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围绕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题,紧密结合探究式学习方式和物理学科特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探究模式教学"的程序及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探究、信息收集-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同时还阐述了在教学中保证"科学探究模式"顺利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制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企外部董事制度的研究,现在是对其"利"、亦即对其必要性研究较多,而对其"弊"、亦即对其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推进外部董事制度的发展,在研究其"利"的时候,也应注意对其可能出现的"弊"进行研究,以防微杜渐,趋利避弊.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开始的五到十年,我国铁路将进行以"网运分离"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变革,而把运输业与多元经营企业明晰产权、规范核算,实行"企业分设、财务分帐、人员分开",作为推进铁路整体改革的重要部分和推进"网运分离"的基础条件,摆上了十分紧迫的位置.面对"三分开"中的"人员分开"这一涉及人的关键难题,必须引起各级组织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推进落实中我们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字义假借是弥补汉字语词记录需要不断扩大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分类举例分析楚竹书传承字、新出字和特见字的各类新见假借义,并对其特征进行量化考察.指出与其它性质新见字义相比,楚竹书新见假借义的使用和传承都较为稳定,且主要属于传承字,这从侧面反映了汉字表义体系历时发展的内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和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要注意全面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途径,加强大学生和大学生骨干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其根本就是聚焦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对人需要的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主体——人民与马克思"现实的人"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为以马克思"现实的人"为新视角探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进路提供了理论可能和靶向参考.马克思"现实的人"突出表现在它的四重内在规定,即是自然存在物、实践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历史存在物.由此出发,中国共产党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着力满足人民的生命健康需要,推动人民劳动自觉的生成及行为外化,打造三重和谐关系的美好社会图景,明晰和把握好美好生活实践展开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7.
金磊 《中国减灾》2002,(4):26-27
人类每时每刻都想去追赶一艘艘满帆的快船,却不大注意自己乘坐的或许已是一只即将失航之舟.面对全球近几十年来不断上升的事故、灾害与环境公害的风险,21世纪的钟声庄严地告诫我们:人类要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在从事一系列重大工程上要足够地关注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为我们所描述的防灾减灾的方向,极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人为原因所导致的失误及灾祸扩大化之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4年在全国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民工荒"问题,引起了政府、企业、学界等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关注者也都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对这一问题给予了不同角度、层面的解析,并引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和对策.本文从公共政策的分析角度入手,力图在此方面寻找造成"民工荒"问题的一些原因,并借此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章剑鸣 《前沿》2006,(11):124-126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中,对改革"两课"教学内容的提法、课堂讲授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效果与课堂效果的区别以及考试改革的方向等方面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我们要建立科学的"两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正确理解改革教学内容与贯彻"两课"教学基本要求的关系,重视课堂讲授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注意"两课"考试要与教学目的相一致,从而使"两课"教学改革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0.
五爱星、法纪星、致富星、计生星、科技星、文教星、新风星、义务星、团结星、卫生星等"十星"包含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从普遍意义上要求的.各地在创评过程中,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将内容细化.如有的村社将科技星细化为:参加绿色证书培训,有一个取得"绿证"的科技明白人,全面完成当年的"良种、地膜、节令、规范化种植"的科技任务,这些细化的标准让群众看得到,摸得着,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要注意标准的适度,好比摘一个苹果,群众站着是摘不到的,但努力跳起来要可以摘到.注意适度,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标准定得太高,可望而不可及,使群众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信心;二是标准定得太低,伸手可及,没有先进典范作用,影响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根据新时期的历史特点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对有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潘知常 《思想战线》2002,28(3):85-90
美学是对于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活生生的东西的阐释 ,是“说‘不可说’” ,因此 ,传统的美学提问方式必须加以转换 :从追“根”问“底”以及透过个别追问普遍、透过具体追问抽象、透过变化追问永恒、透过现象追问本质 ,转向对于“怎么样”的追问 ,即对于对象世界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审美活动自身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的追问。而这就要走出知识论的框架 ,置身生存活动为什么为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 ,就成为美学尤其是生命美学的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13.
台湾新世代女诗人零雨的后现代诗歌写作,极富“知性”与“理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反抒情”、“反历史”等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对历史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尖锐质疑,对主体丧失后的悲情进行形象观照,对权力话语的深度解构,表现日常生活的庸常性和凡俗性。从而在后现代的文化版图上,展现了人类生存的悲凉处境。  相似文献   

14.
中文语境中的"族群"及其应用泛化的检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郝时远 《思想战线》2002,28(5):60-70
英文ethnicgroup这一术语引进中国后 ,普遍共识的翻译为“族群”。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在理解这一术语的含义和应用这一术语的实践中 ,存在对“族群”概念理解片面和应用泛化的现象。辨识ethnicgroup翻译为中文“族群”的准确性 ,同时针对台湾和大陆学界有关理解和应用“族群”概念中存在的问题 ,对“族群”应用的漫散无边和替代中文话语的“民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质疑 ,可以为全面理解和准确应用这一源自西方发达国家以“认同”为核心的术语 (eth nicgroup)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德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采取开放式问卷的方式,以“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用的认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素质”、“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该有的行为”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道德素质,应当及时了解并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工作。要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完善自我形象,使自己的行为与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吻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非法持有毒品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有关毒品犯罪的重要罪名。人们对非法‘特有”的内涵与外延、行为人认识错误的法律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数量标准、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罪数形态、共同犯罪等问题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系统研究,可为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手机的技术功能使创作和书写即时化(instantaneity),它迎合了后现代“去中心化”、“差异”和“不连续性”等要求,但是,手机隐含的技术理性却前所未有地对人控制,使权力运作脱离了物质场域,在日常生活中延展开来。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战争与和平问题受到该学科各理论流派的关注,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也对之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将着眼点由“妇女”转向社会性别,从现实存在和文化象征两个层面上剖析由社会文化界定的两性在社会角色、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及由此而形成的双方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宗旨在于彻底颠覆由男女被人为地两极化所导致的、以等级制和排他性为特征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GAO Lijie  LI Rong 《人权》2021,(2):333-345
from the view of human rights hermeneutic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uman rights subject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human rights.as the rights of "ego" and "another", human rights will be rid of the supreme power of the "God" and "nation", while it dooms the dilemma of solipsism and hegemony.as the right of "the Other", human rights will correspond to the reality of political pluralism, however that theory appears to be too deconstructive and may lead to human rights nihilism.By accepting the continuity between individuality and community, a more feasible and non-exclusive approach is to adopt the idea of "Self"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human rights, thus avoiding extreme human rights universality and relativism.  相似文献   

20.
陈蜀威 《桂海论丛》2008,24(5):37-39
人作为“类生命”开放的、自由的、发展的、丰富的存在物,与作为“种”的动物具有根本区别。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始终贯彻的是如何从整体上提升“类生命”的质量,这和以往偏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有着根本的区别,标志着“类”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