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我们在看到合作发展的同时,也要谨防恐怖主义的乘虚而入。反恐舆论引导作为反恐防范工作在意识领域的重要手段,应当根据新形势下恐怖活动的特点,转变理念,培养舆论引导人才,利用议程设置理论,加强反恐舆论引导能力,提升舆论引导的效果,使我国反恐工作积极向网络空间、思想领域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应该说,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处理好和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务实推进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文化统战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在深化人文交流、抓好舆论引导,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深化上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舆论的主要场所。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网络意识不强,观念落后;对网络舆论的分析、甄别能力不强;网络舆论引导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首先要明晰高校网络舆论的内容和特点,建设科学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时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占据网络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5.
贵州瓮安事件中的谣言影响暴露出当前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明显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谣言在网络时代仍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并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在处置各种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中,引导舆论、抵制谣言必须与处置工作同步进行。把握舆论主动权必须推行信息公开,具体要突出主动性、全局性、及时性和权威性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广大群众对涉及公安题材的报道尤为关注,由此产生的网络舆论,其作用也日益突出。公安部门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工作措施、工作机制上,都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为给公安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公安部门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网络舆情控制,建立公安舆论的引导机制,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和各大网站的联系沟通,强化公安宣传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才能真正保障网络舆论宣传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而凝聚共识离不开舆论的支持。当前,网络舆论分散多元的特性,产生了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消解一致性、弱化官民间共识等负面影响,这给凝聚共识造成了阻力。因此,在"互联网+"的环境中,统战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让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在线上得以充分发挥。这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要求为指引,努力掌握舆论态势,积极争取舆论引导主动权,科学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共识、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提供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联网高速发展而生成的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其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现实冲突也对社会稳定和管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公安机关要在不断做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方式方法,针对当前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网络舆论监测体系,开辟舆论疏导渠道,强化正向引导效力,注重先期引导,积极促进信息网络安全立法,以健全完善网络引导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在生活中发挥了记者的作用,有媒体称中国已走进"全民记者"时代。"全民记者"时代的舆论生成与传播呈现出方式的多样性、速度的迅捷性、内容的复杂性和传播的互动性等特点。"全面记者"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格局,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调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调控,需要主动适应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传播平台的互动效应,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的制造主要在互联网公众账号或者社交门户网站实现,其传播则主要通过微信、QQ等进行。网络舆论主体一般具有表达负面偏见,显示话语权,追求共同利益或情感,释放偏执、不满情绪,集体无意识盲从或集体狂欢等六个方面的传播心理。为此,公安机关应当按照以下策略引导"涉警"网络舆论:有效建设和占领网络舆论传播阵地;及时据实发布系统信息、依法释疑解惑;充分把握网络舆论传播主体的心理、情绪规律;积极挖掘网络舆论领袖和网络推手的正面引导作用;善于制造正能量舆论化解网民的负面心理等。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作为涉法类热点事件的主要处理部门在涉法舆论场域中应当及时权威发声,避免舆论产生负面效应,影响社会稳定。警情通报作为独立的信息发布源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有效地遏制谣言的恶性蔓延,同时能够积极地引导舆论走向。在研究如何有效引导涉法舆论前,首先要清楚认知和把握当下传播环境的特点,充分掌握舆论场中大众的情感化倾向,根据舆论发展不同阶段特点发布具有适应性的警情通报,高效地回应质疑与网络谣言,进而提高公安机关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对坚持正确导向,推进守正创新,加强舆论引导,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发挥好主流媒体在主流思想舆论引领中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作用,在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切实担当职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抢抓机遇,精准发力,进一步创新理论工作实践,对理论热点快速反应,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回声,是推进理论传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理论传播实践与探索为例,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整合资源,做活理论宣传阐释。  相似文献   

13.
舆论引导离不开有效的传播关注,只有将信息供给、议题设置、民意表达有机贯通起来,才能形成传播力与说服力相结合的引导力。构建信息、议题、民意“三位一体”的舆论引导格局,有助于在现代传播生态中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公安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舆论引导是公安宣传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基层公安机关加强舆论引导必须认真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协调机制,争取舆论支持;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工作纪律;加强公安宣传思想,注重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党的舆论影响能力值得高度关注和思考。以舆论社会作用的扩张、舆论引导方式的变化、大众传媒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为分析视角,本文认为舆论影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党的舆论工作的思路和方式尚需完善和优化,而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是提高党的舆论影响能力必须倚重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6.
团的宣传工作是共青团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敏感性;在网络时代,宣传引导者与作为受众的青年界限模糊,青年参与宣传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在网络媒介中团员青年汇聚舆论,易形成力量强大的舆论流。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团舆论宣传工作带挑战,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机遇,促使团的宣传工作转变理念,从宣传鼓动转变为传播引导,更注重运用青年人喜欢的语言风格和形式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凝聚全团的力量做好舆论宣传,从而在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的形势下,做好团员青年的引导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舆论生成与传播搭上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快车。面对具有生成内容空前繁荣、意见多元、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生成迅速等特点的网络舆论,公安机关还存在着对新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新媒体的运用能力落后于网络舆论引导的现实需求、引导主体相对落后的媒介素养无法满足新时代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健康发展的要求等问题。公安机关需要在坚持第一时间、实事求是、系统运行和因势利导原则的基础上,更新网络舆论引导理念,加强有效运用新媒体能力的培养,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公安民警公共关系素养,全方位提升公安机关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众传媒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对人们工作、生活日渐产生广泛影响时,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利用网络传播先进文化就成为宣传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网络舆论的形成、网络传播环境下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引导措施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人肉搜索”的道德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既唤醒道德良知弘扬网络正义,又侵犯隐私引发道德问题,甚至蜕变为“网络骚乱”。加强正面引导和法律规范,充分发挥其价值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助推中国道德和法治文明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日益成为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表达意志和个人观点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络舆论存在正效应和负效应。其负效应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因此,必须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舆论控制机制是确保网络舆论不发生变差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的总和,大体包含两大工作内容:引导和把关。所谓引导,就是在分散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建立权威和信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主流意见,从而实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所谓控制,就是通过技术控制、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消减不和谐音符,进而净化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