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在中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于是“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从老百姓到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关于“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一、市场揭开了问题的面纱——“不和谐”是我们在发展中必然面对的问题。从各国现代化的进程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增长和发展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高风险期,“拉美现象”或“拉美陷阱”就是例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实现条件——社会运行机制问题。社会运行机制主要涉及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两个方面。动力机制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不断进步。当然,伴随在它左右的正是社会整合机制提供的稳定与和谐的发展条件。要充分发挥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利益协调、制度整合和文化促进“三大机制”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这就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它包括实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等。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提升社会公平程度,为此,必须着力于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突出解决就业不足、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建立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涉及群众实际利益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套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顺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企业,对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学视域中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建设这样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如果我们不能对其全面而系统地认识和把握,我们的目标就不可能顺利地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视域的解读,进而全面系统的认清和谐社会的本质,以更好的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在各种对和谐社会的解读视域中,从人学视域进行解读,是极为重要的和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社会是由人来组成的,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社会;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属也是为了人的发展,不能使人得到发展的社会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人学的视域对和谐社会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角中的劳动关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如何克服中国经济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为此,本刊邀请上海行政学院的5位经济学教授进行笔谈,交流他们的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之中,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利益分化明显,需求日益突出。社会关系和利益主体、以及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趋向多元化和多样性,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剧烈的社会变迁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利益关系变动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影响社会和谐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探索历程中提出的一个总体的建设方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品格的社会建构形态。而所谓和谐的宽容社会应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社会规范完整有序、社会运筹灵活得当的社会,促进宽容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应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方面当中,我们面临的最紧迫、最突出、最直接的问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问题,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就能极大地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影响甚至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一、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来看,做好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既往关于社会学与经济学视角融合的讨论多集中在历史脉络和经典文本之上,从转型中的“产权问题”出发,透过产权分析的社会维度来探究社会学和经济学融合的路径和方向。中国改革以来产权变迁的整体进程呈现为一种“产权连续谱”,在同一体制,甚至同一组织框架内,国有产权、集体产权、个体产权等多重产权形态的并存互融构成中国产权实践的重要特征。产权社会学强调产权是对资源占有的社会认可。产权界定的社会合约性以及多维度性,为解释以公有产权制度为原点的中国产权变革进程提供了一种有说服力的分析框架,也是对产权经济学视角的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人类崇高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方面的内容要求,又涵盖确保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取向。然而,在所有这些方面当中,我们面临的最紧迫、最突出、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就能极大地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地发展。一、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强调社会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求得统一与和谐,也是以正确处理和协调矛盾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提出来,这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战线,和谐的要义同样存在其中。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相似文献   

16.
社会活力的丰富与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协调、和谐的条件,是人类得以生生日新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和基本途径。要有效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活力,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创造热情;必须充分激发社会生活运行环境的活力,努力维护有利于社会活力释放的自然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活力释放的社会环境;必须激发社会生活运行方式的活力,包括经济生活的活力,政治、文化生活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犤1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为应对国内外挑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统一战线在新世纪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在新时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一、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需要和谐文化释放出更加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发挥更加强大的统一思想的感召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丰富,总的来讲,就是要着力树立共同理想、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和谐舆论、倡导和谐精神,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和谐文化要着眼于当前思想多样性的现实,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引领和整合作用;要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要立足中国的文化基础,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9.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本领。一、努力提高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能力。建立完善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在社会管理格局中,一是要坚持党委领导,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的要求,科学判断形势,确定正确的大政方针;把党的意志和主张体现到国家的法律法规中…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概括来看,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主要包括:积极拓展对外关系,营造社会主义社会的国际环境;大力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保证;正确处理两类矛盾,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方法;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文底蕴;坚持实事求是,创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