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影响大中型企业搞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旧体制的束缚,政企职责不分,行政干预过多。为了在实践中正确贯彻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方针,需要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正确区分国家政权和企业职能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而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这是由于:第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随着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组织、领导经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中心任务。第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比以往任何国家更大的经济职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1 长期以来,在国家理论的研究上,比较偏重于研究国家的本质和性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却忽视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国家职能、国家组织和管理活动的研究。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实践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着重研究了国家的阶级实  相似文献   

3.
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党能否正确认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先进性的党。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共产党已经经历了革命党和执政党两个阶段。共产党人对革命党先进性的认识基本上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对执政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充满了更多的曲折 ,经历了更多的失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因为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重新认识党的先进性 ,最终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先进性的认识也经历过曲折 ,但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对执政党先进性的认识一步步深化。“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先进性的认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4.
如何才能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解决“国家机构特别是政府部门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还是一个有待于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所谓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形式。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确保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及其他民主权利和自由。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又是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又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使执政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合理,逐渐形成了执政党的领导理论。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历经了三次演变。  相似文献   

7.
革命胜利之前与胜利之后,工人阶级政党所处的政治环境与地位,所面临的中心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党应该注意这个变化了的新情况以及新情况下发生的新问题,确定自己的工作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工人阶级执政党如何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呢? 中心问题是党的政治思想领导 工人阶级执政党要发挥领导作用,首先是,而且主要是政治思想上的领导。政治思想领导是党的基本政治任务。掌握政权的工人阶级之所以需要党的领导,是为了保证国家的一切建设事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己的责任也就是领导本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前进;党的政治思想领导正是要保证这一点,也只有靠党的政治思想领导,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学说究竟是由谁创立的,有人认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本文不同意这一看法,并试图通过下述简单的分析说明:马克思、思格斯只是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学说的创立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思想,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学说的真正创立者是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思想,但这时马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研究》85年第5期所载“列宁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学说的创立者”一文断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第五章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学说的最初表述”。本人不敢苟同。现略陈管见,就教于师长学友。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早有论述。 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后,“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参见《马恩选集》第1页272  相似文献   

10.
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引起人们工作场所的变更,在实践中使“虚拟项目团队”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典型的虚拟项目团队持续的时间较为短暂,而且具有空间离散的特点,主要利用计算机作为沟通手段。这也南此给“虚拟项目团队”的领导人带来一系列独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领导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 它是连接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沟通等管理职能的纽带,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 领导及领导者 1、领导力 对领导的释义有多种,有人认为领导是一门促使下级完成任务的艺术;也有人认为,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追求目标的能力。笔者认为,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是对组织及其成员确立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影响能力。 2、领导者 领导者是承担领导责任并实施领导的人,是利用领导的影响力带领组织及其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领导者的影响力来自权力,即指挥下级的权和促使下级服从的力。但是,领导者的…  相似文献   

12.
国家凝聚力作为一种政治凝聚力,具有其重大价值。而执政党道德形象则直接影响国家凝聚力的强弱,因为执政党的政治凝聚力是国家凝聚力的主体,执政党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形象,就意味着执政党的存在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它是执政党能否保持其执政地位的根本道义基础,也是国家凝聚力强弱的根本道义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执政党道德形象的恢复、保持与提升。为此,在当前除了坚持不懈地加大反腐和打击"四风"的力度之外,重点应抓好党的规章制度建设和党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丁建军 《人大研究》2003,1(9):15-18
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 ,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 ,也是党执政需要认真面对和正确处理的根本问题。进入新世纪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执政环境的重大变化 ,党要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巩固、维护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就必须认真总结吸取执政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 ,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从实践中努力探索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党政关系的认识 ,不断改革和调整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有效领导和国家政权的有效运作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一、我国党政关系的发展历程我国党…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二次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出现,无产阶级专政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建立起来。从历史的角度看,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到去世前短短几年中曾经设想过两种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形式,它们各自具有很不相同的特征和任务。为了能够从理论上加以区别,我们从它们各自的某些特征着眼,分别称之为“苏维埃型式”的国家组织形式和“无产阶级专政型式”的国家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6.
1、重视民主党派干部培养是党的领导干部讲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要以合作者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培养建立一支德才兼备、与中共真诚合作、高素质的民主党派领导干部队伍,是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存在和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共中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选举(票决)民主和协商民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后出现过两条不同的基本路线。前一条是“文革”期间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后一条基本路线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两条基本路线有着质的区别,反映了两种对立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我们党按照党的建设总目标加强执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共青团发展看执政党青年组织的职能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总结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职能建设的发展轨迹,深刻分析不同阶段共青团职能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共青团职能建设的规律和要求,探索推动共青团职能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