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上上班的路上,车上MP3传出了邓丽君“梅花,梅花,开满天下,有土地就有它。”的激越歌声,一刻间,突然有了流泪的感觉,那是在读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时才有的感觉,都说“十个男人九个喜欢邓丽君”,可这九个男人中又有几个读懂邓丽君呢,只听《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是永远不会读懂邓丽君的,甜歌星多的是,江山代有甜人出,  相似文献   

2.
刘学友 《人民公安》2011,(11):29-29
我喜欢山林中的野草,那长得没有德行,漫无边际的野草,最好是在雨后,绿草儿身上都挂满了亮晶晶的雨珠儿,闻一闻,那香呀,真是沁人肺腑。再看一看,雨后的青草被濯得翠绿翠绿的,绿得像美酒,绿得像一片海洋,绿得像我的爱人一样,我扑倒在草地里,去亲吻她,轻轻地亲吻,吻着一首歌,吻着革儿在娓娓地给我讲浪漫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春节晚会举办得异彩纷呈,有两位来自东北的农民马广福、刘仁喜的演唱成为春晚节目中的一个亮点。而58岁的马广福一夜成名后,却说:“我是一个农民。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土地,我觉得对我来说,种好我那100多亩耕地才是我的本分。”  相似文献   

4.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艾青那首《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在崇左,也有很多对土地爱得深沉的人,他们爱那方美丽的水土,更希望那方水土能好好养育那一方人。他们系阡陌于心中,问疾苦于村屯,扶百姓于贫困,不断演绎感恩乡土、感恩人民的大爱情怀。他们就是那些深入基层接地气的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李国兴是2012年从自治区公安厅到龙州县下冻镇峡岗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5.
寻觅一些感动,落于眉唇之间,落于手心上方的那片天空。说您是天下的神楼、是土楼之王、是飞碟、是诗篇、是舞蹈、是画卷……我无法用笔触形容您,只有走近您走近您,才能解释我梦里的诗行。我带着好奇、敬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轻轻地撩开您神秘的面纱。走近了!走近了!我如一个久久回归的游子看到久违的母亲一样,激动得想张开双臂扑进您的怀里。华安二宜楼显得很平静,平静得像一湖静静的秋水,守侯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200多年了!您那斑驳、被岁月洗刷的墙壁显得更加的坚强。站在您的面前,我显得如此的渺小,那16米的身高、73.4米的直径,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您,都会被您的雄浑所震撼。特别是那用石灰、泥土、杉木等夯筑而成的2.53米厚的墙,还有那一个个深深的枪眼,我仿佛看见一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身躯,  相似文献   

6.
回归感言     
在鲜花盛开的时节,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望着那葱茏玉翠的田野,闻着那泥土的芬芳,心潮涌动,思绪万千。故乡啊!少小高去的游子又回到你的怀抱。尽管我没有显赫的功名,尽管我不是腰缠万贯,然而,我带给您的礼物,是一颗从军男儿滚烫的心,一个庄严的军礼,托给您的是万般亲情,不尽的眷恋。山还是这里的山,水还是这里的水,天空还是那湛蓝色的天空,土地还是这里的土地,热河果清清细语,磬锤峰傲然而立……一切都里那么亲切,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故乡啊,我曾在你那宽厚的胸怀中长大,17年前的那个宁静之夜,为了一个神圣的使命,为…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其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生谕的劫难,她依旧是这样沉静,甚互表现出一份掩饰的微笑,那微笑宛如长阳秋天原野里一株迎风拓曳的野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在《我的文学修养》中谈到巴尔扎克小说时写道:“在巴尔扎克的《鲛皮》(按通译《驴皮记》)里,看到银行家的邸宅中的晚餐会那一段的时候,我完全惊服了。20多个人同时在喧嚷着谈天,但却有许多形态,写得好像我亲自听见。重要的是──我不但听见,还目睹了各人在怎样地谈天。来宾们的相貌,巴尔扎克是没有描写的。但我却看见了人们的眼睛,微笑和姿势。我总是叹服着从巴尔扎克起,以至一切法国人的用会话来描写人物的巧妙,把所描写的人物的会话,写得活泼泼地好像耳闻一般的手段,以及那对话的完全。”大师的眼睛不会打盹,作品中深…  相似文献   

9.
放逐记忆     
洒落在西湖上的雨很软,软得没有给湖水留下一点点涟漪,就像我的记忆。长长的苏堤在软雨中朦胧着,我知道在它后面的远山深处回荡着灵隐寺的钟声。飘渺的香烟缭绕着善男信女的祈祷在虚无的佛光中杳杳茫茫飘向我,飘向我止水般的心灵。雨使西湖蒙上了薄薄的云翳,浓妆淡抹的西湖哟,你究竟想隐藏什么秘密?牡丹亭下那条铺着鹅卵石的小路啊,一定滋润得晶莹剔透。还有那片竹篱笆,为了阻止我的跨越曾毫不留情地址破了我的裙子。而它护卫着的那几棵多情的芭蕉树怕是早已忘记了我的赞美,我的眷恋,因为它脆弱的性格,婀娜的叶片如何捧得起太多…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踏上欧洲的土地,首先走进的是意大利首都罗马。一整夜飞行.加上6小时时差导致的疲惫,也不能使我在进入罗马城的巴士上闭一下眼睛小憩一会。大街小巷穿梭走动着我们并不陌生的人;精美的小楼.窗前大都点缀着鲜艳的盆花;沿街有不少小吃店,漂亮的遮阳蓬下,人们悠闲地品着咖啡,吃着沙拉之类的食品,还有那高脚杯里盛着白葡萄酒。我,一路欣赏着、陶醉着……  相似文献   

11.
敬畏一棵树     
那棵树生长在一望无际的沙海深处.在我到来之前,它已经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默默无闻的屹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我是在多年前的一个夏天的正午出现在那棵树面前的,那棵树仿佛在用绿色的目光惊奇地打量着我.刹那间,我那颗疲惫的心被深深的感动了,我仿佛看到的不是一棵树,而是生存的寂寞、艰难和悲壮,是一缕从瀚海深处喷涌而出的明亮的生命火焰.  相似文献   

12.
迈出机舱门,踏上台北桃园机场的土地,潮湿的空气迎面扑来,我才相信真的是来到了台湾,来到了我日思夜梦的家乡。看着那一幢幢似曾相识的建筑,看到那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同胞们,我好想对你们大声呼喊:我回来了!家乡的父老同胞姐妹们,我终于回来了! 在一场热烈的欢迎仪式后,我们驱车驶向台北市,眼前急急掠过青山、绿树、河川……十几天前我得  相似文献   

13.
大仙塘     
艾妮 《人民公安》2011,(10):61-61
那天,灰蒙蒙的天空下飘洒着小雨,我蹒跚地走过泥泞的小路,回到了那片久违的土地,回到了阔别近20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访美杂谈     
丁力 《中州统战》2000,(2):40-43
遥远的美国跟我没多大关系。没去之前 ,我总是这样认为。但是 ,当我有机会走近美国 ,踏上那片土地 ;当我的眼睛被搅得缭乱之后 ,我不能不静下心来想一些从不曾想过的问题。作为河南电视台《闯世界的河南人》摄制组成员 ,横跨美国的八州十市进行采访之后 ,我产生出强烈的感受──那种激越与沉重 ,很想与友人分享。于是 ,我愿用我的眼光掀开美国神秘的面纱。美国是个奇妙的国度。让我震惊的首先是它巨大的反差。一个建国仅仅200多年的国家 ,现在却生活着这个地球上最富有的人群,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反差 ;一个人人标榜自由 ,处处崇尚个性的社…  相似文献   

15.
记者:两周前,我坐在浦东金茂大厦的豪华餐厅里,透过硕大的玻璃窗,望见浦江西岸一片灰蒙蒙的矮屋,它和周边那些比肩而立的摩天大楼形成强烈反差。“那是闸北”,身边的上海友人告诉我。不知为何,我倒是觉得那尚未开发的土地孕藏着什么,预示着什么……姚海同:你把上海市区地图对折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溪流     
每个人的往事中,都蜿蜒着一条有关母亲的溪流。对母亲,谁都有最基本的爱,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但这就够了吗?我想,对母亲该有深刻的爱,这其中既有母亲拥你在怀的熨帖,又有岳母刺字般的良苦用心。我始终认为,母亲那一代人的情感硬于我这一代。这与我们灾难深重的民族有着深厚的关系。母亲蹒跚涉世的脚步不幸踏上了被日本帝国主义烧焦了的土地,中国的历史充斥着悲哀,民族的百年忧患不能不强硬那一代人的骨骼。知道母亲的童年,是“文革”降临时,母亲因为是“地主的狗崽子”,失去了工作的权利。一天,我发现母亲坐在床沿上落泪。这是…  相似文献   

17.
夜是分明地黑了,如天地间灌满了浓墨。我在这个难眠的黑夜里,写就着关于黑夜的故事。我爱这无边的黑夜,我的黑夜比白天多。很多的夜里,我都无法按时回到那个叫家的地方,十多年的文字之累我无法摆脱,只能拧亮办公室的台灯,泡上一大杯酽酽的茶,在公文的大海里游弋。其实我是怎么也抵不上那杯中任意一片茶的,它可以在台灯下的水中有着相依的伴侣,也可相拥着沉在杯底休息。而我却不能,我那文字的大海永远地无边无际。我得赶在天亮前写完最后一个句号,就此也等于安排好了打字员上午8点能准时开始的工作。很多的行动方案、清查计划、…  相似文献   

18.
回忆总是美好的。   想起平生第一次穿着警装的情景,心中依然激荡着自豪与温馨。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1954年 9月,哈尔滨已是秋高气爽、西风萧瑟。那时,我刚被分配到道里公安分局所属的中央大街派出所当民警。那年,我差三个月满 15岁。   到派出所没几天,所长为我领来了一身崭新的警装。   警装是黄色的斜纹布做的,黄是那种灿灿的深黄,显得挺刺眼。听老民警说,得洗过几次,才会变成米黄,颜色就能好看些。帽子是黄色大檐帽,嵌着一颗红五星,中间有“公安”两个字。左胸前还得钉上个白布的名签,印着两行字,…  相似文献   

19.
凉拌西红柿     
周理勇 《人民公安》2007,(22):61-61
"妈妈我回来了!"随着企盼着的那熟悉的声音传进厨房,猛回头,我首先看到的是儿子被衬托得格外洁白的牙齿,然后才是他显然瘦了且成了古铜色的小脸和更加细长了的黑黢黢  相似文献   

20.
我家的风箱     
刘庆邦 《北京观察》2014,(10):64-65
正母亲在世时,我们家的风箱存在着。母亲去世后,我们家的风箱仍然在灶屋里存在着。我们通过保存风箱,保留对母亲的念想。物件会变旧,人的感情永远都是新的。不时想起风箱,我意识到自己开始怀旧。这个旧指的不仅是过去时,不光是岁月上的概念,还包括以前曾经使用过的物件。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一些东西确实变成了旧东西,再也用不着了。我所能记起的,有太平车、独轮车、纺车、织布机、木锨、石磨、石磙、碓窑子、十六两一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