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美国强化对华人权外交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正式对中国提出"人权问题"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头10年里,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人权似乎扮演的只是受忽视的,可有可无的角色.然而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开始强化对中国的人权外交,从而使人权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曾有一个世界范围的学生运动高潮。在美国有反对侵略越南的大学生反战运动,在法国有学生知识分子与工人并肩斗争的1968年红五月运动,在英国、联邦德国等其它欧洲国家千百万大学生上街示威游行,反对垄断资本的内外政策,声援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地区如日本、南朝鲜等也是学潮迭起,空前激烈。当时的中国新闻报刊曾把这个世界性的学生运动说成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影响,称之为  相似文献   

3.
战后美国政府的对台湾政策(40年代末—60年代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方面大体上可以有三种选择:1.放弃对中国的控制和介入,让中国独立发展;2.投入无限制的资源和军队,打败中共,从中国驱逐苏联势力;3.对国民党政府给予有限的援助,帮助它确立对全中国的统治。结果,美国政府最终选择了第三种,从而不仅使美国卷入了中国内战,造成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对立和正面冲突,也使美国的对华政策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误区,造成了中美关系的紧张和对抗。  相似文献   

4.
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国同中国关系的"解冻",美国的冷战战略及战略态势发生了深刻转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美国便一直推行对新中国的全面敌对政策,并造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严重错位。尼克松和基辛格作出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努力,目的在于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态势带来新的平衡。中美"解冻"的涵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围。它给冷战带来了新的意义;使华盛顿得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基本调整;造成了美国冷战中对手阵营的深刻分化;为美国,也为自由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及激进民族主义的实际对抗及"话语对峙"中占据上风,开创了新的空间。导致冷战走向终结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而成形,并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仍然发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代末联共(布)党内关于国内政策若干问题的争论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并无先例可循;革命前的俄国又是一个资本主义不很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不仅没有实践经验,而且缺少理论指导。十月革命后,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终于总结出一套适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进程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置中国的主权和国际法准则于不顾,视台湾为“独立”国际行为体,制定其对台政策、发展对台关系,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变和发展,以中美关系正常及冷战结束为分界点,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探讨、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因素及其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更好地处置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一、从国民党退守台湾到60年代末,是美对刍政策和美台关系逐步形成发展时期。美国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图谋永久分离台湾,在国际上大搞…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末台湾金融风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末台湾金融风暴的启示胡石青八十年代末,台湾金融业陷入五十年代以来少有的混乱局面,岛内股价飞涨,地下金融泛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造成台湾当局处境被动。为整治乱象,台湾当局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的成败得失,对中国大陆今天...  相似文献   

8.
70年代末以来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对发达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作出了多种理论反应。本文考察了后现代取向的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当代法兰克福学派以及法国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等五大流派和思潮关于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演变的阐述,指出其区别于70年代末以前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整体经历了后现代的多元文化转向,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去阶级化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倡导反阶级政治的、激进的多元民主战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青年的职业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表现:从事个体经营,南下打工,热衷考公务员或做自由职业者,希望成为白领工人,以及其问三拨下海热。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还是进一步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进程始终是风雨飘摇。台湾、贸易、军售和人权已构成了中美关系中最富有争议的四大问题。1995年6月,美国给予李登辉访美签证,中美关系曾一度降低至建交17年以来的最低点。中美关系的这种状况,不仅损害了两国的利益,而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乔纳森·阿德尔曼教授于1996年11月15日到23日访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阿德尔曼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尤其对原苏联与中国革命的比较、原苏联与中国的军事比较有着深厚的研究,11月19日,在方连庆教授和龚文庠教授的陪同下,阿德尔曼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中美关系的未  相似文献   

12.
1940年代末中共在皖西北地区开展的生产救灾行动,推动了乡村社会对革命的认识。在领导生产救灾的实践中,革命者对乡村既有传统的尊重,意味着革命开始由战争状态下的暴力夺权转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层面。这种生活化的转向,在拉近了革命与乡村社会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为革命塑造了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新形象,从而为革命在乡村的最终巩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2月1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第七届“首都高校研究生国际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与国防大学六所高校的研究生就“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关系”这一主题,针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中国的外交战略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中国加入WTO与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和美国而言,中美关系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然而,随着中国的Et益强大,美国将中国视为“21世纪最大竞争对手和挑战者”的倾向性日益上升,这就使得中美关系经常因偶发事件而产生大的波动。而鉴于美国对中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良好中美关系的建立将有助于中国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因此,加强对美公共外交,促进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成为中国对美外交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叶青 《国际展望》2011,(4):1-18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对时代的认识,牢牢把握国际形势的主要矛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鲜明的时代观。党的时代观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个阶段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即努力争取和平,尽量制止或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同时做好战争爆发的准备。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末,这个阶段党对时代的认识逐渐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过渡。第三阶段始自新世纪,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发展,党在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实现了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相似文献   

16.
从1979年建交到2018年经贸摩擦升级为"贸易战",中美关系经历了40年变迁。自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华认知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推波助澜,急于寻找竞争对手。特朗普本人及其执政团队的保守主义倾向加快了美对华示强的步伐,将中国定性为"修正主义者"和"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与中国进行"全政府""全社会"竞争。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调整导致中美关系遭遇建交以来的艰难时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已发生"质变"。从美国战略目标和实力匹配度、中美力量再平衡、两国相互依存度及大国关系等方面看,在构建新的力量平衡过程中,中美关系会有起伏和波动,但总体可控,两国关系发生"质变"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正>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其个人多变的风格及在政策当中体现出来的不确定性给未来中美关系也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如此,对于未来的中美关系,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当中还是有许多可供判断的基本点。在看到美国视中国为今后数十年中对美国全球地位的主要挑战者,要对中国进行牵制、平衡的同时,可以明确,中美两国利益高度相关,不论政治还是经济领域均深度依赖,未来的中美关系仍将是在博弈中寻求合作。  相似文献   

18.
要想评估美国大选将对未来中美关系产生何种影响,从逻辑上说,首先需要分析谁最有可能当选为下一届美国总统,以及他的外交和对华政策主张是什么。但是,中美之间面临的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得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模式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一是,两国之间根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国家利益和战略意图的差异,使得在中美之间建立战略互信异常困难。二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把中国推到了世界经济的前台,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本身都没有预料到中国会如此快地取得这一地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方式产生了影响,而且随着中美相对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对一个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可能造成的对美国威胁的担忧急剧加深。因此,不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会把美国与亚太地区的关系看作是其外交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美宣传和游说运动,试图通过外交交涉、营造民间反美情绪、加强对美国政客和社会团体的公关等手段来引导和塑造美国对华舆论,防止美国对华政策的可能转变。虽然台湾当局在美的宣传与游说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设置了一些障碍,但由于美国援蒋集团势力的衰微,加上美国对华舆论的转变是其内政外交各种因素带来的必然结果,其终究无法阻止中美关系从对峙向缓和转变的大潮流。  相似文献   

20.
读者     
《南风窗》2009,(18)
什么样的冷思考?张立平(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读完《中美关系"热络"的冷思考》后,感觉作者不是对中美关系进行冷思考,而是对中国崛起进行冷思考。虽然中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的热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这毕竟是两个话题。如果是对中美关系热络进行冷思考,似乎还应挖掘更深一些,譬如中美关系这种热络的动机何在?这么多高官来访除了说明美国对中国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