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传娟  刘悦 《当代贵州》2021,(15):50-51
自村里冬种蔬菜采收以来,麻江县坝芒乡水城村的蔬菜经纪人罗传彬忙得不可开交,帮村民收菜、给蔬菜做冷藏、对接外省买家,一天下来,时常霸占微信运动排行榜首.罗传彬既是水城村村支书,也是村里的蔬菜经纪人,近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畅通村里蔬菜销售渠道,带动了水城村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零星种植发展到2000余亩,畅销全...  相似文献   

2.
二师二十二团通达社区计生协会会员程慧是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的典型.在团计生协、工会、妇联的资助引领下,程慧夫妇2006年开始,自筹资金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集养殖、育肥、繁育一体化的"慧康养殖场".现在,拥有固定资产110万元的程慧,回顾二十余年个体养殖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发展个体养殖事业使程慧走上了一条阳光明媚的致富大道!  相似文献   

3.
致富路上     
王克福养獭发财的事儿,在辽东山区闻名遐迩。他富了不忘乡亲,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路。仅1993年养獭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增加400元,1994年又增加1000元,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在小康路上,连续两年迈出两大步。 1979年,王克福挑起凤城市凤城镇西街村党支部书记这副重担之后,就把带  相似文献   

4.
贫困山区党组织如何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梅河口市水道镇新立村党支部闯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子。 新立村位于梅河口市西南部,荒山1.2万多亩,仅有6000多亩耕地绝大多数分布在半山坡上,加之土地贫脊,尽管投入很大,但经济效益一直很差,是全市比较贫困的村之一。经过艰苦奋斗,1993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334万公斤,社会总产值1364万元,村集体纯收入21万元,人均纯收入2160元。现有468户已达到小康户标准,  相似文献   

5.
致富路上     
墓地旁开餐馆农妇年赚20万杨艳丽是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赵寨人,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了。1997年5月,杨艳丽与同村的杨海水结婚。后来杨艳丽在一家小工厂当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400元。2005年清明节,杨艳丽下早班后匆忙往家里赶。走到半路,她看见在不远处那块坟地里有许多人在  相似文献   

6.
漫漫致富路     
今年36岁的王兰华是农二师二十七团五连的一名承包职工。他承包了20亩地,又是一个大田班长。由于他父亲过早去世,母亲又是个家属,家中兄弟姐妹5个,排行老三的他14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给别人放羊、打工,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那时,他放一年羊,别人给他两只羊作为一年的工钱,依靠放羊和打工挣来的钱减轻过重的家庭负担。1994年元旦结婚后,王兰华夫妇开始参加连队的土地承包。由于连队土地紧张,加上没有种地经验,承包了20亩地种甜菜,当年纯收入只有3000多元。领到钱后,他立即买了10只羊,从此走上了种养结合的道路。王兰华虽然文化不高,但他特别爱学习、好钻研,经常买科技书刊和科技光碟,认真学习,并用于自己的种植和养殖实践。每年连队办的科技之冬他总是一天不漏地认真听、用心记。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年初,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下发《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方案》,要求至今年5月底在全国集中开展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消防通道是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疏散被困人员的通道,是实施灭火救援的生命通道。从住宅小区来说,从室内到地面的楼梯、小区内到外面公路的道路都属于消防通道。消防通道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在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得到及时救援。  相似文献   

8.
<正>在农四师六十四团七连,提起农机大户王仕信,人人都说他能吃苦,头脑灵活会经营,自1993年从事农机作业以来,他不断学习操作技术,更新农机设备,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年收入均在8万元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该团自营经济致富能手。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只有141户人家的小山村。这是一个出村靠渡船、交通不便的小山村。然而就是这个远离市区175公里并鲜为人知的呼盟扎兰屯市浩饶山乡西平台村,前不久却以新村建设样板村的佳绩,走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银屏,成为亿万观众瞩目的焦点。对此,西平台村的504口子村民这样说:多亏了俺村有一个肯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党支部。村民们发自心窝里的话都是真的。远的不说,就说1998年的那场洪水吧。西平台村由于地处绰尔河与托欣河交汇处,几乎在一夜之间全村三分之二的房屋被洪水卷走了。大难临头,党支部一班人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洪水中,村支部…  相似文献   

10.
人均不足3分地,这对于卫城镇东门村来说,无疑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不仅如此,更令人无可奈何的是:全村870亩田土,每年有四、五百亩面临旱灾和水灾威胁。  相似文献   

11.
今年45岁的牟才年,1992年从内地来农十师一八八团一连投奔亲戚,依靠亲戚在连队种植土地.当时为了养家糊口,他拼命在地里出大力气,由于没有经验,到了年底,出了不少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连续几年中,他不断向连队有经验的职工请教,向有经验的亲戚学习,还积极参加团场和连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断充实自己.种植实践中,有时候为了一棵得病的农作物,他会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请到地里为其指导.1996年4月,他正式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兵团职工.经过几年的磨练,他有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和技术经验,收入年年递增.  相似文献   

12.
她叫邓慧兰,是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连的职工,也是团职工代表。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8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1年她调入园十连后,承包了60亩香梨果园。在果园状况非常差的情况下,她丝毫没有因为果园收入差而放弃生产。丈夫是一名监狱干警,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照顾不了家庭  相似文献   

13.
农一师十团四连职工高碧除承包一份地外,又发展起庭院养畜,年纯收入达7万多元,过上了小康生活。在十团像她这样的职工有近千人,他们在团场的引导下,在致富路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4.
全椒县石沛镇联盟村是一个较为偏远的丘陵村。近年来,村党总支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抓手,以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载体,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生产,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发展新产业村党总支提出了“突出发展主题,依托资源优势,主攻结构调整,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周华和丈夫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农一师八团机耕队,承包了棉花71亩,年收入虽有1万元左右,但是家里有两个孩子,一家4口人,日子仍过得很艰难。她和丈夫左思右想,决定实行多种经营,发展养猪。万事开头难,要发展,一是缺资金,二是没技术。没有资金,她依靠自己  相似文献   

16.
秦涛 《党的建设》2008,(12):52-52
我家有5口人。父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管父母如此辛劳,但改革开放前的我家仍和其他乡亲一样,摆脱不了贫穷的命运。改革开放像春风给地处大山沟里的家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靠读书富脑袋,靠养鸡富口袋。”这是安县花萎镇柏杨村村支书刘玉华带领村民们致富的秘诀。  相似文献   

18.
"凤阳县单山农林生态科技示范园"前身是殷涧镇单山村茶场,2002年以前的几年里承包人换了5次,均以交不起承包费而放弃,使这块土地杂草丛生,成了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我承包后,  相似文献   

19.
正册亨县双江镇因南、北盘江交汇于此而得名。全省20个极贫乡镇中,它是位置最靠南的一个,距册亨县城58公里,山高谷深,江水阻隔。日前,记者从册亨县城出发,驱车行驶近3个小时的路程才抵达双江镇。汽车途经册亨至双江公路(二级路)修建工程双江村南段时,记者看到十多种施工机械正在紧锣密鼓地有序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一片繁忙景象。  相似文献   

20.
农八师一四二团六营三十一连的退休职工蒋保亮在团场绝对是个名人。2005年春节,是蒋保亮最开心的日子,点着10多万元崭新的兑现款,他的脸上绽开了花。“1985年前我家在连队是穷得出了名的。当时我还是连队的一名机务工人,家里的月收入只有几十元,4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有时穷得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穷则思变。1985年初,连队开始推行土地承包到户全费自理的生产责任制,我大胆承包了连队的90亩士地。”蒋保亮笑着说:“这一年,我和老伴、儿子甩开膀子大干了一场。从春播到秋收,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项技术指标,我们都不敢有半点马虎。一年下来,第一次赢利了4000多元。尝到甜头的我信心更足了,我又用承包土地的收入购买了一台75型链轨车和50只生产母羊,两头生产母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