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从提出到实施,一直在政治因素推动之下。在《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协议》迟迟没有签署的情况下,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已运行近6年,这一方面说明推进制度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国有持续的推动力。中国相继推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倡议客观上要求推进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而且使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着眼点更高,更符合各国利益,更体现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在昆明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以下简称《行动框架》),并要求切实执行。该《行动框架》确定了海关制度、检验检疫措施、贸易物流和商务人员流动四个优先合作领域,是指导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未来10年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总体掌握目前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参与GMS合作的现状,衡量中国现状与《行动框架》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在未来5~10年实…  相似文献   

3.
迄今,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已有三大合作机制:一是50年代期间建立的湄公河委员会;二是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三是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由亚行1992年牵头推动,湄公河沿岸6国参与,至1997年已召开了7次部长级会议,确定了合作领域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和有关论坛。东盟—湄公河流域外发计划由东盟主导,1996年召开了第一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框架文件》,建立了由部长会议和高官会议组成的合作机制,确定了合作的目标、原则和领域。1995年4月,越、泰、老、柬四国签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将50年代建立的湄公河委员会改造成新的湄公河委员会,对湄公河的水资源以及流域综合开发制定了计划并管理实施。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3日,首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幕。这次会议是湄公河流域开发史上一次最高级别的会议。会议主题是“通过区域一体化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增长、公平和繁荣”。会议议程包括评估过去10年湄公河区域合作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10年的合作前景和确认合作承诺,并讨论如何加快发展伙伴关系。这次首脑会议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对湄公河流域内各国(即中国、泰国、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经济合作的全面展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多年来,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较快进展。与其他区域合作的形式相比,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独具特色。跨入21世纪,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一湄公河是东亚重要的国际河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东亚经济合作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联合自强的典范.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湄公河拥有区域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牵一江而动东南亚"的共同利益与关切,大河流域的合作开发在20世纪90年代初得到域内国家和外部力量的重视.至今,大湄公河次区域形成了复杂的合作机制,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性①.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澜湄合作机制)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却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合作架构。澜湄合作机制是在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增长点,反映了各国的外交理念、政策和重点发展方向,以及优化次区域外交环境和架构的愿望,必将促进各国扩大合作的范围、议题和功能。澜湄合作机制符合本地区合作的现有规范,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相互包容和补充,将更趋完善和健全。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但需要妥善处理与现有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和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等合作机制的关系,其他大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合作机制的关系以及澜湄合作机制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在合作议程选择上的差异等,显示出澜湄合作机制的独特优势。澜湄合作机制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将推进命运相连、政治互信、经济共进、社会文化共生的澜湄共同体不断从构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良好合作基于次区域合作的长期铺垫,尤其是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为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历史视角反思成就与缺陷,希冀探索中国—东盟未来合作的可能路径,共同刻画已经开启的"钻石年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已有10多年的历程,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将极大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周边环境,推进实施大西南对外开放与开发战略,并使之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验区。  相似文献   

10.
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是促进澜湄国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有益补充,澜湄对话合作机制对构建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推动澜湄合作应充分依托"10+1"、"10+3"框架下形成的合作成果,有效衔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等现有机制,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双多边协定的指导下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通过增强政策透明度、降低准入门槛、加强贸易和投资政策对接、简化投资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强化监管等措施推动澜湄合作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前言 1992年,由位于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5国及中国云南省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开始了活动。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为了扩大经济关系,在农业、能源、环境、人才开发、投资、通信、旅游、贸易、运输及其他领域实施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合作计划。亚洲开发银行(ADB)也对各种论坛和工作组提出了建议,起到秘书处的作用,并从资金方面提供了援助。  相似文献   

12.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复杂的合作机制和中国的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90年代初由亚行牵头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柬、中、老、缅、泰、越六国共同建立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国际上一般称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即把“大湄公河”作为澜沧江(中国境内云南段)和湄公河(流经中南半岛段)的统称。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展以来,合作范围日趋扩大,机制也越来越多样复杂。本文拟对此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中国及云南省的参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态势及面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胜  李霞 《亚非纵横》2008,(3):43-48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正迈入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时期。中国中央和相关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并参与这一合作进程,为实现次区域的整体和谐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需引起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4.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由湄公河流域的6个国家参加,旨在改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扩大贸易与投资。本文以中国云南省与该次区域的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云南省参与GMS合作的贸易状况,提出云南参与和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以推动云南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亚洲开发银行1992年10月在马尼拉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一次研讨会以及此后举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问题在云南、在中国和东南亚、在一些欧美国家和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进展,形成了所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热”。但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这一工程的顺利推进和逐渐完成,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也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这一关系到中国西南(特别是云南)与中南半岛各国、影响中国和整个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探讨,以推进这一合作进程。本文拟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以功能方法为主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战略,推进次区域合作。这些看法还不成熟,主要是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引人深入探讨,对推进次区域合作切实起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16.
跨境安全问题是影响中国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5个下湄公河国家政治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关系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水平能否冲破瓶颈的重要条件。现有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湄公河委员会等多边机制对于跨境安全问题捉襟见肘、应对不力。2015年11月中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其合作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3个重点领域。因此,该机制的建立为解决次区域内跨界安全问题、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国展现其国际秩序建设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本文先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跨境安全治理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跨境安全问题、根源与影响,最后指出通过夯实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的互信基础,构建跨境安全治理的合作平台,发挥中国在跨境安全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发挥次国家政府的能动作用,处理好与域外国家和其他合作机制的竞合关系,开展跨境安全治理的早期收获等路径来发挥澜沧江—湄公河机制的跨境安全治理作用,有效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跨境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罗圣荣 《亚非纵横》2011,(3):54-58,60
在全球化、区域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成为影响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最为主要的障碍之一。本文分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并探讨了大湄公河次区域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在中美博弈背景下,湄公河次区域战略地位上升。奥巴马以来的三届美国政府均将水作为介入湄公河次区域事务的关键切入口,且在水治理议程设置、水治理网络构建、“可持续基础设施”倡议实施和“公私合作”等方面逐步推进,显示出美国政府在湄公河水资源问题上的政策连贯性,亦使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和湄公河国家水资源合作的重要因素。美国参与湄公河水治理对接了湄公河国家制衡中国和增强流域水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的需求,但是美国的参与着力于“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对湄公河国家亟需的“硬”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美国参与湄公河水治理起源于“软制衡”理论和全球治理中的“霸权主导”思想,致使其从“美国优先”考虑出发,并在治理中嵌入美国制度和价值观,不仅没有充分考虑湄公河国家的实际国情和发展需求,也与东盟目前主导的治理范式存在不一致性,面临湄公河国家政治信任不足、私营企业参与意愿薄弱、“湄公河之友”伙伴关系难以有效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亚洲 11月1日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抵达金边,开始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2日,朱总理与柬埔寨首相洪森举行会谈。会谈后,双方签署了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文件。3日,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会见朱总理;同日,朱总理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并发表讲话;会后,中国和其他有关国家签署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朱总理在金边分别会见柬埔寨参议院议长谢辛和国  相似文献   

20.
董南 《东南亚》2003,(4):41-4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12届部长会议于2 0 0 3年9月17—19日在云南省大理市举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十二届部长会议是继金边领导人会议后的又一次重要活动。此次会议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办,中国政府承办。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中国财政部和云南省政府为会议的召开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成效的筹备工作。财政部长金人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高官会议,主要由参会国高官参加,为部长会议做准备;二是发展伙伴会,即由亚行召集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与发达国家的援助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见面会,主要目的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