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相对于成年人违法犯罪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呈现许多特点。本文针对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分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而探讨产生违法犯罪的成因,并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状况,分析了产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一是加固家庭、学校、社会三道防线。家庭防线,建议创办业余家长学校,建立家长教育子女责任制;学校防线,建议改9年义务教育制为11年义务教育制,使更多的未成年人在学校渡过危险年龄段;社会防线,建议推广由“六老”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协会、小组”的作法。二是针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不同情况,建议以教育为主,立足挽救,依法打击三种形式并举。  相似文献   

3.
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多人合伙作案、作案手段简单等特征。分析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聋哑青少年犯罪及归案后的心理特征以及当前办理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难点,应正确把握"宽严相济"的执法尺度;拓展和改进特殊教育学校对聋哑人的教育方式;以配备、培训结合的办法增强办理聋哑人案件的专门力量;进一步加强对违法犯罪的聋哑青少年的帮教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和尊重聋哑人的良好氛围,切实防范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4.
特种行业简称“特业”或“特行”.其特点:一、是各种违法犯罪人员易于藏匿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二、容易发生治安灾害事故;三、特业从业人员易于为违法活动提供方便甚至同流合污;四、特业需求仍将增长.目前形势下应主要依法实行公开的行政管理,坚持管理原则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老子》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段中,对于“三生万物”的“三”究是什么,一直没有确解。我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两个“三”字,都是“气”字之误,即应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气,气生万物。”本文拟就此加以论证。 1、首先,“气”字被误为“三”字,属字  相似文献   

6.
《公安学刊》2010,(2):48-52
从对玉环的调查情况看,“90后”外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呈多元化的特征。究其原因.有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多元环境因素、外来人员管理因素等复杂深层的因素。遏制“90后”外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问题,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预防“90后”外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的社会体系:二是要净化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加大防范力度,减少诱发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和条件;三是要大力加强“90后”外来人员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心理意识和道德素养;四是要加大查处、打击和管理力度。保护“90后”外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有教育家认为,教育孩子、培养人才,就像一种“农业生产”,要顺应孩子身心发育成长的科学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而企图将教育变成一种生产千篇一律“合格产品”的“流水线”,显然会违背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造成孩子的本能反抗。从家长、老师等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有些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轻的是阳奉阴违、顶撞师长,严重的便荒废学业、离家出走、违法犯罪等等。其实,在心理学的专业词汇中,并不存在所谓“逆反心理”的提法,这是近年来人们约定俗成所创造的一种日常词汇,其主要含义是指孩子对成人的不顺从和种种“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8.
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反情报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与反侦查、情报与反情报的斗争是伴随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侦查与反侦查、情报与反情报的对立与斗争是一个“道魔比高”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反情报意识、反情报活动的特点以及反情报的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毒品违法犯罪分子的反情报活动。  相似文献   

9.
徐业闯 《中国保安》2012,(12):33-36
在保安服务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着保安员流动频繁、流失严重的现象,让行业管理者颇为头疼。即便在现有的保安队伍里,也有部分保安员是持“骑驴找马”的态度,有的保安则工作态度消极、心不在焉,更有一些保安员为达目的,不惜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虽然这只是保安员中的少数,但是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而要想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更好的解决问题,就有必要首先了解保安员群体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全党全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如何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是一个事关社会治安稳定、和谐社会构建、百姓安居乐业的全局性根本问题。面对当前新时期新形势,查找“病因”,对症“下药”,是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一直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的战略方针.要进行综合治理,必须从多角度来探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以便寻找多方面的对策.本文将以亚文化群这一社会学理论为视角,以广东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提出一些看法.基本看法概述如下:从广东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看青少年违法犯罪亚文化群正在形成.拜金主义是青??年违法犯罪??的精神支柱.但拜金主义并不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群体的“独创”,而是??社会  相似文献   

12.
预防和治理社会闲散人员犯罪,是当前严打整治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社会闲散人员外出流动的基本情况、违法犯罪的经历、特点、原因、价值取向、心理特征以及预防对策等方面对社会闲散人员犯罪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似乎对数字“三”特别钟爱,带“三”字的成语不胜枚举。比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土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等等。老子曾说,道生、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当代中国有“三个代表”。更有西方研究得出结论:人们瞬间只能记住三个要素。看来用“三”来说明道理,不仅符合人类的逻辑思维习惯,也是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4,(16):56-56
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指导下,由中央综治办一室、团中央权益部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为了明天——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微电影大奖赛日前在京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5.
“三生教育”涵盖面十分广泛,虽然每位教师讲授的内容大不相同,但都围绕“三生教育”的主题展开,不同程度地阐释了“三生教育”的深层内涵——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关注孩子,关注未来,不让一个孩子带着问题从身边走过,让每一位孩子都远离违法犯罪,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审美人格陈望衡一、“人格”的概念关于“人格”,《辞海》增补本是这样解释的:(一)心理学上有两种不同的涵义:(1)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个性”。(2)各个个人之不同于任何其他动物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与社会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念界定“违法”与“犯罪”在我国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未成年人违法”与“未成年人犯罪”是有严格的区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所谓未成年人违法,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相似文献   

19.
黄海 《中国青年研究》2004,(11):109-117
“街角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落,是社区青年工作的一个盲区和社区建设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长沙市某社区街角帮派的调查,解读“街角青年”的形成原因、社会心理特征和社会流动模式,剖析“街角社会”的隐性社会基础,最后得出社区青年组织在转化“街角青年”工作中应建立“四位一体”转化系统工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八面来风     
甘肃陇南:人大否决政府三个报告上海将公布人大代表建议解决率最近,甘肃省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农村义务教育、水和大气污染防治三个决议的报告时,由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的贯彻落实情况“不满意”,表决时未获通过。2005年4月至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