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源于战前美苏英三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这一政策从内容上看 ,对中共是不利的。但是 ,由于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逐步加剧 ,苏蒋之间矛盾的加深 ,苏联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尤其是在东北的政策并对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行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援助 ,为中共夺取东北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共审时度势 ,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制定了夺取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并迅速展开 ,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摆在全中国人民和各政党各政治派别百前的共同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处在两种主要政治势力的争夺下,这两种主要政治势力是: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他们把持着名义上的国民政府,掌握着中国最大的武装力量。他们要用“扩大政府组织”和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的方法继续维持其~党专政的独裁专制统治。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共产党。他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民主分子,主张“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论述了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抗战根本问题上的思想共识,在军事上的密切合作,以及在政治上的团结合作.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肯定了国民党在特定条件下联共抗日,为国家民族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945年9月9日,根据雅尔塔协议规定,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面沿1200公里战线进入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在解放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控制了整个东北。因此,在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斗争中,苏联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妥善处理好与苏联及其驻东北苏军的关系问题,是我党进入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解放全东北乃至全国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东北的形势——三国四方在东北随着苏联的出兵,东北的形势也愈加复杂多变起来。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形成了三国四方——美国、苏联、共产党、国民党——激烈的斗争。这是实力的碰撞,是以实力为后盾…  相似文献   

6.
王志民  盛连江  祝信 《世纪桥》2011,(24):50-54
通河时局1945年8月日本投降,驻通河的日军、开拓民及其家属,匆忙撤离通河。16日,伪通河县公署也自行瓦解,以伪警务科科长张登仁、伪警务股长吴乃权为首的伪警察组织了保安队,维持社会治安。同时伪通河县凤山警察署署长兼岔林河伪森林警察大队队长高铭三,进驻通河县城。8月18日在伪满通河街公所组成了“通河县治安维持会”,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的国共合作,原本就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下加速促成的。然而两党之间隔阂已久,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国民党必欲保持其一党独裁,而共产党又决心不受其约束,确保自身独立发展的态势下,这种矛盾遂更难解决。因此,国共双方合作刚刚开始,一系列的分歧便很快出现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蒋介石在抗战初期曾提出过将国共两党合并成一个大党的设想。围绕这一主张,国共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但终因对合并后组织形式的理解存在重大差异,未能谈拢。于是,国共继续维持着党外合作的方式,直至抗日战争结束。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参加了对日作战,这不仅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而且对国共两党争夺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相当程度影响了国共两党命运的发展。重新回顾和审视这一段历史,有助于加深对解放战争国共两党斗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苏联出兵东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消亡,并帮助中国人加快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我们也看到,苏联由于当时自身处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险恶,苏联出兵东北不仅出于避免采来美国势力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而且是以从中国获取一定利益为前提条件的,因而使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大国主义倾向和民…  相似文献   

9.
闫兴德 《世纪桥》2009,(19):31-32
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由战时的合作走向战后的分裂。国共两党关系转折是在当时世界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其中,苏联对华政策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转折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为了维护远东利益,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奉行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实行以支持国民党为主、以扶助中共为辅的双重对华政策。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共在东北的发展,却极大地助长了国民党打内战的嚣张气焰,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分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军  刘莉 《世纪桥》2004,(1):23-24
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现代政治史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问题。“国共两党间的反复的合作与分裂和不间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斗争的主要内容。”纵观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我们  相似文献   

11.
台湾自1895年被日本强行割占后直至当今的一百来年间,其历史变迁的实质,一是回归祖国,二是两岸统一.而这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这两大政党的"合"与"分"是息息相关的.本文拟就台湾被日本侵略者割占及其后百年的历史变迁为背景,从国共两党关系的角度,探讨台湾的历史命运与国共两党关系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部现代中国政治史,基本上是以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争为轴心而转动的历史。政治运作的焦点历来集中在少数政治领袖身上。周与蒋的较量和交往就生动体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分裂、和好与交恶、以及力量互为消长的过程。本文揭开这纵横捭阖的历史帷幕,探索周、蒋的活动轨迹,从故人的脚印中规划出今人的步履——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国共两党的三度合作乃是历史之必然。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一些论著,在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问题时,往往依据中共一大决议中“对现有各政党,应采取独立、攻击、排他的态度”,“并不准与其他政党建立任何关系”的条文,断定在中共二大制定《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以前,国共两党是互相“对立”和“排斥”的,似乎此时党内没有统一战线的思想和实践。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历史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正如许多历史事实所显示那样,历史的真实情况,有时和当时文献(纲领、决议、宣言和声明等)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因此,研究历史不仅要研究文献,更要研究历史的实际,对于建党初期的国共关系史研究也应如此。如果我们不是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方兴未艾,短期内就有许多论著问世。但是,有些史实和理论尚有待于深一步的挖掘和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特点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作为一国之内的政党间的关系,是独具特色的。它大不同于国内任何政党间的关系,也大不同于任何外国政党间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复杂关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社会国情和70多年历史演变所造成的。认清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特点,实际上就把握了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握了国共两党关系的规律及主要经验。总结70多年历史,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如下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抗战胜利后,中共向东北派出的地下工作人员,积极展开活动,大量搜集国民党的重要情报,策反其工作人员,发展我党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地配合了我党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欧各国社会党大都采取积极行动适应政治生态的变化趋势,通过纲领和政策调整以迎合选民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后的西欧社会党迎来了执政或参政的高潮,进一步推动了战后"共识政治"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国共两党经济援助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洪 《党的文献》2007,(2):52-57
据不完全统计,在大革命期间,苏联和共产国际分别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提供了约26万卢布和1400万卢布的经济援助,二者相差悬殊.苏联和共产国际这样做,与其当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以及中国革命形势的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不久苏联设立了荣誉法庭。就其目的而言,它是为了维护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形象和荣誉,为了维护苏维埃政权和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政治形象和荣誉。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从其目的上看,荣誉法庭旨在意识形态领域清洗苏联内部的资本主义倾向;从其手段上看,荣誉法庭充满了道德的灌输与说教;从其运行上看,荣誉法庭演化成为一种政治运动;从其内容上看,荣誉法庭违背了法律的精神;从其结果上看,荣誉法庭带有鲜明的人治特征。就其危害而言,主要有:造成人人自危的政治文化氛围;阻滞了苏联社会的成长;导致法治精神的缺失;有损于苏共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赵玉峰 《求实》2007,(5):72-75
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国有化政策的推行,背景比较复杂。其中既有意识形态因素,也有振兴经济的意图,还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因此,这次国有化的成因不止一端,其主要推动力来自英国工党,但国有化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也得到了其他一些因素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