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几年,精神生活以及与此接近的诸如"精神世界"、"精神家园"、"心灵"、"灵魂"、"人文精神"、"文化自觉"等说法,频频出现在我国报刊论著和大众传媒之中。昔日,谈论精神生活时,多半用古老东方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2.
肖剑平 《求索》2010,(4):120-121,155
"心即理"是王阳明的"立言宗旨",是他知行合一论的基础,知、行之所以能合一者,乃在于本体之心。王阳明认为知行本体即是良知,通过致良知,人将领悟真正的存在,这是本体论层次上所理解的知行本体。"知行合一"实践了儒家"内圣外王"的品格,在成就自我的同时肩负社会教化、教育的责任,是君子品性的自然显现。  相似文献   

3.
杭天珑 《群众》2006,(6):41-42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组工干部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带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公道正派,增强组工干部的人格力量,发挥组织工作的导向作用,做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2,(13):60-60
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时刻用党员纯洁性要求来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保持健康的从政心态,自觉"修剪"欲望,茁壮心灵,提升定力,抵制诱惑。——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日前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2012年湖北省委党校第一期中青班开班仪式上说。我们现在不缺钱,缺的是激情,缺的是冒险精神和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5.
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首要任务是建立文化自觉。阳明心学所倡导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对理论自觉、道德自觉、精神自觉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为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党员是党的肌体上的细胞。细胞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党的生机和活力。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自觉增强党的意识,为党分忧,为党争光。党员要知党。知之愈深,爱之愈切。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要知党史。深入学习、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来之不易,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从而增强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知党性。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党的性质的理解。自觉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关注最…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康德还是海德格尔,他们都不是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待良知。阿多诺借用心理学中的“超我”概念分析康德的良知概念。这种超我不过是把道德规范内化到人的无意识过程之中,是一种精神和肉体分裂的产物,是束缚人的。良知是不自由社会的污点。既然现代社会仍然不是一个自由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就还需要良知。但是这种良知是肉体和精神,道德规范和肉体冲动之间的对立与和解。从这个意义上所理解的良知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道德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乔云 《前进》2013,(11):34-36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孝义市在严格执行省委关于开展访知解集中走访活动的安排部署与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深开展访田间地头、访党员干部、访弱势群体,知基层实情、知政策落实、知民生疾苦,解发展瓶颈、解重点问题、解现实困难"三访、三知、三解"活动,引导干部在联系服务基层中推动发展、改进作风、惠及群众,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促使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周艳 《今日浙江》2011,(13):38-3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不久,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大学作中共党史专题报告时,对广大青少年参与"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三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马祖云 《楚天主人》2010,(11):43-43
最近翻阅史书,重读一则故事,引发一些思考。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一次离职时,僚属们为避人耳目,就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愿生推硬挡,就写下了一首诗,巧妙地加以拒绝:"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不畏人知畏己知"集中体现了这位巡抚的人生操守,对我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乏借鉴意义。"畏人知"与"畏己知",一个是  相似文献   

11.
侯长安 《政策》2011,(10):4-8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组织工作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全省组织系统要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相似文献   

12.
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离职时,僚属为避人耳目,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怕直接拒收有伤僚属的面子,就写了首诗婉言谢绝: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不畏人知畏己知对现今如何提高各级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向 《求索》2010,(6):68-69,124
民间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手工艺的思想精髓,有些随着手艺的逝去在慢慢远去,有些则"日用而不自知",而价值系统不经过自觉的反思和检讨是很难获得现代意义并发挥创造的力量。端砚,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已传承1300多年。在端砚文化的历史建构中,文人精神与匠人精神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砚文化中的文人精神包括:兼济天下的使命感、独善其身的个人道德品格修养、敬畏自然、天人合一。匠人精神包括: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对传统的尊崇。文人精神与匠人精神二者互为影响,互为关照,共同构建了端砚文化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初,面对国际、国内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上级领导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应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做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这“三知”。  相似文献   

15.
张炜 《前沿》2011,(10):187-190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人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成为不朽的精神。90年后再谈五四精神,不仅要认识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更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传承五四精神,赋予五四精神新的内涵和精髓。"忠诚,勤勉,奉献,创新""建设、理性、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做到进一步发扬"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加强思想引领,夯实基础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坚持服务全体,进一步促进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伯苓"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理念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是爱国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本质体现。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痛矫时弊,育才救国"的教育目的,"五项训练"的"公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土货化"的实用主义办学方针。这一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是:立足国情,结合社会需要办学;与时俱进,培养适合社会所需人才;勇于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童中平  粟红英 《求索》2010,(4):122-124
湛甘泉与王阳明在"格物"与"格心"、"天理"与"良知"上进行了激烈论辩,并分别以"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为学宗旨分庭抗礼,而又互相吸收与借鉴,从而促进了阳明学的不断修正与完善,对明代心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大寨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伟大精神一样,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培育的时代精神,曾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由于"文革"时期"左"的干扰,大寨精神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扭曲曾一度被曲解。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寨人传承、发展、弘扬了大寨精神,谱写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赋予大寨精神以新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新东方》2015,(3):23-27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践行"三严三实"必须要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来打牢思想根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最终要体现到"三严三实"上来。从本质上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与践行"三严三实"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是一对逻辑严密的辩证统一体。具体而言,以知促行,"三严三实"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提供了新的思想方向;以行促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必须切实践行"三严三实"基本要求;知行合一,全面构建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外在保障。  相似文献   

20.
韩丽华 《前沿》2011,(20):67-70
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的良知坎陷理论具有很多的缺陷,他的"道德心""良知"力图"自我坎陷"开出"学统"和"正统"的"仁智合一",将应然价值世界与实然事实世界合二为一,这不符合事物发展运作的规律,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儒家复性思想,受佛教《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思想及佛性论复性思想的影响,是进行"善返""归本还真"的心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力求达到至善的真理境界。之后,修养者再回归普通民众的生活,进行理论宣传、以身示范,教化大众。以此可对牟宗三的"良知坎陷问题"的缺陷做一定的克服和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