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长汀四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四军入闽第一站,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革命基点村25个,是长汀县革命基点村最多的乡镇。全镇在册的革命烈士488人,占当时人口的10.66%(《长汀县志》载,1948年四都全乡人口4578人)。四都被誉为"红军的故乡"、"红色的土地"、"红旗不倒之乡"。红军医学博士涂通今将军为此盛赞四都:"长汀的革命离不开四都,长汀的革命有一半在四  相似文献   

2.
1951年8月,以内务部部长谢觉哉为团长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到达长汀城访问。谢老在对长汀人民的慰问大会上高度地评价了长汀人民的革命精神,他说: “长汀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一个非常主要的县,当时有红色小上海之称,长汀人民为开辟、  相似文献   

3.
《汀雷》杂志是二十年代大革命中,由福建汀州籍旅粤的进步青年学生,最早创办和最先引先进思想、时代精神到闽西的革命刊物。一九二五年冬,我在广州中山大学(原广东大学)政治经济系念书。一天,在广州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工作的朋友谢秉琼兴冲冲跑来找我。他是福建武平人,一九二四年我在上海大学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革命人才 ,壮大革命力量 ,孙中山于1924年1月24日下令筹办黄埔军校。2月4日 ,他又发布“着创建国立广东大学令” ,饬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广东大学 ,并派邹鲁为筹备主任。孙中山创办此文武两校的主要用意是 :“以黄埔学生为革命骨干 ,建立革命武力 ,并以广大学生作为革命党骨干 ,完成建国使命。”①为此 ,他不仅对广东大学的筹备和办学过程殷殷垂注 ,还常常亲自给师生灌输革命思想 ,培养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他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也注重鼓励学生参与革命事业。因此 ,从广…  相似文献   

5.
长汀县委、县政府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研讨会是很及时也是很必要的。因为第一,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70周年。第二,长汀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的“红色小上海”。第三,长汀有许多很有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革命遗址,这是教育青少年发扬革命传统不可替代的教材,也是开展红色旅游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因此县委领导不失时机的召开这次研讨会,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当时称为汀州)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福建军区都驻在这里,是中央苏区建设进入强盛和发展的新时期.从1929年到1933年,毛泽东多次到长汀从事革命活动,他的足迹踏遍了闽西的山山水水,不仅为开辟和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指导闽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苏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首次入闽显神威,击毙旅长郭凤鸣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4军,从江西瑞金的壬田出发,向闽西进军.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五年春,我在厦门鼓浪屿普育小学当教员。那时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设在鼓浪屿。六月间,我由普育小学校长孙印川介绍,化名陈刚,加入国民党(并没什么活动)。下一学期,我应小学同学许世中(即许曼)函招,往广州升学。许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文科肄业。我原毕业于福州中等农业学校,到粤后进广东大学农学院,经常到许的宿舍坐谈,因而认识了一些福建学生。当  相似文献   

8.
长汀地处福建西部,是闽粤赣三省边陲要冲。全县辖18个乡(镇)300个村(居),总人口55万,土地面积3099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长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客家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丰富的生态文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著名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9.
国立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是20世纪中国“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于1924年2月4日,在改组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提议并亲自创办的。1924年9月19日正式开学,并于11月11日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典礼。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仲恺在中国国民党第一届第71次会议上正式提议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后经筹备就绪,国共合作期间在广州成立的国民政府于1926年7月17日下令将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广东大学创办及其后改名国立中山大学以来,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多位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中共“一大”代表和“一大”前入党的中共党员,纷纷到校任教或指导工作。对学校师生参加革命活动,树立优良的学风、校风,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特别是成为大革命策源地广州的一个重要阵地,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闽西首府长汀(当时称汀州),曾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毛泽东曾先后8次来长汀,在汀江两岸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相似文献   

11.
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长汀人民革命史》和《长汀革命故事》,最近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广为发行,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他们还配合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七十周年之际,中共龙岩市委、市政府在长汀举办纪念红军长征的研讨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党领导的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长汀因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而名留青史,在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时,长汀又作为长征重要的出发地之一,而永载史册。长汀这块红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汀州(现长汀),地处闽赣边界,历史上在此设府,辖闽西八县,为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这里是中央苏区经济最繁荣的城市,被誉为“红色小上海”。当时,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和中共闽粤赣省委(即福建省委)设立于此。因此,人们在汀州不仅可以观赏到许多历史文化遗址,还可以瞻仰遍布于全城的革命纪念地。座落在城内兆征路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1929年的春天,从井冈山下来一支队伍叫朱毛红军,经过赣南来到我的家乡闽西。他们在长汀西南长岭寨打了一个大胜仗,消灭了盘踞长汀的郭凤鸣旅,旅长也于此役毙命,尸首被抬到长汀城南校场,紧靠在一座临时搭建的讲台边。当时听老人们说,朱军长还讲了话。那年我12岁才上初中一年级。学校停了课,可惜未能参加那次大会。但会后红军发动起来的群众游行,我却亲身感受到了工农革命  相似文献   

15.
长汀被誉为革命圣地是名副其实的。长汀革命文化之丰富在全国不多见,迄今还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皆因与一大批不断地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长汀四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四军人闽的第一站,被誉为“红军的故乡、红色的土地、红旗不倒之乡”。开国少将涂通今将军曾盛赞四都:“长汀的革命离不开四都,长汀的革命有一半在四都!”“英雄的四都,奉献的四都!” 星墨之火 红军入闽 1928年冬,中共长汀县特别支部书记段奋夫深入四都,发动群众,先后在同仁、红都、琉璃各村组织秘密农会,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税、抗粮、抗租、抗债“五抗”活动。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期,广州是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国民党中央、大元帅府和国民政府设广州、中共中央也一度设广州(1923年5至9月)。广州各项革命运动节节高涨,人心振奋,文化活动也很活跃。文化孕育革命,革命又激扬了文化。革命与文化相得益彰,两方面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远赴广州北伐请愿1926年4月下旬,方志敏作为江西农民运动的代表,被推选去广州,出席广东第二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南国风光的广州,是当时革命运动的策源地,方志敏感到那里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充满着革命的朝气。当轮船驶进虎门要塞时,方志敏看到环要塞的一道  相似文献   

19.
罗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创造者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福建革命英勇斗争,立下了不朽功勋。 一 罗明1921年至1924年在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读书时,因领导学生反帝反封建斗争,被迫转学广东大学。1925年入党,不久调任团广东区委宣传  相似文献   

20.
《长汀人民革命史》是闽西地方革命史系列丛书中又一本引人注目的专著。长汀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个颇有作为的地方。大革命时期,北伐军东路军由粤入汀,推动了当地的国民革命;二战初期,南昌起义军由赣入河,帮助创建了中共长汀特别支部;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