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4,(7):44-44
<正>1、四季适栽。野菜种植可以一年四季进行,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季节和野菜的特性而定。寒冷季可以采用冬暖棚,春秋季可以采用拱棚或露地栽培,炎夏种植不喜强光的野菜则要采用遮阳网栽培。2、整土施肥。多数野菜以幼嫩的茎叶或花薹为产品,也有以洁白肥嫩的肉质根供食用的。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深翻疏松土壤。追肥应以氮肥为主,并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及硫酸锌溶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3):116-117
野菜是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药用价值高,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药食兼优的野菜。  相似文献   

3.
野菜真好吃     
春天到了,我仿佛闻到了野菜香的味道。五月,正是万物复苏,绿意浓浓的时节。草地上的野菜绿油油、鲜嫩嫩的,让人有一种想吃的冲动。正赶上雨息日,和同事小周一起拿着小铲子和塑料袋就来到连队的渠道和林带里找寻野菜。我们开展得非常顺利,看着一棵棵的野菜放进袋子中,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我一边挖野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为什么会由一个情感细腻、诗词书画皆精的传统文人转变为一个主张暴力革命的职业革命家?本文的结论是,母亲的自杀深深地影响了瞿秋白,由此形成的自杀情结贯穿了瞿秋白的后半生,这种情结始终激励着、也可以说是驱使着瞿秋白在革命道路上疾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5.
在重庆图书馆三楼,有一间面积近400平方米的开阔空间——杨尚昆赠书阅览室,是馆里独有的一道风景。陈列架上的书籍,多数是原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生前经常阅读、亲自作过批注的。无论是在重庆求学,还是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或是在转战全国各地的革命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为什么会由一个情感细腻、诗词书画皆精的传统文人转变为一个主张暴力革命的职业革命家?本文的结论是,母亲的自杀深深地影响了瞿秋白,由此形成的自杀情结贯穿了瞿秋白的后半生,这种情结始终激励着、也可以说是驱使着瞿秋白在革命道路上疾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7.
孙新峰 《世纪桥》2006,(5):123-125
药罐是商州人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物品,也是贾平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文意象。贾平凹曾经对人开玩笑说,“现在连蚊子也不叮我,因为我吃的中药多,肉全是苦的”。长期的病痛折磨,使作家对药罐情有独钟,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药罐情结、药罐意识。这种意识或情结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主观上由于作家多病的身体,作家久病成郎中;二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三是源于作家的宗教哲学思想。从其第一篇作品开始,就不断地提到药罐,甚而至于,把这种情感迁延到了一切具有罐体形状、性征的事物身上,值得人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8.
孟红 《红岩春秋》2008,(4):39-42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首先表现于对民族的认同。中国各民族,都热爱自己的群体,又因为长期共同生活于中华大地,彼此之间有着广泛、深入的交流,遂逐渐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解读西域诗歌,不能不了解其中蕴蓄着的浓郁的中华情结。本文试从东西一体观念、龙马图腾意识、“汉家”一词的共用和中华视角的审美情趣四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0.
哨位情结     
魏建一 《求贤》2007,(3):27-27
坐在阳台上怡然享受妩媚阳光时,忽然想起了很多往事,去把压在书柜底的影集拿出来,还有一摞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单位的留言册、集体照。仔细数,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认识过那么多的人。而现在,身边还联系着的,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能称得上朋友的,更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被抛在记忆的半途上,更有不少,似一面之缘,连名字我都无法记全,模样在模糊中逐渐淡化掉了。  相似文献   

11.
初春华 《世纪桥》2009,(18):140-141
曾经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使数以千万计的青年学生提前步入社会生活,使他们经历了那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狂热和迷惘,给那一代人的身心留下了深深地印记,他们无法忘怀、无法回避那段历史带给他们的影响。知青文化热、各种知青联谊活动等的出现正是这种“知青情结”的体现;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命运以及返城前后现实的差距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是形成这一种情结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我们应理性看待,给与一份理解、宽容和尊重。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情结绝不是无因之果 ,它源于人们对现实社会苦难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人类社会经过奴隶制、封建专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而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最终由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才使人类社会走向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初春华 《世纪桥》2009,(17):140-141
曾经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使数以千万计的青年学生提前步入社会生活,使他们经历了那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狂热和迷惘,给那一代人的身心留下了深深地印记,他们无法忘怀、无法回避那段历史带给他们的影响。知青文化热、各种知青联谊活动等的出现正是这种“知青情结”的体现;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命运以及返城前后现实的差距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是形成这一种情结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我们应理性看待,给与一份理解、宽容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29日,邓小平夫人卓琳逝世,享年93岁。为怀念卓琳同志,本刊特邀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吴启权教授撰就此文,讲述卓琳与四川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我是济南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1973年人路,在工作生活中亲眼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3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铁路作为中国经济的大动脉,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的心曾被关怀的目光烤暖,我的心曾被救援的手从秋季直接递到春天。我的心已懂得保有爱的火焰,我的心已懂得输送爱的光和热……” 唐山人自编自唱的歌曲,唱出这个城市特具的别样韵味——这是一座熔铸着全国人民无私的爱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情结     
谢斌 《共产党人》2008,(21):52-53
大凡西海固的人与生俱来都有着浓厚的马铃薯情结,具体说也就是一种感恩的心。马铃薯在我们家乡叫洋芋,小的如核桃、大的如两拳头加起来或者更大。生活中无处不弥漫着洋芋味,甚至连文化气质里面都充斥着浓郁的马铃薯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刘家桂 《党史文苑》2006,(11):24-30
永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一生与永新似乎特别有缘,在井冈山的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他除了与永新妹子贺子珍喜结良缘外,还曾先后十余次来到永新,其中主要是在农村开展了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留下了难忘的永新情结.  相似文献   

19.
石灵 《党课》2006,(6):84-85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最喜欢燕子的。每年春天,南下过冬的燕子陆续飞回来了,花红柳绿中不时闪过它们忙碌的倩影,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小燕子,穿花衣”的儿歌声。  相似文献   

20.
在社旗县有这样一位普通党员,他失业不失志。宗旨记心间,下岗6年。先后举债8万多元用于农用机械发明。辣椒采摘机、棉花摘取机、自动凉皮机等多种农产品加工机械在他手中陆续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