形”这三个字,很形象地概括了当下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十人九歪”,有话不好好说,以“雷人”为有才;不会规规矩矩做人,以搞笑、搞怪为有趣;视生活为小品,游戏人生。孩子没正形,肯定跟他们的“三个老师”有关:父母、学校、社会,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像媒体报道的:“请客送礼,从娃娃抓起”,小孩子从进幼儿园就得给老师送礼,上学后要当班干部需打点的人就更多了……难怪有家长向一实验小学的校长请教到底什么是教育?这位国家特级教师脱口而出:“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像正经话吗?可你不能说这不是实话。  相似文献   

19.
“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跟整相对,表示没有数量,是数的空位,在数码中作为‘0”’。党员领导干部在对待立公、为民、用人、廉政、诚信、官德上,往往会遇到“1”与“0”之间的关系,即“人生公式”。对于这样的“公式”倘若弄不清楚、处理不好,就会丧失执政能力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出事”     
王乾荣 《民主》2010,(9):47-47
中国人所谓“事”。一般指万物。事有巨细好坏,当然更多的是不大不小、好多于坏的寻常事儿。而关于一个人自身的“事”的说法,也大有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