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短波     
今年5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同志百年诞辰。为纪念这位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袖,新四军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对党、烟队和苏区建设都作过巨大贡献的领导人。上海文艺出版社在5月前出版了《功过千秋——项英在赣南皖南》文学传记。 项英,原名项德隆,湖北武昌人。1920年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参与领导了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和上海22家日商纱厂工人的大罢工。他是中共第三至第六届  相似文献   

2.
晓农 《党史文苑》2004,(5):8-11
项英曾经在党内有着非凡的地位——历任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中共东南局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等要职。20年来,项英为革命殚精竭虑,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在他43岁被叛徒杀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他的政治评价持保留态度。党的“七大”期间,在通过《关于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议》时,毛泽东对项英说了一段这样的话: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咸酸甜  相似文献   

3.
项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于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二大”代表,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担任过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中革军委代主席,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副军长(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等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是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为纪念项英诞辰100周年,笔者根据多年来研究项英所接触到的史料,对项英早年在湖北的革命活动作一简要介绍,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全总领导岗位上1 92 8年 1 1月上旬 ,项英参加完党的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六届代表大会之后 ,从莫斯科回到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在党的“六大”上 ,项英由一名领导基层工作的普通中央委员 ,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 ,成为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 ,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顶峰。在政治局常委的分工上 ,项英主要分管职工运动。在从莫斯科回国的途中 ,项英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在职工运动中贯彻“六大”通过的《职工运动决议案》。他认为 ,决议案中强调的“工会应当在领导工人进行日常经济斗争中去团结群众 ,再转变为政治斗争 ;要有正确…  相似文献   

5.
组建中共苏区中央局项英跟着交通员走下虎岗,在一个有上百户人家居住的山村里找到中共闽粤赣边特区委(不久改为中共闽粤赣省委),特区委书记邓发热情接待了项英。邓发当时24岁,自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后,先后在香港、广州市和广东省委担任书记、组织部长等领导职务。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于1930年10月下旬,先于项英20天左右,代表党中央去闽西苏区传达六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定。邓发年轻气盛,工作雷厉风行。他一到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杭县苏家坡,就在那里召开闽粤赣边党代表大会,宣布改组闽西特委,成立闽粤赣边…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诞辰110周年。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回顾项英革命的战斗的一生、缅怀他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时,深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是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在与叶挺的关系等问题上, 受到周恩来的严肃批评 周恩来为了保证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战略方针在新四军中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他在军部及其所属机关、部队中,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 2月24日,他在叶挺的陪同下,全天听取了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新四军领导人关于新四军一年来对日作战、军政建设的汇报,晚上参加了欢迎晚会。项英请叶挺致欢迎词,周恩来很高兴。  相似文献   

8.
按周恩来的意见办周恩来来皖南军部时和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陈毅等人商定的几个问题,项英经过王思之后,都同意了,有的已付诸实施。如第六团划归第一支队建制和江南第一、二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等问题,叶挺、项英都已分别报呈中共中央和第三战区审批。只有“向东作战”,由于形势急剧变化,项英又有些”五心不定”了。就在周恩来到皖南时,蒋介石很快就侦知了他的皖南之行的实际目的,派白崇橹、陈诚以解释汪精卫出走为名,到上饶与顾祝同密商对策。他们分析了整个新四军的现状后,白崇捧…  相似文献   

9.
为了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项英被六届四中全会后的党中央错误地撤销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后,他没有怨言,没有消沉,既默默地承受着组织的处分,又勤勤恳恳地去完成中央局交给他的新任务——筹建全国苏维埃政权。为了同国民党反动政府相对抗,统一领导各苏区和各路红军的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早在193O年春,中共中央就提出了筹建全国苏维埃政权的任务。是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上,以“中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主席团”的名义,发出《第一次全国工农兵贫民苏维埃大会宣言》,并决定由中共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全国各苏…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诞辰110周年。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回顾项英革命的战斗的一生、缅怀他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时,深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是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李虹 《世纪风采》2008,(10):38-39
八一建军节与项英有着直接的联系。项英是工人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八一建军节诞生于1933年,它的第一个节日的庆祝活动,是在中央苏区首府——江西瑞金举行的。  相似文献   

12.
1998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中国工人运动先驱、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项英同志诞辰100周年。今天我们集会纪念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缅怀他为人民解放和民族振兴奋斗、献身的毕生实践,都将受到深刻的历史启迪,并从中汲取激励自己的精神力量。项英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县的一个职员家庭,小学毕业即进纺织厂学徒、当工人。五四运动后,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在武汉组织工人俱乐部,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时起到1941年43岁时牺牲,项英的一生是矢志革命的一生,是战斗不息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少华 《党史文苑》2014,(9):13-19
毛泽东一生中最屈辱的时刻 攫取军权后,张国焘开始用枪杆子“审查”党中央的领导。首先.他认为遵义会议及其选举结果(张闻天党内负总责、毛泽东任常委)组织上不合法。理由是.政治局共有12名成员,他与王明、康生、项英、任弼时都没有参加,顾作霖1934年5月去世.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仅有6名.为应到人数的50%.未达到党章所规定的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14.
李一氓在皖南时期任新四军秘书长,也是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的秘书长,是皖南事变的幸存者和见证人之一。他撰文认为:“说项英受王明影响很大是不公平的,他是和李立三、张国焘同时期搞工运的,与王明毫无关系。1930年冬,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派项英去中央苏区,那时王明还未上台。四中全会王明一伙上台后,弄了一些莫斯科回来的工人掌握大权。后来证明行不通,当时苏区中对此有很多议论,但并未议论过项英。长征时,项英临危受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对此。中央在1937年底已有肯定结论。”“1937年末,王明由苏联回到延安,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散布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等错误言论,一度迷惑了不少人。以后,他又在武汉  相似文献   

15.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2,(12):31-33
苦口婆心,陈毅劝说项英东移苏南1940年1月,陈毅接项英急电:即速来皖南军部参加东南局和军分会联席会议。陈毅赶到军部的当天晚上,项英早在自己的宿舍里给他放好了一张行军床(陈毅每次去军部,都睡项英宿舍里)。陈毅将洗漱用具向床上一放,急问:“发生了什么事了?”项英连忙回答:“华北方面,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下手了。甘肃省主席朱绍良策划了袭击八路军的‘陇东事件’;山西省主席阎锡山制造了‘晋西事变’,以6个军的兵力进攻晋西,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000多人;国民党第79军朱怀冰等部进攻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相似文献   

16.
曹志芳 《共产党人》2004,(15):6-7,44
武警宁夏总队吴忠市支队同心县中队中队长郭春耀。以警营为纸,用忠诚书写了一部辉煌的军旅之卷。他被武警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一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三等功3次,2003年被授予第六届“宁夏十大优秀青年”和第六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纵览》2010,(8):27-31
吴本立(1916—2003).安徽省怀宁县人.著名新闻纪录电影摄影师、导演。他参加拍摄和导演的纪录片《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民族大团结》分别荣获1950年第五届、1952年第六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荣誉奖和报道奖.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本刊1993年4-12期,曾以连载形式,在“专题史话”栏内,刊登了《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项英与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从1994年第9期起,又在同一栏目内,以《创业维艰毁誉多─—项英与皖南事变前的新四军》为题,分20期连载了项英及其所领导的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前期的一段经历。前后两组共29期的连载,使读者对项英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中的战斗经历和思想脉络有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再次约请胡居成同志将项英在中央苏区的经历,以《红都叙事─—项英在中央苏区》为题撰写,计划分9期刊登完毕,这样,我们可以从更多的侧面,对项…  相似文献   

19.
面对叶挺的辞职出走 1938年1O月初,正在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项英,接到中共中央长江局转来的叶挺于9月30日给他的电报。电报的要点是;“我军在战局激变中与各军关系更为复杂,且部队整训实属繁重,原非我独立所能处理”;“你离部之期已远逾叔时之约,恳即从速南归”;“我拟于下月初赴顾(即顾祝同)处一行,如能请准假,则返香港,观察各方情形。你何日回,盼即告之”。 项英是7月28日离开军部去武汉长江局述职的,原计划几日后返回,因中共中央要开六届六中全会,王明要他代表长江局去作会议的准备工作,便直接由武汉乘飞机到西安,转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毛泽东曾经八次视察广州:1954年11月3目至26日他到广州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修改和审定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参观了广州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碑、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等;1955年12月,他到广州编审《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为该书写了序言和按语;1956年5月3日至30日,他先后在广州召开20次会议,听取广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