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峻峰 《党政论坛》2011,(10):26-26
列宁经常极度紧张和不间断地工作,致使他于1922年5月第一次中风,右臂右腿部分失去作用。同年12月,他第二次中风,病情恶化,先右臂右腿瘫痪,后整个右半身瘫痪,丧失了独立工作能力,但头脑非常清醒,能深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2.
列宁经常极度紧张和不间断地工作,致使他于1922年5月第一次中风,右臂右腿部分失去作用。同年12月,他第二次中风,病情恶化,先右臂右腿瘫痪,后整个右半身瘫痪,丧失了独立工作能力,但头脑非常清醒,能深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老同志方放堪称李瑞环同志的“终身秘书”。当年李瑞环同志任天津市委书记、市长时,方放是他的部下。后来李瑞环同志进京,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方放经常应召去北京帮忙。如今李瑞环同志退出领导岗位,早已离休在家的方放,又给老市长当起了“业余秘书”。  相似文献   

4.
俄共(布)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之后,列宁将国家机关改革的任务提上紧要日程,特别是在"最后的书信和文章"这一著作中,提出了丰富的思想:把精简作为国家机关改革的首要准则;用改组后的工农检查院来推进国家机关的整体改革;将立法职能赋予国家机关以扩大其自主权;以文化建设来克服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这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国家机关改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宗承灏 《各界》2011,(4):49-52
公元873年秋,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在不阴不阳、不死不活的晚唐背景下,这样的季节总是让人生出一种无力的苍凉感。在颓废的历史面前,个人的运道只能是船过水无痕。就在这一年,把佛事做到极致的唐懿宗下诏遣使到法门寺迎佛骨,希望通过佛祖的法力,来拯救速坠的王朝,拯救自己不甘速朽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半城水 《各界》2009,(12):37-39
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最后一个大家,阳明学是中国儒学的最后一个高峰.作为士大夫,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阳明先生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立德"、"立言",又"立功"的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到读书人的敬仰,可见其巨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指挥部要求集中所有力量,先救学生 5月15日早晨,地震后第三天,本刊记者搭乘紧急前往增援的成都军区某救灾部队的军车,进入都江堰市东北郊的向峨乡,目击了这里地震灾后的惨烈情景和众志成城的救助。  相似文献   

8.
1965年3月24日,中央军委宣布:中国大陆最后一个土匪覃国卿被歼灭!覃国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区区土匪何以引起如此大的震动?他如何在多次军事围剿中生存了15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我曾多次采访邓小平早年留学巴黎的同学,被称为托派教父的郑超麟。在他家里我几乎每次都会见到一位老先生叫周覆锵,他是在1947年加入组织的托派。又10多年过去了,我认识的托派朋友相继去世,周覆锵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仅剩的最后一个托派了。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5,(5)
<正>1923年,沈从文挟着铺盖在前门车站下火车的那一瞬间会想些什么?他的心情被公开过,据传说,月台上的沈从文对眼前豁然敞开的这座古老城市表达了铮铮誓言:"我是来征服你的。"半个多世纪以后,这句话依然炙手可热。从此,沈从文这个名字便向湘西风景如画、  相似文献   

11.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就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列宁全集》第27卷,第480页)列宁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历兔经验的基础上,在他逝世前写的最后几篇文章中,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前途的高度责任感列宁的最后几篇论文是在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写出的。十月革命以后,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英勇的苏联红军和广大群众,经过三年浴血奋战,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白卫反革命的武装叛乱,取得了军事上的伟大胜利。但是,经过四年帝国主义战争和三  相似文献   

12.
周军 《侨园》2013,(10):44-45
<正>一幅巨大的吴郡康城地域图占据了观景台一侧的整个白色墙面,站在位于上海市西南部金山区沪杭公路北侧的特色渔船观景平台上,用高倍望远镜向大海和金山三岛瞭望。有谁能想到,从金山嘴至金山三岛之间曾经是一片陆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村落和城堡!那么,在望远镜下,是否能看到海面下曾经的历史?曾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康城"是否真的就沉没在这片海域中?这里的海下,是否隐藏着上海地区诞生的最早的历史与城市呢?  相似文献   

13.
刘永路 《各界》2011,(10):83-8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冲天而起的时刻,中华民族昂首东方扬眉吐气,共和国核工业的丰碑上也铭刻下一位普通工人的名字,他就是最后一个撤离原子弹发射现场的人——王振禄。  相似文献   

14.
列宁认为,"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求的反映,而资本主义平等还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因为,只要还存在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平等只能是口头上的、宪法上的,不可能是事实上的平等。而如果不把"平等"理解为消灭阶级,它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列宁的平等观说明,平等在不同阶级那里有不同诉求,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绝不存在超阶级的、"普世价值"的平等。应跳出"平等"研究的伦理学和法学思维,坚持政治经济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杜炳鋆 《学理论》2015,(4):46-47
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前后,列宁在总结四年多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和论证了新经济政策思想。这是列宁探索在一个小农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里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重大突破。然而西方列宁学家却把他说成是"补资本主义发展夹断之课的路线改变"。西方列宁学家均认为,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所表述的经济思想其实就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先前的无产阶级革命中所批判的孟什维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程万军 《各界》2013,(12):80-81
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  相似文献   

17.
公开和秘密本来是一组相互对立又相互排斥的概念。既然是公开的,就不是秘密的;秘密的一旦公开,也就不成其为秘密了。然而正像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千奇百怪的事情一样,公开的秘密——这个信息王国里的怪胎,也一直存在着。所谓公开的秘密,一是本来是秘密的,因为保密网不健全,“跑、冒、滴、漏”,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公开的秘密;二是本来不是秘密,某些人出于某种目的,遮遮掩掩,弄成了“秘密”,结果也还是公开的秘密。把不是秘密的乐西弄成公开的秘密,目下经常可以遇到。宁  相似文献   

18.
晓明 《各界》2011,(2):80-81
李约瑟博士曾把中国的浙江大学称为东方的剑桥。他在1945年10月27日出版的《自然》周刊上撰文这样说:在那里(浙江大学),不但有世界第一流的地理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还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卢鹤绂、王淦昌教授,他们是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希望,那里是东方的剑桥。李约瑟博士发表这篇文章时,浙江大学正因躲避战乱,搬迁到贵州湄潭办学。文中提到的卢鹤绂,当年只有31岁。  相似文献   

19.
许蓉 《理论探索》2007,3(2):75-77
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人才问题的思想和观点:一是利用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资本家,利用具有科学技术的资产阶级专家,利用传承人类知识财富的教师;二是选拔工人、农民中的优秀分子进入党政机关,选拔非党人士从事经济工作,选拔专业管理人才;三是培养青年人才,培养党政人才,培养农村人才,培养无产阶级专家。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缔造和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的实践中,从来没有放弃党内民主的原则,而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