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72年1月9日。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休息室里,毛主席清泪两行,他紧紧握住陈毅夫人张茜的手,声音十分缓慢、沉重地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他是我们党内的一位好党员、好同志。”又说:“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磨砺成至交 患难益知已 陈毅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是他和朱德率领“八一”南昌起义的余部奔上井冈山的时候。他们虽是  相似文献   

2.
陈毅同志革命的一生,功勋卓著,但他从不言功,也不要别人当面说好话。解放后,有一次开大会,一位领导同志向大家称颂道:“陈毅同志是一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陈毅同志立刻拍拍他的肩膀说:“同志哥,我陈毅曾几次反对过毛主席,你老兄不要给我戴高帽子啊!”  相似文献   

3.
关于陈毅与陈丕显的相交之深,从陈毅之子陈丹淮的回忆中略见一斑: “我记得那是1953年,全家从南京迁到上海后。一天,父亲陈毅、母亲张茜带我去西郊公园玩,遇见了也是带着小孩的一家人。父亲就让我叫两个个子不高,但  相似文献   

4.
冯晓蔚 《世纪桥》2005,(11):50-54
刘少奇说:“中央调我回延安,我走 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军长领 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 工作。”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 布命令: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 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刘少奇为政  相似文献   

5.
1940年7月29日,陈毅怀念员率领新四军一部兵力,一举攻占了南控长江、北接苏北平原的重镇——黄桥,使这座人间地狱,获得解放。人民群众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地前来慰问,军民一片欢乐。 当时,陈毅司令员住在桂花厅,我们政治部住在黄桥中学内。8月23日晚上,已近9点钟了,和陈司令员结婚不久的张茜同志,笑嘻嘻地走来对我讲:“陈司令员请你去,并要你约楚青和罗伊同志一起去,”我心里想,这么晚上,去干什么?就问张茜:“有什么事?”她笑了笑说:“好事,要保密。”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在赵机农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他心情沉重地对妻子刘康芝说了如下一段话:“我有病,已经给团里够添麻烦的了,你不要为你工作的事找领导。万一我不行了,作为干部家属,你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家里欠的债,你慢慢还……”这就是赵机农,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在他的生命和追求行将结束时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赵机农去世后,中共一六八团委员会和中共农九师委员会分别于2001年7月13日和2002年3月19日先后作出了关于开展向赵机农同志学习的决定。今年4月16日,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作出决定,追认赵机农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基层干部”,号召“兵团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向赵机农同志学习的活动”。赵机农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的那片土地上,向他学习的热潮仍然澎湃不息。□刘文健  相似文献   

7.
1995年8月23日,陈吴苏(陈毅长子)陪同一个外国友好代表团等候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江总书记看见陈昊苏就心情沉重地说:“阿丕今天去世了,你知道吗?”陈昊苏吃惊地说道:“还没有得到消息。”江总书记嘱咐说:“你要赶快去看看谢志成阿姨(陈丕显夫人)。你们两家的关系是不一般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陈毅追悼会上,一眼瞅见了张伯驹独特的鸟篆挽联 1972年1月10日,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毛泽东临时决定:出席陈毅的追悼会。这一举动,本身便说明了”陈毅是个好同志“,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这样一来,被林彪、“四人帮”一伙强行诬蔑的一切不实之词,都将会得到平反。这真是个再好不过的机会。周恩来当机立断,决定提高陈毅元帅追悼会的规模,通知国家副主席宋庆龄、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参加追悼会;并令中共中央办公厅立即通知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追悼会;并决定:凡是提出要求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的,都允许参加。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到《周未》报上佳鸣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及周恩来谈写书的一件轶事,禁不住让人心潮澎湃。1961年7月18日,周总理和陈毅同志在上海冒着酷暑来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家作客,同时,还约见了在沪的部分电影界著名人士。在亲切随和的气氛中,有位同志向周总理恳求道:“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总理笑着向这位同志看看,没有立即作答。有人便说道:“总理太忙了,没有时间写。”此时,周总理说话了:“如果我写书,就专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错误中吸取教训。”他说此话时,双眼炯炯发光,看得出是动了感情的。“如果我写书,就专写一生中的错误。”周总理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事业中去了,以致他无暇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写这样一本书。他说:“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当像条牛一样努力  相似文献   

10.
1939年冬,新四军挺进纵队(原为江苏抗日义勇军)在泰兴一带袭击日伪后转移到扬中一带。一天,参谋长张震东突然接到了陈毅指挥捎给他的信:“震东同志,关于你和你纵卫生员高英同志的婚事,组织上同意你的申请”,张震东遵纪到高英,把组织上的意见告诉了她,高英羞答答地说:“陈毅指挥和粟裕副指挥工作那么繁忙,敌们不能再让组织和领导  相似文献   

11.
世纪声音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时间:1925年3月11日 作者:孙中山 解说:1925年3月11日,为中国民主革命奋斗了一生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去世前一天亲笔写下著名的“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1月9日,驻香港的国民党“中央民航”和“中国民航”(简称“两航”)的爱国员工2000多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央派往香港的地下工作同志的具体组织下,毅然脱离国民党政权,在香港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空中大起义。当机立新周恩来否定了烧漱石的错误去见1948年8月,北京,中南海。一份中共华东局给中央军委的电报放在周恩来的办公桌_L。电报的大概内容是:关于国民党“中国民航”和“中央民航”在上海的资产处理问题,华东局领导有意见分歧。陈毅、粟裕等同志认为:“两航”总经理撤往香港时,曾嘱咐上…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将中,有两位杰出的将领,一位是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的陈毅,一位是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 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而且能文能武,心胸和气度非同一般,被人称为“豪迈大将军”。早在1936年冬,他领导南方游击战争被敌人包围时,曾写下了气壮山河、视死如归的诗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当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去世时,陈毅在其追悼会上致词说:“我们每个人要抱定信心:打了胜仗开庆功会,打了败仗开批判会,打死了开追悼会!”他的这些话在他所领导的部队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4.
刘建平 《湘潮》2008,(4):31-36
1972年1月6日,德高望重的共和国元帅陈毅不幸逝世。 1月1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陈毅同志追悼会隆重举行。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任弼时追悼会后就未参加任何一次追悼会的毛泽东,在陈毅追悼会开始前夕,突然决定参加追悼会。机智的周恩来趁机立即通知了一批当时被“冷落”的老同志参加。这一来,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陈毅追悼会的意义就显得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5.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祁老将军不断被打倒。这些人当中,有的在被“改造”和“下放”过程中,由于发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含冤死去;有的被残酷地迫害致死;有的正在受着身心方面的折磨。这种情况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期,特别是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在毛泽东的关心和周恩来的努力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1972年1月陈毅元帅逝世后,在不长时间内有175位将军相继得到平反。 毛泽东紧紧握住张茜的手说:“我也要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1958年初夏,陈毅就任新中国第二任外交部长时,冀朝铸在外交部小礼堂给新部长贴出了一张小字报,措辞尖锐地批评陈毅在外交场合不注意礼节:“过去周总理向外宾敬酒,酒杯总是低于外宾。为什么陈部长敬酒,总是把酒杯举得比人家高呢?这样不够尊重人家,反映了外交作风问题。”云云。陈毅记住小字报的内容,也记住了冀朝铸这个名字。在下午外交部的整风大会上,陈毅立即作出“反应”:“有的同志贴我的小字报,提意见说我向外宾敬酒酒杯举得太高。同志哥,你才不懂哟,酒杯举得比人家,这才叫尊重人家哩!总理举得低,是因为他手臂受过伤。”说到这里,陈毅话  相似文献   

17.
在1960年9月14日至10月20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借机开展了对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等人的批判,做出了《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谭政同志错误的决议》。 林彪提出了学习毛泽东著作“背警句”的主张。强调说:“我主张要背一点东西,首先是把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最精辟最重要的话背下来。脑子里就是要记住那么几条。”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初,在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几条秘密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巴基斯坦渠道”和“罗马尼亚渠道”也许是出于巧合,就在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和斯诺一起在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游行的前后,尼克松对《时代》周刊记者袒露了他发自心底的一个愿望:“如果说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番话的深刻含义在当时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9.
1942年冬,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岁月,日本侵略军准备大举“扫荡”苏北盐阜地区。当时,新四军军部驻扎在苏北盐阜地区的停翅港附近。一天夜里,陈毅军长找颜伏同志和我到他家去谈话。颜伏是新四军十八旅五十二团参谋长,我是团政治处主任(团长陈挺同志率领三营在江都地区坚持斗争,政委张英同志调华东党校学习去了)。 我曾多次听过陈毅军长对部队的讲话。早在1939年春,我所在的三支队六团(当时六团划归一支队,陈毅司令员指挥领导),从句容地区撤回,驻扎在溧阳竹篑桥前马水西庄,进行整训,准备东进。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86,(1)
湖南省《峥嵘岁月》第一集《陈毅同志寻找湘赣游击队》一文中说:“谭余保同志知道陈毅同志来了……。早几天,有一个叛徒送进一封信来,说陈毅同志要来见他,谭余保一声令下‘拿下斩了!’这叛徒还未来得及分辩,人头已经落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