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不能教条僵化、断章取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本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没有创新发展就不可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新经济政策的思路"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一百多年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必然。它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将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21-22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深圳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首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圳论坛"在深圳市委党校召开。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为主题,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等单位的近7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机关要做全国的表率》的重要讲话中,胡耀邦同志精辟地阐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的理想。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我们既反对那种否定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又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化教条的错误倾向。正确对待马克思的义的精髓,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更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4.
吴爽 《学理论》2013,(30):48-49
冷战结束后,西方上演了一场反马克思主义的大合唱。但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而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邓小平当年的断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活力主要来自于在理论基础上、应对挑战中、在理论创新中和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正是这些因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具有其特有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吴艳 《学理论》2012,(28):56-57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史。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核心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但又是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而且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走向问题,许多学者强调哲学应该关注人与实践,也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大前提下,根据时代特征和现实生活,对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出现和暴露的新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借鉴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研究成果,在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路径。实践、人、价值、文化以及科技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几个维度,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热点,并成为重要的哲学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发展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系统梳理这些重要理论成果,把这些重要理论成果深入贯彻到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马克思在约150年前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仍然具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8)
理论创新必须在现有的理论的基础上,在运用现有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它的不足,然后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实践的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现有理论,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是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然后从具体实际出发,不断变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同时在实践中不断革新的科学。因而社会实践的动力、自身所具有的批判性的动力、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个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9.
80多年来,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从实践层面讲,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找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层面言,就是在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即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云 《学理论》2012,(4):19-2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是国之所需,民之所需,党之所需,意义重大而深远。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要把这一工作作为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努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基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是通俗化、民族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杨仕斗  於红 《理论导刊》2005,4(1):52-54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未提及自己思想理论的精髓,列宁虽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但未成理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作出了前无古人的伟大贡献。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江泽民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创立、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吴保民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评价一种理论有没有价值及其价值的大小,关键在于看这种理论能在多大程度上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新课题,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变革现实的需要。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形成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而且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这对党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中国梦思想强化了当代中国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国家观教育的德育价值。并就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教育,弘扬中国精神教育,汇聚中国力量教育,实干兴邦教育,阐述了德育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理论创新、宣传教育、话语方式、传播手段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国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同志多起来了,出了一些成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无形之中给人留下一种印象,似乎真有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似乎“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了西方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事情恐怕不这么简单,下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词究竟出于何处,始于何时,有兴趣的同志当然可以作些考证。这个词,六十年代以后才被较多的西方学者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等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延伸。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无疑深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但不是对苏联制度的照抄照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新中国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与创新,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4)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引领中国政治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极为重要的历史内容。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包括它的内涵和历史进程,同时,还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索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发展中国政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是经过我国历史、国情与人民的综合选择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历史视野、实践主体与制度实践、价值理念等方面对中国政治发展均体现出规范和引领功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分析视角,规范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主体和制度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理念始终存在着限定.中国政治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进路,应该实现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指导性和实现人类最终解放的理想指引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