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集结重兵,对我山东解放区之华东野战军发动重点进攻。我华野将士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力斩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于马下。但由于进攻之敌重兵猬集,齐头并进,很难对其分割,我军不得不且战且退,在运动中寻找战机。随着敌军的迫进,胶东半岛地域狭窄、回旋余地小的地形环境对我军行动的限制也越来越大。为了在更大的战场空间寻找歼敌的机会,1947年3月,遵照中央军委电令,我华野首长果断决定:将主力一分为三,以积极的进攻分散和牵制进攻之敌,迫敌回援。据此,以叶飞、…  相似文献   

2.
祭黄帝陵文     
(1937年3月)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  相似文献   

3.
郑焱 《新湘评论》2006,(9):45-47
在湖南21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到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湖南大地情韵如诗,瑰丽似画:绿水青山随处可见,映山红、芙蓉花到处盛开;湘楚人文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始祖陵寝、雄伟名楼、千年学府、明清古城……从而引发出名士骚客“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感慨。  相似文献   

4.
这时,整个南线之敌重兵密集,陈毅、粟裕深感南线战机难寻,而北线之敌却长驱南下。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转兵北上,求歼李仙洲集团。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作战方案,并指示应装出打南线之敌的模样以麻痹敌人,使李仙洲集团放手南进,中我圈套。  相似文献   

5.
小资料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为表明合作抗日,共同派员祭祀黄帝陵,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特派代表林伯渠在黄帝陵前宣读了祭文。其文如下: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  相似文献   

6.
进逼道州     
杨成武 《共产党人》2006,(19):50-52
突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之后,部队进到临武、蓝山一线,继续向西挺进。我们刚刚到达祠堂圩不久,就接到师部的命令:“薛敌(即薛岳)率五师之众在我野战军后尾追,湘、桂两敌向道县(即道州)、蒋家岭前进,企图配合薛敌截我于天堂圩、道县间。道县无大敌。我野战军为达到迅速先敌占领道县,渡过潇水,转入机动地域,打击敌人的目的。着你部立即由此地出发,经天堂圩,限明日相机占领道州县城,并拒止由零陵向道县前进之湘敌……  相似文献   

7.
文伟 《党建》2014,(8):40-40
王凤彩,北京人氏。退食之余,惟披沥党性,奉身公益。里巷有残疾夫妻,家贫业窘,王氏每曲以济之,又时以笔墨之具馈其子,终助其成材。有兵士染疮疾,久不愈,其乃为之求高医,觅良药,送诊金。细民小卒,岂因卑下而不顾?善行美事,岂以微小而不为?尝言:“爱人即爱己,利人即利己。”《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诚可为此妇铭之!  相似文献   

8.
1947年5月4日,毛泽东根据陈毅、粟裕的作战情况报告,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致陈毅、粟裕:“敌人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以为迟。惟(一)要有极大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6日,毛泽东又以中央军委名义再次电示陈毅、粟裕:“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你们“装着向河北(指黄河以北─—笔者注)退定模样,使敌发生错觉’”,“让敌前进,使敌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当此时机,好打则打之,…  相似文献   

9.
刘锋 《学习论坛》2023,(2):45-50
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实现了对列宁党建思想的守正创新。其中,党的建设依据之维表现为在继承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基础上,创新党的制度和党内法规,实现制度治党与依规治党相耦合;党的建设目标之维表现为将列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思想与党的自我革命实践相结合,强调作为领导核心的百年大党务必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党的建设重心之维表现为继承列宁关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侧重于狠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的建设策略之维表现为以作风问题为切入点,从党的领导、正风肃纪、建强党组织、反腐惩恶等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拓展了列宁党建策略思想;党的根本任务之维表现为继承列宁关于执政党以领导经济建设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强调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0.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赤水河两岸,采用大规模的运动战,以各种佯动调动敌人,矫若游龙。大踏步的前进,大范围的迂回,声东击西,忽南忽北,以飘忽急袭的动作斩关夺隘。敢于与敌人做面对面穿插,敢于行动于敌人跟踪纵队的间隙中,然后迅速回头,把一切跟追之敌远远甩在后面,突破十倍于我之敌的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2,(7):65-65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传习录上》)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岐之险夷者邪!(《传习录中》)  相似文献   

1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传习录上》)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岐之险夷者邪!(《传习录中》)  相似文献   

13.
官不聊生     
张雨生 《唯实》2009,(12):94-94
官不聊生,足从民不聊生套过来的。在这个世上,只有民不聊生之实,岂有官不聊生之理。近时重庆打黑,有人以官不聊生相揶揄,社会又多有回应,认为说得实在,提法形象。一位朋友问我,官不聊生,是好还是孬?  相似文献   

14.
1937年清明节这一天,林伯渠代表党中央,代表毛泽东、朱德前往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上的黄帝陵祭奠。面对“人文初祖”,林伯渠宣读了毛泽东、朱德写的祭文: 维中华民国廿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赫赫始祖吾中华肇造;胄衍社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相似文献   

15.
1947年8月,我太岳四纵十二旅奉命南下。根据部队到新区作战的特殊需要,该旅以宣传队为主体,旅民运料和供给处分别抽调干部参加,专门组建了一支工作队。队长由民运科长侯峰担任,我任粮食会计。当时工作队担负的任务是筹粮、城工和群众工作三大任务。行军作战以筹粮和发动群众为主;打开城市后则以做城市工作为主。筹粮的方针是取之于地富,取之于敌。即在打开城市前,部队吃粮主要是向地主筹借,其次是富农;打开城市后,就吃缴获敌仓库的粮食。发动群众主要是宣传党的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时筹的粮食多了,也开仓济贫,给贫苦群…  相似文献   

16.
正1948年9月上旬,我们东北野战军二纵五师炮兵营接到了主攻义县的作战命令。近敌侦察,肃清外围之敌义县古称义州,距锦州90公里,是锦州的北大门。守敌为九十三军暂二十师等部约万余人,全部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其防御阵地以城垣为依托,周围设有大量的碉堡、地堡和外围据点,并设置多层障碍,遍布地雷,城北有大凌河作为天然屏障。我们五师的任务是从城西南角突破,歼灭当前之敌。五师炮兵营和各团的炮兵连统一编成一个炮兵群,因我当时任五师炮兵主任兼营长,故上级命令我任炮兵群群长,和五师第十四团副团长王扶之同志具体组织步炮协同事宜。  相似文献   

17.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辽沈、淮海战役之后.在华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这一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发起,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战役中我军对华北之敌实施战略、战役分割包围,分别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北平守敌接受和平改编;绥远国民党军举行起义。华北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战役结束不久,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3,(4):16-16
《战国策》载,齐宣王时,首都临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而后风气蔓延全国,“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乃至“不修守战之备”,待到秦国攻城之时,军民皆只有束手降敌,史家论为亡国之兆。  相似文献   

19.
1943年7月23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发布《空军烈士高志航等十八员姓名分别为各有关机场厂名》命令称:“查抗战以还,空军烈士高志航等十八员或英勇杀敌、壮烈成仁;或不为敌屈,从容就义,其忠勇精神实堪钦敬。本会为表扬忠烈,垂诸久远计,兹特将诸烈士殉职所在地有关之飞行场及工厂分以烈士之名名之,并勒其事迹于石碑垂不朽。”重庆白市驿机场即以1939年“五三”重庆大空战中牺牲的一位中国空军勇士名字命名。这位空军勇士就是张明生。  相似文献   

20.
在抗美援朝著名的第二次战役中,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进行了彪炳军史的大穿插迂回战斗,14小时强行军140多里,先敌抢占三所里等要点,及时封堵逃敌退路,粉碎了敌人在空炮火力掩护下持续数天之久的疯狂突围,有力地配合了我军正面全歼南逃之敌主力。此役38军一战成名,彭德怀司令员给予38军“万岁军”的高度褒奖。本文回忆者即曾经担任113师副师长的原38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刘海清将军。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之际,特将刘海清将军生前回忆作以整理,以纪念那些为共和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