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称唐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王还等,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即所渭“永贞革新”,于是,后之论者则把二王作为革新派的代表,而把反对二王者作为革新的反对派或保守派。韩愈因作《永贞行》批评二王,于是便长期被视作反对永贞革新的保守派。笔者认为,这是可以商榷的。本文仅就《永贞  相似文献   

2.
歹徒们渐渐退却.马永贞刚想舒一口气,用手去揉双眼,那穷凶极恶的斧头帮又围了上来。马永贞最后寡不敌众,一代身怀绝技的武林大师,竟然屈死在这帮地痞流氓的手里。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大力推进培训方式改革,全面落实中组部关于干部自主选学的要求,在促进干部培训管理方式、施教方式全面转型的同时,势必给数以千计的各类公共培训机构带来严峻的挑战,公共培训机构要避免被边缘化的结局,必须积极改革,主动应对。  相似文献   

4.
赵放 《长白学刊》2004,(4):73-75
日本道路公团窘困的债务局面,迫使其走上了民营化的轨道,围绕这一改革在日本上下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促进派力图通过民营化改革解决债务问题;反对派企图继续维护自身的既得权利;慎重派则强调民营化改革不能放弃政府责任,三派在操作问题上的分歧为道路公团民营化改革的最终结局增添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谪龙说》一文,历来学者都认为是作者的自喻。然而将《谪龙说》所述内容与永贞事变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可以发现:《谪龙说》写于京师长安,王叔文被贬之后;谪龙并非柳宗元的自喻,而是比喻王叔文的。  相似文献   

6.
史新恒 《求索》2010,(8):236-239
清末官制改革一波三折,提法使的出笼更是饱经艰难。提法使的设置决不仅仅是法制改革的一部分,更是一场官场博弈。提法使的设立过程集中体现了清廷既想学习、效法西方,走司法独立之路,又想借法制改革之机加强中央集权的矛盾心态。在这一心态指引下造成的道路选择和方案设计上的摇摆不定,使本来就已经陷入困境的改革更加曲折和艰难。通过对提法使设立过程的考察,能够深刻揭示清末法制改革的内在困境,并通过这一困境透视改革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同样受到西方殖民侵略威胁的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开始改革自救的过程,但两者却结局迥异,日本很快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中国却长期在落后挨打的深渊中徘徊。探析造就中、日两国近代改革进程不同命运的原因,可以获取有益的现实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国有制改革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先前所进行的许多改革,往往都不如愿,甚至是美好的初衷,难堪的结局。究其原因,主要是抓了牛尾巴,而没有抓住牛鼻子。抓牛鼻子,就是建立管理产权制度。 一、国有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管理产权制度 国有制改革必须按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建立新的产权制度,即管理产权制度。它是把责任权提到首位,形成具有责任权、处置权、支配权和收益权序列规定的权利结构关系。我  相似文献   

9.
审判机关如何接受人大监督陈永贞(一)牢固树立接受监督的思想意识。监督“一府两院”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我国现有的各种监督中,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是最高层次的监督。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它有利于健...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对成本与效率几方面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维持国有企业和实现国有企业转制,国有商业银行承担巨大代价形成巨额不良贷款,与之伴随的还有,作为国企“主人”的职工遭遇下岗命运,以及盈利增长后行业问和企业间职工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国有企业资产既然属于全民所有,就必须承担对全民社会保障的义务。国有企业改革最终结局并不是要形成垄断性国有企业、挤压竞争、与民争利。如果忽视进一步的改革,国企暂时的繁荣或将导致体制的复归,降低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全民福利。  相似文献   

11.
施玮 《长江论坛》2014,(1):88-91,95
近代中国为了收回司法主权,不得已进行司法改革,引进西方司法审判制度,运用西方审判原则进行审判。姚荣泽案是民国依据新式诉讼理念审理的首例案件。该案的审理贯彻了司法独立、公开审判、无罪推定等法律原则,尤其是对审判公开原则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但其结局却不尽如人意。反映了民国初年建立近代司法审判制度的艰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版"美国梦"曾唤起很多美国人对"改变"现状的希望。奥巴马试图通过重建中产阶级、推进医疗改革、主导TPP等举措以解决美国的经济社会困境,重现昔日辉煌。但随着美国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的不断膨胀,基本矛盾难以调和,经济社会问题积重难返,特别是精英政治与民粹主义相互交织,已经注定了奥巴马版"美国梦"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其结局是悲壮而耐人寻味的。由于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办报刊、立学会、开学校,充满了近代文化气息,因而被后人看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滥觞。可以说,向西方学习是戊戌维新的主题。然而,由于戊戌维新没有经过如西方文艺复兴那样的沉思和文化兴盛,难免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甚至走进了文化追寻的误区,这是值得深思而未引起注意的文化研究课题。“不中不西”:西学中化的急就之章比照当前成功进行着的改革,返观戊戌变法,不难看出改革的成功要有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正确的文化理论导向。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柳宗元寻求佛道三十年 ,至零陵才“独有得焉”,是有其特殊的“因”与“缘”的。这种“因”即是柳氏本身所具有的俊杰廉悍、刚正倨傲、不能摧折之秉性 ;“缘”即是他因永贞革新失败而倍遭他人诬陷、毁谤、误解与指责的孤立艰难处境。由于此种“因”“缘”,诗人所悟得的佛法主要是禅宗“性善”、“性静”论 ,于其诗文中也表现出幽清孤峭的冷冷禅意。这说明他一方面希望人际关系能够和谐亲密 ,另一方面又通过将自己孤峭人格寄寓于贬谪之地荒寒境界的诗文创作 ,表达了对冷酷无情之社会环境的抗争  相似文献   

15.
唐朝中叶时期,政治腐败,危机四伏。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广大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加深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统治阶级在共同镇压人民反抗的同时,为了争夺剥削人民的权利,内部矛盾重重,时而互相争夺,时而互相勾结,分裂割据,严重破坏国家统一。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具有法家政治思想的诗人刘禹锡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这就是有名的“永贞革新”。但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已经走向腐朽,以皇帝为首的儒家保守势力,拼命反对革新派所施行的新  相似文献   

16.
1901年—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清末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环境影响的产物。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专制制度,清王朝推行了这场政治改革运动。虽然新政的最终结局是失败的,未能挽救封建专制的灭亡。但是,新政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形式的政治改革,却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历程的重要一步。因此,认清清末新政失败的前因后果,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正确把握当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都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鸣凤、四凤是巴金、曹禺作品中的两个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学、现代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对她们的悲剧成因作出新的闸释 :封建社会制度是悲剧产生的前提 ,但悲剧不会因为封建社会制度的灭亡而根绝 ;悲剧的结局源于欲望与现实矛盾的冲突 ;个人因素是导致悲剧结局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革命”与社会政治稳定苏伟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既是“革命”,就有风险。“(改革)步子大风险也就大一些”。这风险,就是政治动荡。若动荡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则将回到僵化的老路上,或歪到自由化的邪路上。无论哪一个结局,又只能引起更为持...  相似文献   

19.
(一)历代论文,好作对比。史必标马班,请必称李杜,而涉及文章,韩柳尤其突出。前二题往曾有所论列,今兹所述,重在柳州;而以退之、梦得,相提并论,究其同异。 (二)子厚生前与退之相处较久,其称韩或为父执、挚友,平生行文尊为十丈,或直呼其名,抑称韩生,二人相差五岁,平时文字切磋,相互推重,柳死托韩志墓。梦得与柳,同隶永贞革新派人物,遭际既同,气类之感尤切。故柳死刘为之编集、抚孤,二人唱和尤密。以韩、刘与柳并论,可收论世知人之效。  相似文献   

20.
霞飞 《现代领导》2009,(9):38-38
1954年初,我党粉碎了高饶反党联盟。粉碎这一联盟后,高岗的表现和结局,人们已经十分清楚了。但饶漱石的表现和结局怎么样?对此,知道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