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菊 《岭南学刊》2005,12(6):50-54
宪法与人权相伴随,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我国现行宪法对人权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同时 也存在不少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宪法关于人权内容的设计及人权的保障机制等,从而实现宪法保障人 权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一部宪法,充分体现了不同国家人民的民主权利。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在成文宪法国家中,人权、公民的权利保障都以宪法作为基础。同时,人权保障又是宪法的核心,离开了人权保障,宪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人权与宪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国宪法和宪政制度的完备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人权发展水平。这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是反映这一进步要求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将环境权这一人权导入以人权为价值内核的宪法,是环境权实在化和21世纪宪法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权的诞生发展了传统宪法的人权原则,并在人权主体、人权内涵和人权形式等方面拓展了宪法人权内容,而且环境权是实现民主宪政的途径;是对传统人权观的超越。这势必要求重新审视宪法人权的主体、含义和构成要素;关注国际环境义务承担者的问题、司法救济保障环境权实现的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又必然给宪法哲学和宪政实施的发展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人权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最新 《理论月刊》2003,2(5):77-79
自宪法产生以来,人权理念一直是各国宪法的核心理念,我国现行宪法也确立了人权和人的自由理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人权理念并没有成为我国宪法的核心理念。为此,我国宪法应该进一步确立人大领导下的分权制约机制,完善、充实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体系,健全公民权利限制原则,完善宪法监督,建立行之有效的宪法监督机制,以促进我国宪法人权本位理念的真正确立和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检察官宪法意识除了包括宪法知识,主要包括宪法理念、宪法责任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调查数据和资料表明:当代中国检察官宪法理念中既有对宪法普适性原理接受,也具有中国宪法理念的特色;检察官的宪法责任意识受宪法模糊规定困扰;检察机关有明确的人权保障意识,而检察官的人权保障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人权入宪的价值--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入宪”条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以实证法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修宪前存在着人权保障取得巨大进步和宪法文本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人权规范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内容体系变得开放完整,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实现共同进步。同时,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不能成为基本原则条款略显缺憾。以修宪为契机,研究解决由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人权》2006,(1):23-26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是“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国家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使人权从一般的政治原则转变为统一的法律概念和宪法原则,预示着国家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给宪法实践,尤其是宪法解释学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它将人权置于重要地位,把保障人权作为重要内容。我国宪法对人权所作的保障,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我国宪法保障人权具有广泛性 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保障享受人权的主体是全体中国公民。我国宪法第一、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相似文献   

9.
李小萍 《求索》2008,(1):106-108
法治国家的宪法将保障公民刑事诉讼人权作为基本内容。我国宪法对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也作了较多具体的规定,但存在着明显不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宪法必须转变法律理念,以“以人为本”的法律观为指导完善宪法中刑事诉讼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人权及其宪法保障--由宪法修正案所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人权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演进,认为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表明了中国对人权问题的极端重视,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重大突破,必将推动新世纪中国宪政向更加科学、理性、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宪法至上     
宪法至上是指一国宪法在法律上和实践中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根本法、是理性和正义的集中体现,其核心精神是权力制约、保障人权。实现宪法至上就要强化宪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健全宪法审判制度、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并加强宪法宣传、强化民众的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17,(5)
Although the academic community still has some theoretical divergences on whether environmental rights should be a basic human right or a basic constitutional one, there a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untries including this right in their constitution. Based on the constitutions in 193 countries,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fundamental situation of incorporating environmental rights into a constitution.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a right is written into a constitution in three aspects, namely, as a constitutional right, a civic duty, and a national policy, principle or social goal. Through summarizing thes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a country's constitution is the means by which all citizens shall enjoy a good, healthy, sustainable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their development, have timely and comprehensive access to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environment, participate in making public decisions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sk for legal remedies and compensation for any infringement on their environmental rights, or injury or damage to their environmental property. But even after environmental rights are incorporated into a constitution, there may b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ir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3.
制度视野下的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权是宪政的基石、人权的屏障、民主的前提、市场经济的核心、社会繁荣稳定的枢纽。保护私有财产权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完善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宪政建设和法律保障及正确处理私有财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关系等方面对私有财产权给予完整充分的保护是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比较成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是由于宪法法官在宪法裁决中援引他国先例。援引他国司法先例大体上包括美国模式、加拿大模式和南非模式。这三种模式触及到为国家的传统和人类共享的宪法价值和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它们解释本国的宪法文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宪法司法中的比较和对话是不可避免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劳动权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有关,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宪法的确认。对于受拘禁的罪犯来说,劳动是对其实施矫正的基本手段,但劳动同样也应是罪犯享有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平等的保障,而人权的视角无疑将会为罪犯劳动权的保障提供最充分的理由、最大化的内容和最完善的保障措施。因此,如何从人权视角对罪犯劳动权进行保障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宪法平等权内涵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平等权包括立法上的平等和法律实施平等 ,其实质在于禁止差别对待 ,追求形式平等 ,而结果平等只能是其例外。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传统意义上的公法,民法是传统意义上的私法。传统的观念认为:宪法对权利的保障通常只是约束国家和国家机关。而宪法对私人领域是否具有效力一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文章从宪法和民法关系入手,讨论宪法权利和民事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主要由公法效力(直接效力)及私法效力(间接效力)两个层面所构成,而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效力分别为宪法司法化和宪法私法化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公民基本权利效力结构二元性是指公民基本权利同时具有公法效力和私法效力。其基本秩序是以公法效力为主、私法效力为辅。中国宪政的选择应以近代立宪课题为重心,以宪法司法化而不是宪法私法化为宪政实践的真正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人权》2019,(4)
The word "personality" has various connotations,which essentially reflect people's thoughts on personality in different periods.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in a civil aspect to the personality on the constitution aspect ha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personality system of the civil,which is of great value to develop the civil personality rights system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ivil law,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public law.The capacity for rights not only separates the relativ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rights of civil law from the personality system of Roman law,but also promotes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stitutional personality rights and its return in the field of civil law.The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in civil law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ivil legislation.There are three ways to realize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personality in our civil law:civil legislation,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and general personality rights.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有关人体器官买卖的危害行为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基于此,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明确规定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刑法》第234条把组织出卖人体器官行为作为刑事犯罪进行打击。文章通过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析了本罪的构成,即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和国家器官移植医疗管理秩序;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因此,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本罪与它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