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缅边界的缅甸毒枭木生由于产于缅、泰、老边境地区的毒品在运往美国和欧洲的途中经过中国,因此,在中国散落的毒品也就越来越多。中国边境沿线吸毒者的人数在急剧上升。据外国报道,仅昆明就有六万名海洛因瘾君子,而且人数还在增加。据1990年官方正式报道,就瑞丽...  相似文献   

2.
略论孟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族是最早进入缅甸并在缅甸南部建立国家与王朝的民族。1755年,缅王雍籍牙把孟族驱逐出达贡,并把它易名为仰光。仰光便成为缅甸王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孟族文化对缅甸的影响深远,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孟族亦是缅甸诸少数民族中被同化最彻底的民族。在缅甸三角洲地区,许多人都带有孟族人的血统。  相似文献   

3.
威基耶基纽是缅甸新闻界闻名老报人。他对缅甸华人创办的华文报较了解,其看法也较中肯。现将其《四个时期的中缅关系》一书有关于华文报的情况编译出来;有些地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加以注释说明,提供给有关研究华侨或华人历史问题的同志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4.
1965年 1月回国后 ,我先后做过翻译 ,教过书 ,当过外事工作人员 ,1980年底从广州外语学院外事处来到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后 ,开始专心致志从事东南亚研究。我觉得 ,近 2 0年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日子 ,因为我有机会研究东南亚特别是缅甸事务和中缅友好关系。我撰写的《中缅友好关系研究》即将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希望同仁们能喜欢。最后献上已故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谱写的诗章《赠缅甸友人》和五六十年代缅甸侨胞谱写的一曲歌词 :陈毅诗章《赠缅甸友人》 1957年 12月 14日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 ,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 …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主席 12月 11日在仰光机场欢迎仪式上的书面发言中高度赞扬中缅“胞波”情谊和中缅两国共同缔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他说 :“我是抱着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扩大合作的目的来访问的。”江泽民主席出席了中缅签订 7项合作协议的签订仪式 ,其中包括《投资保护协定》、《中缅渔业合作协定》、《边防协议》。 12月 12日 ,江泽民主席在同丹瑞主席会谈时说 ,中国会根据《双边合作联合声明》 ,鼓励中国企业到缅甸投资 ,中国会继续向缅甸提供援助 ,在农业、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6.
中、老、缅、泰“四角”经济合作计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老、缅、泰“四角”经济合作计划探析杨晓辉(云南国际问题研究所昆明650041)[文章编号]1008-6099(1999)02-0025-061993年初,泰国政府正式提出“四角”经济合作计划,倡议由泰国北部、中国云南、缅甸东部和老挝西部组成“四角...  相似文献   

7.
膘苏蒂王朝时期 在缅甸史籍中有一部著名的关于中缅关系的记载,这就是《华人莅缅记》。 在这部《华人莅缅记》的开头写道:“自佛事虔诚的天帝之孙、太阳神之子(骠苏蒂)在极乐之邦、威名显赫的蒲甘国获得王位以后,即与芬芳之邦的皇帝的关系时亲时疏,时盟时敌。”这部著作记载了从骠苏蒂王到缅历一○○五年明永历帝事件为止的这一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史实。  相似文献   

8.
缅甸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1988年军政府再次接管政权以来,缅甸民主化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着缅甸与美欧关系,也牵动着中关的地区利益。中美涉缅利益各异,在处理缅甸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分歧,在国际场合发生争议。不过,从2011年开始,缅甸开启广泛的政治经济改革,美缅关系明显改善,双方少了很多对抗色彩,中关在...  相似文献   

9.
近年缅甸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中国入世的第二天,江泽民主席便访问了缅甸,并承诺中国会根据《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文件的联合声明》,鼓励中国企业到缅甸投资,继续向缅甸提供援助,在农业、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合作。另一重大事件是,2002年早些时候,在联合国特使拉扎立·伊斯梅尔(马来西亚人)的斡旋下,缅甸政府和反对派达成共识,昂山素季无条件获释。2003年1月6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访华,江主席答应提供2亿美元低息贷款,并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方面与缅甸加强合作。2003年1月14日,李岚清副总理访缅,商定在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加强合作,并提出具体方案,免除部分到期债务,签署了3个文件。但愿以此为契机,缅甸能走上既改革又开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孟族是缅甸重要的少数民族,与缅族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缅甸独立前,两族关系较为和谐。在缅甸争取独立过程中,缅族民族主义者与孟族民族主义者共同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缅甸的民族权利。伴随缅族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孟族民族主义也开始兴起,造成了缅族和孟族关系的分化。在追求缅甸政治独立的共同目标下,民族诉求及争取独立方式的差异,使原本和谐的缅、孟两族关系恶化。  相似文献   

11.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实施标志着西南油气进口运输通道初步成型,这对于我国实现油气进口运输通道多元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美国和缅甸关系迅速改善使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前景开始受到影响。美国通过促进缅甸民主改革、支持缅甸国内外各种非政府组织、介入缅甸民族和解进程及解除美国能源企业在缅投资禁令等方式对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施加影响。在美缅关系迅速改善的背景下,如何维护西南油气进口运输通道的安全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外交课题。  相似文献   

12.
1954年至1962年以吴努总理为首的缅甸自由同盟政府执政的时期,这个时期缅甸华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与中缅政治、外交关系紧密相连。中缅关系越好,缅甸华人经济也就更好。以下按产业对仰光的华人经济况进行简单的阐述。1、进出口业。1958年,仰光有进出口权...  相似文献   

13.
1998年的缅甸外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缅甸外交在1998 年继续稳步发展,但也遇到了新的困难。缅甸与东盟成员国来往密切,但因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缅甸与东盟成员国的矛盾也逐渐凸现。虽尽力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但成效甚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对缅实行制裁。缅甸与印度、孟加拉国的关系在1998 年进展不大,缅中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在缅甸影响力有所减弱,印缅关系则稳步提升。这种变动的地区权力结构促使印度积极主动发展对缅关系,以寻求改变中国在缅甸影响力占优势的现状。同时,随着印度对中缅关系战略疑虑的减轻,以及推动"东向政策"的需要,印度优先发展与缅甸的经济关系。此外,印度对边境和海洋安全的持续关注也推动了印缅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政府对缅的务实接触政策使美缅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文章认为,美国改善与缅甸关系,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主要出于为"重返东南亚"战略打开重要突破口、在缅甸建立美式民主、抢占缅甸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同时也有遏制中国的意图,并在这些方面初步取得成效。美缅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缅甸使西方国家取消制裁而摆脱外交孤立状态,这给中国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的稳步发展,两国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不断深化.新冠肺炎危机爆发以来,中缅积极开展抗疫合作,深化了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也为两国推进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带来新机遇.除了双边合作外,中缅还在中国-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澜湄合作等区域性合作机制下积极寻求联合抗疫等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平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缅甸脆弱的公共卫生体系,中缅边境地区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缅甸不稳定的社会基础等因素对中缅深化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构成了巨大挑战.为此,中国应利用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合作机遇,深入了解缅甸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民众卫生健康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合作空间,为中缅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创造有利环境.概而言之,中缅应围绕加强信息共享,推进中缅应对传染病联防联控体系常态化建设;注重能力建设,利用多边平台增强缅甸的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加强健康教育,联合开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利用传统优势,充分激发中缅传统医药合作潜能;鼓励多方参与,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卫生合作中的作用等方面共同努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缅人源于羌新论钟智翔(洛阳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文章编号]:1008-6099(1999)02-0067-05缅族是缅甸联邦的主体民族,占缅甸全国总人口的65%。[1]据人类学和考古学资料证实,缅族不是缅甸的土著民族,而是外来迁徙民族,但...  相似文献   

18.
史勤 《东南亚研究》2022,(4):110-128
二战后,东南亚地区成为日本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对象。1954年日缅经济合作开创了战后日本对外双边经济合作之先河。日本和缅甸创造性地签订了附有经济合作条款的战争赔偿协议,并确定以共同兴办合资企业作为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经济合作条款的落实过程中,日缅两国遭遇一系列政治、经济与技术问题的困扰。最终,1962年上台的缅甸奈温政府放弃了合资企业项目。缅甸投资环境问题、日本不成熟的官民合作模式、战争赔偿协议的内在矛盾以及缺乏互信的日缅关系等诸多不利因素共同导致日缅经济合作的失败。日缅经济合作的挫折不仅反映战后日缅关系发展之曲折,而且体现出早期日本与东南亚经济合作步履维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缅族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于古羌族的一个分支.公元10世纪左右,缅族从云南进入缅甸境内.缅族进入缅甸之前,属于南亚语系的孟族、属于汉藏语系的骠族等民族已经在缅甸生活了近10个世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缅族进入缅甸后很快与族源相近的骠族融为一体,并继承了骠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1044年,缅人首领阿奴律陀以蒲甘为中心,建立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1057年,阿奴律陀出兵攻打位于缅甸南部的孟人国家直通,把30部三藏经和直通国世代供奉的佛舍利运到蒲甘,并把精通三藏经的僧侣及各类技师带到蒲甘,在蒲甘大力推动佛教的发展.此后缅人以骠文化、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部分印度文化,创造了以上座部佛教为核心的蒲甘文化.蒲甘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宗教、文字、碑铭、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内容.其中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成就远远高于文字和文学方面的成就,达到缅甸佛教建筑史上的最高水平.在蒲甘文化形成过程中,骠文化、孟文化和印度文化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发挥了作用和影响,而缅人则为蒲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蒲甘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是生活在缅甸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蒲甘文化是缅甸文化的基石,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以上座部佛教为核心的蒲甘文化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对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巧实力"外交理念指导下,奥巴马政府对缅政策在方式上与其前任相比有明显变化;这一政策实行3年多来,美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长期紧张到关系回暖、升温,再到目前的双方关系向完全正常化发展;美缅关系完全正常化,关键在于缅甸与朝鲜的军事关系;由于受多方因素掣肘,美国可能会进一步放松或取消对缅制裁或实行限制性制裁,也有可能恢复或延长制裁;短期内美国是很难取消对缅的所有制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