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景少素 《传承》2008,(22):30-3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廉政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分析革命导师的廉政思想入手,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廉政建设应健全法制,完善监督体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以及发挥我党一贯的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中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的建设与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无产阶级政党严密的组织形式是党发挥其作用和功能的前提;党的基层组织是党与群众联系的纽带;党的基层组织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党的基层组织要善于利用其他群众性组织或社会团体来做群众工作;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服务作用的重要制度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共产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位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矛盾的认识经历了初步探索、科学分析、深入探究与丰富拓展等阶段,在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形成了关于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并呈现出实践特性、赓续特性与衔接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矛盾的科学认识不仅为创新和发展新时代社会矛盾理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也为正确把握与有效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深入研究和科学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为基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和批判,在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基础上论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坚持和强调资本主义的当代发展没有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得出了认识和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国家观与社会管理思想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列宁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探索中,国家观和社会管理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会建设实践的探索,列宁都是从国家观与社会管理思想两个方面思考问题,把国家观作为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以这种思想来指导俄国的革命和建设,推动俄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今天,列宁的这种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宪政问题的探讨散见于其不同时期的理论著述中,但他们对宪政基本问题的探讨却是十分深刻的,形成了较系统的宪政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的初步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关于人权、法治、民主制等宪政基本问题的理论探讨,厘清了社会主义宪政与资本主义宪政的本质区别,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宪政观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平等并不是什么永恒的真理,而是打着不同经济社会形态烙印的历史观念;并不是什么普遍人性的要求,而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平等观表现为道德的良心、法律的良知或政治的良方,但实际上却是与一定经济结构相联系、反映一定阶级利益的价值观念。平等的实现,是一个具体、自然的历史过程;任何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平等要求,都只能流于意志的幻想或理论的空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私营经济的存在,而且还要进一步消除发展私营经济的体制性障碍,大力鼓励和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以壮大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具备创造大量生产资料的客观物质条件,私有制度是不可能灭亡的,私营经济是不可能被剿除的。  相似文献   

9.
王刚 《长江论坛》2015,(3):21-25
马克思以工具主义和阶级分析法揭破了国家本质的阶级性。马克思关于国家本质的阶级性观点在当代遭遇危机,敲响了完整辨认马克思国家本质观的警钟。执着于在"国家"内部求索而忽视马克思文本之中"公共权力"和"氏族组织"的概念语义及其与国家范畴的同异关系,是一直以来造成从单一的阶级性视角片面解读马克思的国家本质观的根源之一。缘于对公共权力的合理定位,马克思在重点披露国家本质的阶级性之时,也附带指认了国家本质的社会性。国家本质的阶级性和国家本质的社会性拼成了国家本质的完整意涵。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彰示了国家本质的内在矛盾性,坚持二重性的国家本质观应当防止以马克思之名肢解马克思本质观。  相似文献   

10.
徐可 《岭南学刊》2009,(1):57-61
与西方经济学静态均衡思想不同的是,马克思反对终极的静态均衡,认为资本扩张是由一系列社会累积作用构成的打破静态均衡的推动力量,并由此分析了资本的推动力与社会经济系统中各种趋向于均衡的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生成了社会经济系统的新的均衡。这是一种生成论的均衡观,也是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公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他们通过经济关系的分析研究公平的具体内容,通过生产关系的分析研究公平的基本内涵,通过生产力的分析研究公平的时代要求,通过生产方式的分析研究公平的实现途径。正是因为他们坚持了科学的方法,所以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公平问题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启刚  邹强 《求索》2007,(3):130-13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深化我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论认识,指导环境保护的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人类社会必然超越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我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在执政党领导下,自上而下推动的,这一点和西方国家自下而上由社群推动的生态政治截然不同。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发挥国家职能,需要对马克思国家职能观进行合乎时代的解读,并适时拓展国家的生态职能。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 10 0多年以前 ,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全球化”这一概念 ,但他们从世界历史的角度 ,用“世界性”或“世界历史性”等概念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他们有关这方面的思想为我们把握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提供了一把钥匙。重新学习这些思想 ,对于我们积极参与全球化 ,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列宁邓小平关于资本主义论述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春玲 《理论月刊》2002,3(12):20-22
十月革命前夕,列宁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的原理。新经济政策时期,又提出回到垄断资本主义,利用租让制吸收资本主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限度地采取商品、货币和市场等形式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认为,当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共同发展,应正确对待、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成果,并把改革开放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由于时代不同,邓小平对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的界定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更彻底。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进行意识形态批判实际贯穿了他们一生的理论生涯。他们在批判过程中充分论证了旧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问题,揭示了其产生的认识论根源、阶级基础和相应的社会背景,并论述了一般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共性品质,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彰显了巨大的理论品质和理性光辉,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世强 《前沿》2004,1(12):11-15
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有益因素发展社会主义 ,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马克思、列宁、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利用资本主义思想 ,对解决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岳海峰 《前沿》2014,(9):24-25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纯洁性论述涉及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多个方面。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是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纯洁性论述是确保党的理论纯洁与党性纯洁的思想之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