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0年9月19至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举办的“中国与非洲:挑战21世纪”国际研讨会上,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努曼·贾拉勒博士的发言——《中非关系的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与会者对大使先生发言的热烈反响,本刊特约记者在会后不久采访了他。以下是大使先生对中非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所做的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2.
非洲经济国际研讨会纪要今年9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举办了一次非洲经济问题的国际讨论会,20多名中国、美国和非洲国家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者提供了书面论文,还在会上热烈发言,相互探讨。现按主要问题整理如下,以飨读者。一、非洲国家独立以来经...  相似文献   

3.
本刊编辑部于1992年岁末举行了《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出席的有北京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者从全球和世界各个地区的角度对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后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既有分析与评论,也有探讨与预测。现将一些主要发言分别摘要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拉美的挑战和对策"研讨会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15日,社科院拉美所政治学科召开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拉美的挑战和对策”专题研讨会。与会者除了拉美所研究人员外,还有《人民日报》《国际借鉴》《科学决策》和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会议特邀社科院社会学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培林研究员做了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当前的发展和稳定”的报告。拉美所苏振兴研究员和政治室主任袁东振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与会者就拉美国家的收入分配、社会冲突的根源、结果以及政府处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李培林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18~20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和阿拉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该校首届阿拉伯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分别来自埃及、叙利亚、利比亚、中国外交部、中联部、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宁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武汉大学等。会上中外专家学者做了精彩发言,并就下列主要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1.国际战略中的中东研讨会上,武汉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顾问、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时延春发言认为,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地缘政治、悠久历…  相似文献   

6.
郑崧 《西亚非洲》2006,(9):68-69
2006年10月3日,首届“中非大学校长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教育部和商务部主办,浙江师大承办。与会者有来自肯尼亚、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和南非等非洲14国的30位大学校长和高级教育行政官员,并有我国数十所高校的领导、教育官员和中国非洲问题专家,共80余人。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改革、合作、发展”,8位中国与非洲国家大学校长和教育官员作了主题发言。与会者围绕下列3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对话。发展中国家的高校能力建设发展中国家高校能力建设,是与会非洲国家大学校长和教育官员特别感兴趣的问…  相似文献   

7.
广西印度支那研究会举办的越南历史问题讨论会六月廿八日至甘九日在南宁举行。来自广西边境各县、桂林和南宁的会员代表四十余人参加了讨论会。讨论会的主要内容是阐述越南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介绍中越边境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驳斥越南当局利用历史反华的种种谬论。广西民族学院和广西社会科学院的四位同志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与会者各抒已见,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去年底召开了"90年代后半期非洲经济形势展望"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新华社、亚非发展研究所、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等单位以及本所的部分学者、专家应邀出席。现代所副所长徐淡作了言简意赅的主旨发言,与会者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座谈会取得不少共识,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际关系》1995,(2):35-37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去年底召开了"90年代后半期非洲经济形势展望"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新华社、亚非发展研究所、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等单位以及本所的部分学者、专家应邀出席。现代所副所长徐淡作了言简意赅的主旨发言,与会者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座谈会取得不少共识,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25日,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了《2004年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研究所、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外交学会、中国中东学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十多个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30多位知名学者出席会议。与会者就2004年的世界、地区形势以及大国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将有关发言内容节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仝菲 《西亚非洲》2003,(5):68-69
7月 2 9日 ,中国中东学会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及我国对策”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包括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外交部、北京大学、新华社、光明日报社、外交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 ,共 2 7人。与会人员围绕“伊拉克战争对中东格局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对策”两个主要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中东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首先致辞并发言。他主要分析了伊拉克战争对中东格局的影响 :1.…  相似文献   

12.
一我研究拉美问题多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有机会作为访问学者去墨西哥。我初至墨西哥时,福特基金会驻墨办事处主任戴维·温特博士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介绍我同墨西哥学院的教授们见面。墨西哥学院成立于1940年,是一所从事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的研究并培养有关方面人才的高等学府。学院共设七个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亚非研究、历史、语言文学、经济、社会学以及人口和城市发展等研究中心。学院有浓厚的研究气氛,经常组织学术报告和各种形式的研讨会。每一专题均有主讲人和评议人。主讲人发言后,评议人就论文发表评论,指出成绩与不足。与会者也可当场提问和发表意见。这样可使研究逐步深入。这种研究的方式也反映在课堂上。老师把每个单元课程的主要部分讲完后,留些问题让学生课下准备,然后在课堂上作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初,拉丁美洲地区发生了近五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至今仍未结束。这场经济危机的性质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何联系,有哪些特点,严重程度如何,怎么克服这场危机等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拉美地区经济危机问题,4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室,邀请有关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与会者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畅所欲言,各自从不同角度’对拉美经济危机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下面是部分学者在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现予发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6月2日-4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共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建设党校俄罗斯研究室联合主办的“俄罗斯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邀请了国内共70多位研究俄苏问题的专家、学者参加,其中,33位代表作了主题发言,21人在讨论时发了言。这次研讨会虽然时间不长,但讨论的问题集中深入,涉及的领域广泛。与会者各抒己见,针对10年来俄罗斯、前苏东地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运动、社会思潮的变化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出使西方递交国书,只是履行一般的外交程序。作为参赞,黎庶昌还被邀参观了法国议院开会的场面,这让素有师夷之长以自强观念的黎庶昌眼界大开。在一个可容纳200人左右的会议厅里,议长居中而坐,手边放着一个铃铛,与会者可自由发言,议长"不欲其议",摇铃铛制止也没人理会。有一个绅士,"君党也,发一议,令众举手以观从违,举右手者不过10人,余皆民党",或嘲讽讥笑,或拍手起哄。法国总统马克蒙因为在议院中得不到多数支持,只好  相似文献   

16.
1996年5月13日,“印尼高级经济论坛会议”在雅加达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印尼生产与分配统筹部和《国际先驱论坛报》联合主办的,由苏哈托总统主持开幕。与会者共800多人,其中外国政界、经济界要人有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芬逊以及澳大利亚副总理、荷兰贸易部长等。 据印尼《加特拉》杂志称印尼召开这次大会的宗旨是: 一、消除国外投资者的顾虑,提高资金兑现率。印尼2月出台的国产汽车优惠政策被认为“有欠公允”,并被怀疑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它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国外投资者在印尼的投资热情,其中日本汽车公司受影响最大。此次经济论坛会议,日本政府原定的发言代表没有出席,印尼担心国产汽车政策可能影响到外资的资金兑现率。会上,印尼各经济部门部长纷纷上台发言,从不同角度宣传印尼投资环境,以消除投资者对印尼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的顾  相似文献   

17.
*我于2006年获得法国政府一笔高等奖学金,从同年11月24日~12月23日①到法国访学。期间,我有幸参加了法国有史以来首次非洲学者的大聚会。此次聚会在巴黎的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举行,会期三天(2006年11月29日~12月1日),聚会的宗旨是加强从事非洲研究的学者间的联系和思想交流。因其是一次研究者的聚会,以及各种思想和意见的会合,所以这次聚会被称为“非洲研究的网络系统在法国的第一次集会”。会议期间,被列入发言名单的学者达250人次,每天均有100多人与会。与会者除了法国学者之外,还有一些来自荷兰、意大利、英国、美国、肯尼亚和塞…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南亚关系(亚洲西南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研究)第三届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2月6日至9日在昆明举行.来自泰国、印度、美国、法国、香港、台湾的14名专家、学者以及西南各省(区)的90多名代表出席了讨论会.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南亚关系(亚洲西南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研究)国际会议是由大西南战略研究协作中心与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发起召开的.本次会议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云南省玉溪地区联合主办.会议共收到60多篇论文.在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中,与会者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探讨了发展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交往和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今年 9月 1日— 3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交流基金会在京召开了中日关系研讨会。京、津、沪 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与会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者认为,中日关系在我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经济有稳固的基础和强大的潜力,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把中日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培育的中日关系继续向前推进,在新的世纪进一步加强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  最后与会者还对如何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提出了建议。中日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一夫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存在众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识别主要矛盾,这在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刊编辑部于3月N日邀请在京20余位学者进行了探讨。座谈会旨在交流看法,互相启发,尽可能弄清楚有哪些论点及论据,而不是强求达成共识。全国政协委员何方同志甚为重视研讨会的召开,只因政协正在开会不能到来,特来函说明并提出希望。现将他的来函、与会者的发言或提交的书面文稿分五个部分整理发表,以期引起国际问题研究界更深入的探讨。一、国际关系发展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