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刁大明 《理论视野》2013,(12):64-67
2013年10月16日,耗时16天的美国政府关门危机暂且化解,17日联邦雇员复工、相关联邦政府机构再度开门。在奥巴马第二任期的第一年,就时隔18年再度出现了政府停摆的窘况、重蹈了府会两党恶斗的覆辙。奥巴马是否已提前进入所谓的“跛脚”状态?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国内政治将向何处发展?我们又如何看待目前美国政治生态中的乱象呢?针对这些疑问,将尝试做一些探索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来发生的几场世界范围内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推动下,国际人道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任何作战方在战争中所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武器等必须符合国际人道法的规定。在当今军事高技术飞速发展和国际上强权政治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国际人道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本文对我国的国际人道法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4月,美国政府将举行论证 会,决定是否向台湾出售包 括装备有宙斯盾(Aegis)(也被译为“神盾”)舰队防空系统和作战管理系统的“阿利·伯克”(Arleigh Burke)级导弹驱逐舰“爱国者-3”型导弹给台湾。这是继去年9月28日美国政府再次宣布将向台湾出售13.08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后,美国对台军售的又一重要举动。美国明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甘冒恶化中美关系的风险呢? 称霸全球中的 遏制中国战略 美国的一些人认为,在21世纪,谁能取得…  相似文献   

4.
钟龙彪 《求知》2009,(2):40-42
目前.举世瞩目的美国2008年总统选举已经尘埃落定。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从而揭开了美国历史的新一页。今年的美国大选与往年的大选相比,有什么新特点?奥巴马何以能够战胜麦凯恩?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美国的内政外交走向如何?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3,(14):32-33
中外领导人见面后谈什么?跟《新闻联播》报道的那样?其实不是。 针锋相对的直接“喊话” 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温家宝为了捍卫中国立场,也曾有过一番“硬气”表现。媒体评价为,这是奥巴马与温家宝前所未见的直接较劲。当时美国主张中国承诺的碳减排要接受国际监督,奥巴马发言称:“(否则),任何协议将只是纸上空谈。”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一般认为,为休闲社会学奠定理论基础的开山之作是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一八九九年写的〈有闲阶级论》。但是,凡是对《资本论》有所涉猎的人都会知道:真正重视人的休闲时间,从理论上提出问题的是早在工业社会形成初期的思想家马克思。这一点,连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闲暇社会学”条目,一开头便承认,预见到闲暇在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思想家是马克思。这里,涉及到一个既现实又古老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是为劳动而生存呢,还是为生存而劳动呢?或者是为活着而活着?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中…  相似文献   

7.
董春岭 《党政论坛》2014,(16):36-36
2014年5月28日,在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一篇特殊的致辞,回答了“如何保持美国的领导力”这一核心问题。美国媒体对这篇演讲的内容毁誉参半。然而,各大媒体对这篇演说的重要性却是众口一词,认为它集中反映了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思想,标志着“奥巴马主义”的正式出炉。  相似文献   

8.
孙大光 《侨园》2012,(5):10-11
2012年2月28日的美国华文报纸《国际日报》刊出一篇令许多华侨华人关注的新闻:《奥巴马总统收藏王世清将军的书画作品》.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洛杉矶举办的竞选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美国总统在繁忙的竞选活动中接见王世清并收藏其作品,显然,王世清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是一位身在美国"文武双全"的知名华人将军:国际著名书画艺术家、美国志愿后备军人协会行动总部副司令.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连任后的第一场出访就选在东南亚,他希望通过这一外交姿态来显示美国对其“亚洲再平衡战略”是认真的,对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是持久的。通过这一外交姿态,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美国对亚洲的关注和投入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的背景下,中美在亚太的互动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0.
《理论参考》2008,(7):60-64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力舟 《党政论坛》2014,(22):33-33
三大收获 防止了美国本土和驻外军事基地及使领馆遭受大规模袭击。“9·11”事件后,美国一方面加强对国内和驻外机构及军事基地的戒备,另一方面派出军队深入恐怖组织的巢穴,由以前的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剿,取得了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等重大胜利。由此,美国人的安全感有所上升,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政府的反恐行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履行了国家保护公民安全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执政以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阶段性调整。转移战略关注点,全球战略重心进一步向亚太倾斜;转变军事战略思维,由全球反恐转向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灵活运用“巧实力”,外交手法由单边主义转向多边主义;改变民主战略,由强制输出转向示范引导,由强制改造转为稳定为先等。  相似文献   

13.
袁鹏 《党政论坛》2013,(4):17-17
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动了一年多,有得有失。虽在很大程度上对华形成了战略压力,但结果未必让奥巴马高兴。奥巴马外交团队中,对此也出现了反思,有人认为。‘‘亚太再平衡”片面地将中国作为最大对手,以此来塑造亚太格局,是不是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他们担忧,“亚太再平衡”有可能使美国陷入中日、中菲冲突的漩涡中,并不符合现阶段的美国利益。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2,(22)
记者:你说“美国是将反恐行 动置于其全球战略之下 的”,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是以对方具有发展潜力的存在,而不是以对方是否侵害自己来判断敌人的?为什么? 山民: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了解美国特有的安全观。在官方,美国国防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  相似文献   

15.
尚鸿 《党政论坛》2009,(6):29-29
美国新政府对外政策向何处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奥巴马提出的政策主张和美国面临的内外形势看,奥巴马外交“新政”将主要从理顺五大关系入手,着力消化布什政府留下的“外交遗产”。  相似文献   

16.
谢荣 《瞭望》2002,(38)
近来,在美国一再扬言准备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国际背景下,俄罗斯积极加强和扩大同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家的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的关系,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际反恐部署形成了新的挑战。 自去年“9·11”恐怖事件之后,俄罗斯借机改善和加强了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双方在国际反恐的问题进行了相当的合作。与此同  相似文献   

17.
在“9·11”事件发生两周年之际,人们发现,虽然美国在国际上组织起声势浩大的“反恐”联盟进行“反恐”,世界各国也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合作“反恐”斗争。但是,各种类型的恐怖事件如法国油轮被炸,印尼的巴厘岛爆炸,莫斯科人质事件,印度孟买爆炸等仍不断发生,而且地域不同,恐怖活动的特点也不同。人们不得不对两年来国际“反恐”斗争进行反思。为什么各种形式的恐怖“反”而不止呢?  相似文献   

18.
李伟 《党政论坛》2009,(2):52-52
11月26日印度孟买恐怖血案再度令世界震惊。这是继“9·11”后最大规模的自杀性恐怖袭击,也让世人再次见证了恐怖主义的残忍与血腥。那么,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反恐工作来说,孟买袭击案又能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9.
胡志强 《民主》2011,(2):16-17
当前中美两国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日趋激烈。短期内,在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前,这一问题还将不断升温;长期内,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期间,这一问题也会不时跳出来考验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9,(20):38-39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乔恩·亨茨曼(中文名洪博培)既不是中美外交圈里的“人物”、中国问题专家,也不是帮助奥巴马入主白宫的功臣或民主党人,何以能夺得如此重要职位?对此,奥巴马回答说:“我看中的是洪博培之前在亚洲的经历,以及他懂得新时期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惟有中美进行合作,才能最有效地面对21世纪的全球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