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4月美国普卢托出版社再版了迈克尔·赫德森的著作《全球分裂》,赫德森为新版著作写了新的长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努力的大逆转,它的实质是:美国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在全球以金融手段摧毁第三世界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并以金融手段接管这些国家,从而在全球重建以美国为中心的食利者经济。作者指出,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盛行表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政治经济生活中已取得前所未有的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固有的特征是食利性、投机性和腐朽性,因此它大力推动的金融自由化不是为了促进真正的创新或发展,它的兴趣不在于创造新财富,而是以金融自由化的名义接收第三世界己有的人民的财富如资源、不动产或者夺取水、电、交通等公共服务业的垄断权,以牟取暴利。作者还指出,苏联主要是被西方的金融手段瓦解的,而普京政府在俄罗斯反新自由主义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国家重新控制资源和垄断租金,就是看清了新自由主义金融投机的本质,这打中了新自由主义的要害。作者还提出了九条切实可行的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组织结构和体制两个大的维度,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演进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评估:组织结构核心、主要行为主体及其间关系、体制核心目标、体制具体内容。不同维度的梳理和评估呈现出两大趋势——美国霸权分散和中国地位提升。然而,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中美之间存在霸权或权力的转移,中国有意愿但尚未有足够的能力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引领者,中国方案由内及外走向世界还须解决一系列难题。这些难题本质上是关于如何保持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具体涉及中国如何获得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的组织核心地位,增加在全球金融治理机构中的制度性金融权力,提高中长期议程制定能力,提升中国方案的合法性、凝聚力、协调力和传播力等方面。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应是未来提升中国全球金融治理能力的政策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美刊《每月评论》2004年11月号刊登了埃及著名左翼学者萨米尔·阿明题为《美帝国主义、欧洲与中东》的文章,分析了在美国全球霸权计划中欧洲和中东的地位,认为对于欧洲,美国将确保其资本流入美国以维持美国的赤字经济,这就要求防备德、法、俄结盟和欧洲独立,而对于中东,由于对该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是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础和重要杠杆,美国将阻止一个现代化的强大而团结的阿拉伯世界的出现。文章摘译如下。资本主义从其产生起,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两极分化体制(polarizingsystem),即帝国主义体制。控制中心与被控制的外围区域同步形成,并在每一阶段…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意识形态霸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批判社会学》2005年第31卷第4期上发表了克里斯托弗.芬利森、托马斯.A.李森等人联合撰写的文章《看不见的手:新古典经济学与社会秩序》。文章考察了新古典经济学(即通常所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兴起过程,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已经成为一种权力技术:它广泛地渗透进各门学科,取得了一种意识形态霸权地位,从而在构建全球化时代的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新自由主义的商品化、私有化逻辑的过度扩张已导致巨大的环境和社会危机。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思潮的兴起经济学是一门最具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29日,法国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法国人这样做是对新自由主义和美国霸权说“不”。欧盟宪法是新自由主义性质的,它推动劳工从东欧穷国向西欧自由流动,这有利于大资本降低劳动成本。而法国传统上是具有鲜明的政府保护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如公民福利较多)色彩的国家,欧盟宪法被大多数法国人看出是在走向无任何束缚的新自由主义放任市场政策,因此大多数法国人对它投了否决票。这是新自由主义在欧美迄今受到的最大最公开的打击。欧盟宪法被法国否决也是因为法国要对美国霸权说“不”。法国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欧洲追求独立和自主运动的中…  相似文献   

6.
全球传媒体系与新自由主义、文化帝国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主义与第二个金融霸权时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4年10月法国国际马克思大会上,法国学者热拉尔·杜梅尼尔(GerardDumenil)和多米尼克·莱维(DominiqueLevy)提交了一篇题为《新自由主义的动态:一个新阶段?》的论文,认为新自由主义根本不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而是“二战”后一度被削弱的金融资本霸权力量的恢复,这导致金融公司利润大增,而生产性的非金融公司的净利润率和积累率下降,造成世界性的投资崩溃和失业浪潮。作者还认为,新自由主义带来美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是以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为代价的,因此必然需要调整。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论美国国际关系学与美国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冷战时代,伴随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美国国内从政府决策层到理论学术界都出现了新一轮战略思索与再定义,但传统的主导性优势战略,“全球领导者”的定位并未被取代,反而得到不断充实和加强。这既得益于其民族政治文化深层的某种张力,又是其追求现实国家利益的结果,更直接的则是因为美国的国际关系思想传统及霸权心理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惯性,从理论上讲,美国霸权主义是美国国际关系学中的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与理性主义诸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价值观与霸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布什意欲输出美国价值观 风诡云谲、险象环生的大选之后,美国当选总统小布什得胜伊始,即与鲍威尔相继谈及美国对外政策.小布什于去年12月13日大选获胜的讲话中宣称:我们将共同制订一项两党一致同意的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忠于我们朋友的对外政策.12月16日在得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的记者招待会上,小布什又说:自我们国家的初建时日以来,许多已经改变了,但指导我们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仍然相同.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货币政策与美元霸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8月14日《亚洲时报》刊登了美国学者亨利·刘题为《美国选择性的强势美元政策》的文章。该文回顾了90年代初以来美国实行强势美元政策的情况,分析了这一政策走入危机并开始采用弱势美元政策的原因,并指出,美元贬值是有选择性的,主要针对发达国家货币贬值,而对亚洲等出口国仍维持强势,而且美元不可能大幅贬值,这是美国维持美元霸权从而维持资金和廉价商品流入美国所必需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对美国霸权下的单极世界充满愤怒。有报道说,他准备出资1000万元资助美国民主党进行2004年总统大选,要把布什赶下台。从本文中可以看到他对布什政府扩张势力,在反恐怖的伪装下实现美国统治世界美梦的强烈批判。  相似文献   

13.
美刊《每月评论》2003年12月号发表了理查德·B.杜波夫题为《美国的霸权——持续的衰落、持久的危险》的文章,认为美国利用苏联崩溃所形成的历史性时机,在过去10多年中似乎摆脱了20世纪70年代的衰落趋  相似文献   

14.
宗教意识一直影响着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导致了美国对国家利益认识和判断的扩大化,从而使美国的国家利益超出主权范围,发展为强权利益,这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内在根源.然而物极必反,美国的霸权主义终将失败.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持续增长,但末了,它的世界霸权地位却急剧衰落。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崛起使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另一方面,以直接卷入越南战争为标志,美国不断膨胀的全球干涉主义逐渐达到顶点。100多万美国军事人员驻扎在全世界2000多个军事基地和设施里,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担着"保护"义务。实际上,美国力量的增长远不足以实现它的霸权欲望,因而,其霸权与实力之间日益严重地失衡。此外,美  相似文献   

16.
17.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金融是霸权的基础。金融危机削弱了美国综合实力,使美国霸权战略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经济领域,实施经济优先的战略方针,推动霸权战略的“国内化”转向,夯实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霸主基础;在国际政治领域,加速推进“转型外交”进程,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协作;在军事领域,采取相对收缩的军事战略,适时调整海外军事布局,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的霸权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不顾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和规模空前的反战浪潮,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显示出美国“倒萨”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必然结果,因此战争必然会对美国的霸权战略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 11月 5日马萨诺塞州立大学经济学系网站www econs umass edu刊登了该系教授詹姆斯·克罗蒂题为《为什么全球市场生产能力持续过剩 ?》的文章 ,认为在新自由主义统治下 ,全球经济的去管制化使原来处于协同垄断竞争关系下的大企业不得不面对强制竞争 ,这些大企业由于投资巨大 ,不愿轻易退出市场 ,于是一方面削减工人 ,减少工资 ,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 ,这些都加大了全球生产能力的过剩。作者认为 ,这种恶性竞争的局面不易结束 ,即使结束 ,人类又要面临更大垄断集团的挑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新自由主义时代持续的全球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霸权均势政策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为了防范中国发展成为“新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美国不断调整了它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力图凭借其超强实力,在两岸之间推行霸权均势政策,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在此目的的驱使下,美对华对台政策的两重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一方面或明或暗地继续支持“台独”势力大搞分裂活动;另一方面又希望维持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的稳定,维持两岸“分而治之”的现状,试图在美国与两岸的关系中达到谋取最大主动权和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