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绝不仅仅是对消费对象的"消耗"而使其"渐渐减少".消费作为一种行为,其方式、作用于消费对象的方式和结果,随人的需要和消费对象的日益广泛和丰富而不断发展.消费是使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对消费资料的消耗、享用、享受、观赏以及支配权和使用权.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我国文化发展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还很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文化消费2002年约为5300亿元,而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约为10900亿元,缺口达5600亿元。可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两方面来论述。一、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分配不均衡、不合理非常明显。据统计,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消费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消费精神文化类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文化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就目前青岛市文化消费的现状进行了整体调研并对青岛文化消费的优势、劣势,机遇与瓶颈进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精神生活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享用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表现为知识需要、意义需要和情感需要三个基本方面。作为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为己任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就主要包括:以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要为目的的知识系统建设、以满足人们对生活意义的需要为目的的价值系统建设和以满足人们对美好情感的需要为目的的情感系统建设三个基本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建设,使人们能够科学地生活、有意义地生活和情感愉悦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指向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形态,人们进行消费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不断追求被众多企业、商业经营者和媒体故意制造出来、刺激起来的物质和精神欲望的满足,即“虚假的需要”.中国的主流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极有可能被盲目崇拜和效仿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费群体消解掉.消费主义的蔓延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加剧地球资源的消耗,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消解节俭、进取和拼搏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导致人的异化.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的延伸,是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消费理念.面对消费主义给资源、环境、生态上带来的破坏与不可持续,越须提倡、选择一种新的可持续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6.
文化消费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过程。当前,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方面存在着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当前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说明他们的价值取向具有如下特点:自我意识渐强、多元取向日益明显、功利取向愈益突出、政治取向明显弱化等。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并同时给予必要的消费文化生活指导,才是标本兼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消费的生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人们极力地通过塑造个性消费形象来突出自我的身份,由此却映射出内心的空虚、意义的迷失以及心灵深处那种生存的孤独感,为此想通过自我消费形象的美化,来获得暂时的心理满足。面对现实,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在消费中把自我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符号编码,用价值符号填补着消费空间,并且在消费过程中又衍生了对奢侈品的欲望,可是人们在突出所谓自我生存优势的奢侈消费中却分解着自我和他者应有的依存关系,消解着自我生存所应有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知识型文化消费是指消费主体在知识文化领域的消费,是消费主体为满足知识文化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消耗知识文化服务产品的过程。知识型文化消费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知识型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为教育消费和职业培训。知识型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被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所证实。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是指人们在消费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符号体系,为消费社会的生活提供价值解释和支持。消费文化的兴起及其鼓吹的无意义、无深度、过分强调感官享受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猛烈地冲击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取向,本文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维度探讨了当前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期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所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0.
山水风景作为审美客体,是一个形象丰富、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自然与人文相互渗透的景观空间,其所具备的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使之成为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胜境.人与大自然复杂的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了山水风景审美的特有内涵.研究山水审美,提高审美素养,对发展中国山水文化,美化社会生活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