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文化资源,其中尤以和谐人格思想重视由人的内心和谐而外化出现实生活的和谐,是当代青少年健康和谐人格养成的重要文化资源。儒家君子人格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生命价值指向于丰满的精神文化维度。君子人格有丰富内涵,但其核心是仁、智、勇三种基本美德。在现代情境下,将儒家君子人格进行转化和重新阐述,是当代青少年人格养成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理论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人格,它是在继承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发展形成的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对一个民族来说,其人格理想的形成是一个初步萌生、逐步演变、基本定形并进一步发展的无限的动态的进化过程。传统中国社会的人格理想定形于春秋战国之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方面,中国文化经历了原始文化和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已有了完备的统治结构和典章制度,为人格理想的定形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儒家学说的精髓——人格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干,而其中的人格思想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的人格思想起于孔孟,成于程朱.在被历代文人奉为政治经典的《大学》篇中,孔子就把人格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人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治的好坏;人格的修炼,是治国的关键;人格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他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因此,可以说孔子的政治思想的内涵是人格思想,人格思想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中,不乏关于文化统一战线的精彩论述。本文以统一战线的要素为视角,探析邓小平的文化统一战线思想蕴藏的内涵。邓小平的文化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统战思想的体现、继承和发展。深入探讨邓小平的文化统一战线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孔子关于"美"的学说也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其人格美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充实之美"为内在要求,以"阳刚之美"为核心内容,在战国诸子思想中独树一帜,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文化丰碑和精神典范,对塑造个人崇高的文化心灵和阳刚型的"大丈夫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中,不乏关于文化统一战线的精彩论述。本文以统一战线要素为视角,探析邓小平文化统一战线思想的深刻内涵。邓小平文化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统战思想的体现、继承和发展,深入探讨邓小平文化统一战线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人格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位置,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富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议题。邓小平同志在继承我国传统富民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富民思想和模式,为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动力。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化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它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期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后来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文化思想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对人的自身发展有其独特的理想目标设计。这一理想目标设计,构成了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的理想人格。之所以说是特定的,是因为任何一种理想人格模式都要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没有能够超越一切社会历史形态的理想人格,换而言之,永恒的理想人格模式是不存在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灿烂的文化。在这些文化成果的表象背后,包涵着古代中国人对自身存在的独特的理解,对自身发展的独特的理想。古代中国人对自身存在的独特的理解,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儒家哲学的内容;古代中国人对自身发展的独特的理想,形成了中国古代理想人格学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文化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文化思想为当代中国文化确定了发展的坐标 ;指明了当代文化发展的方向。邓小平文化思想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 ,对中华民族当代文化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宝库,而儒家文化则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思想政治教育应汲其精粹来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君子人格思想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存养四心",修炼善良之性;二是"由仁义行",恪守道德之则;三是"重义轻利",立正价值取向;四是"与人为善",一展鸿鹄之志。将孟子的君子人格思想中的精华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人文化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相似文献   

14.
法律人格是现代人格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一个现代人的健全人格而言,不同学科所指涉的要义是不可或缺的,但站在现代法律立场之上的平等、自由、公正、守则、自尊、担责等精神品质,应当是现代人格的灵魂。在我国,法律人格教育主题的缺失是有其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层背景的。在教育中提出和强化现代法律人格的塑造和培育是中国社会发展由传统的人治社会走向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人格素质结构的要求,是解决中国社会现实人格矛盾和冲突的要求,也是对加强法制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浅析儒家“君子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人格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中传承、积淀、发展、生成的。每个中国人从其出生就处于传统文化的包围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是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实事求是、重公爱国、自强不息、正道直行、贵和持中、豁达乐观、以道制欲的民族文化精神,是形成中国传统“君子”人格的源泉,其中所包含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对构建现代人文精神、当代人格教育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真理标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本问题,邓小平同志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在继承发展中国古代传统生态文明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基础上,反思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而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明确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把握其当代价值,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显得特别耀眼,为人们所瞩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他对这个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对于维护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稳定和促进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邓小平以马列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批判了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唯心主义成分和阶级狭隘性,继承了其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形成过程与内涵、特色与指导意义三方面加以论述,认为该思想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传统小康文化的契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