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刑法?     
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根据本阶级意志,规定某些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行为为犯罪,并用刑罚力法给以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它和其他法律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刑法。  相似文献   

2.
人民取得政权后,国体问题是否已经完全解决?现阶段是否还应再提“争民主”的口号?对此,法学界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取得了政权,就是争得了民主,国体问题即政权的归属问题已经解决,因此,争取民主的任务已经完成,以后的任务就是建设民主、保卫民主、发展民主、完善民主和在民主遭到破坏后恢复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再要为“争取”民主而斗争,必然是站在同现行民主对立的立场,把矛头指向现行统治,指向  相似文献   

3.
《人民司法》编辑部:一位负责安置劳动力的干部,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接受安置对象一千多元财物。在处理这个干部问题时,认为他是受贿,他申诉自己没有受贿,仅是受礼,理由是根据有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名词解释的书中说,受贿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无法无天的十年动乱之后,在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大好形势下,一部合乎国情、顺乎民意的新宪法诞生了。它将成为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那末怎样来保证宪法的实施呢?鉴于建国以来制定和执行宪法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人们普遍关心这个问题,议论这个问题,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笔者试就实施新宪法的根本保证谈几点看法。首先,实施新宪法的根本保证在于阶级的力量。列宁说:“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真正承认这些权利的保证在哪里呢?在于人民中意识到并且善于争取这些权利的各阶级的力量。”通常说,宪政运动从属于革命运动,没有革命又何来宪政,没有取得革命的胜利并建立国家政权,也无从制定宪法。没有阶级的力量作后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面临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巩固政权。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分析,这一方面就是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镇压各种阶级敌人的捣乱和破坏,保卫人民的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6.
国家的司法制度,就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运用法律,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讼事件的制度,亦即指国家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的专门组织的性质、任务、职权、组织体系活动原则和工作制度。司法制度的体制,就是指国家司法机关的设置及其职权划分,以及国家司法机关与法律授权的专门组织的关系。司法制度的体制包括:国家设置哪些司法机关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分工,国家司法机关如何对法律授权的专门组织进行指导或领导等问题。司法制度的体制,不仅受国体(国家的历史类型)和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的制  相似文献   

7.
“法”这个问题,一般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但在法学著作和日常用语中,有时也把法律(广义的)称为法。法与国家有密切的联系。它和国家一样是随着私有制、阶级的形成,由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作为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而出现的,通常以法律、法令、条例、决议、指示等规范性文件和国家认可的判例、习惯等表现出来,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对法的制定和实施都十分  相似文献   

8.
关于议行合一的含义,有必要从议行合一的始源——巴黎公社谈起。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反对国家本身,这个社会的超自然的怪胎的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本身而进行的革命。它不是阶级统治的行政权形式和议会形式之间所进行的无聊斗争,而是同时对这两种形式进行的反抗,这两种形式是互  相似文献   

9.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不同的阶级和不同党派的人,由于对“政治”一词含义的理解不同,因而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也就不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者中间,由于学术观点和认识水平的不同,因而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表述也各不相同。当前,我国政治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仍然众说纷纭。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何谓政治关系呢?它是指社会各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本阶级的经济利益和阶级统治而进行夺取和维护国家政权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行动所体现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表现,就是各政治家之间、各级干部之间、各个政党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一、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法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的实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评析资产阶级的观念形态时指出:“……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列宁在回答法律是什么时说:“法律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  相似文献   

11.
政治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至今并未完全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政治与法律是两个不同而又相关的概念政治这个概念比较复杂,过去有一种说法,政治就是阶级斗争,这种说法并非不对,但却是片面的。诚然,阶级斗争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政治,革命导师对这一点是有过明确论述的,但是,政治的涵义要比阶级斗争深刻得多,广泛得多,它不仅包括阶级斗争,而且包括各种阶级关系,以及统治阶级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重大活动。一般说来,阶级斗争是指敌对阶级之间基于根本经济利益对立而发生的一种冲突。阶级关系则既包括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既包括阶级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国两制”是涉及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重要问题。它作为全新的政治现象和科学概念,对宪法学理论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一国两制”为国体和政体学说增添了新内容。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一方面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这是国体和政体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政体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形式,这是国体和政体关系的不一致性。“一国两制”为国体和政体关系的不一致性增添了新的内容,即国家在国体和政体不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法典是将某一法律部门的各种法律规定,经过整理、修订,成为系统的适合现~~  相似文献   

14.
政体任何统治阶级一旦掌握了政权,就要巩固政权,保护本阶级利益,而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建立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这种一国统治阶级采取某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协调自己内部关系的政权机关,就是“政体”。人们通常也称为“政治体制”或“根本政治制度”。一、剥削阶级国家的政体。人类历史上,剥削阶级国家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孔子法律思想的讨论十分热烈。我有些偏激想法没有弄通,公开出来求教方家。 (一) 什么是法律思想?法律思想是指各个阶级或他们的法律学家对待法律的态度与主张,即关于法律的产生、发展、性质和作用,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立法、司法中体现这个阶级的意志,为这个阶级的国家政权、经济基础服务的理论观点和法律主张。从广义讲,它是政治思想的一部分,与各种社会思想相交叉,但它的特定所指则是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16,(7):4-8
从集权到分权 在现代国家,立法权是国家权力谱系中最重要的权力.立法权行使的首要前提是合理配置立法权限,通俗而言就是,哪些国家机关有权创制、修改、废止哪些种类的立法.其中,国家立法权又是整个立法体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被写入我国1982年《宪法》的序言和总纲。它的确切含义需要从立宪者的思考着手加以解析。毛泽东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者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设计者,了解他的思考和设计,是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确切含义的不二途径。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建立在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基础上的联合政权,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绝大多数人的政权,而不仅仅是无产阶级的政权。“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只有从特定的角度和含义去理解才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一个突出点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改革并全面地发展了我国的国家制度.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草案对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了新的规定,更加充分表达和发展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草案总纲第一条关于国体的规定和1978年宪法第一条不同,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有阶级对抗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作为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这就是说,不是这个阶级的民主,就是那个阶级的民主,没有超阶级的、抽象的、笼统的、纯粹的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出于本阶级利益的需要,必然要按资产阶级的民主观,建立和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相似文献   

20.
知情不举,是指确知他人正在预备犯罪或已实施犯罪,而不向有关单位检举的行为.它与窝藏包庇不同,前者是已知情而不报案不检举,后者是以其窝藏包庇行为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知情不举又与共同犯罪不同,它与犯罪分子所实施的犯罪之间既没有共同故意,也不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