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评价工作,强调要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党的十九大以来,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于去年上半年在全省率先引入人才"举荐制",组建了由27名行业领军人才组成的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去年12月,南京市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双高人才公开招聘,不仅是人才实力、企业用人机制的大较量,也是人才评价科学性的大检验,是以行政监督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配置国企高层领导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2011年,我国将启动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规划,建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等等。这一切都标志着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正在按照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为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刊综述 《创造》2014,(4):14-15
正"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唯一评价模式下的人才。两种高考,评价出两种不同体系的人才,这既符合个体职业定位与错位发展的需求,也是饱受高级技工稀缺之困的中国制造行业的福音。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最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据鲁昕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各地出现的人才规划乱发"帽子"、人才评价只唯"帽子"以及由此导致的众多人才争戴"帽子"、地方和单位挖抢戴"帽子"人才的所谓"帽子"现象,要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尤其不应将引育性的人才项目、人才计划与荣誉性的人才称号、人才"帽子"混为一谈。"帽子"问题的实质是人才项目异化为人才称号的问题,为此要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统筹协调二者的各自功能,让人才项目助力人才的集聚和培养,让人才称号成为人才成长的标杆和导向。  相似文献   

6.
宋洋 《群众》2018,(12)
正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要素,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各地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抢夺战愈演愈烈,但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还存在"冷热失调"现象,需加以关注。一是引进热使用冷。不少地方引进人才时信誓旦旦,承诺提供各种项目、配套、待遇,引进后却缺乏相应的工作协调和考核评价机制,引进的人才或大材小用,或留作它用,甚至引而不用,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和资源优势,人才缺乏干  相似文献   

7.
宗晨亮 《中国人大》2009,(17):38-38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表示,中国高校普遍存在"官本位"的现象,导致人人都想着当官,有学术成就的都提拔当官。解决不好这样的人才评价体系问题,就不能真正解决高校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14,(7):47-50
正近年来,为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推动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泉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省上对泉州"建设民营企业聚集区,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定位,探索提出"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民营企业对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各类人才队伍的需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六个环节的具体举措,充分  相似文献   

9.
胡金波 《群众》2014,(12):68-71
<正>核心提示:○人才是"中国力量"的现实体现,必须"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以"人才梦"托起"中国梦"。○"人才梦"根植于人才意识"越强越好";"人才梦"体现在人才规模"越大越好";"人才梦"凸显为人才结构"越优越好";"人才梦"侧重于人才投入"越多越好";"人才梦"关键在人才环境"越畅越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质就是"人才驱动创新"。人才,特  相似文献   

10.
正为保证经济持续稳定运行,以三个"舍得"的胸襟和气度招才引才,佛山市的诚意可谓十足。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这是《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开展人才工作的胸襟和气度。1月12日,《意见》正式发布,从管理体制、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评价激励服务保障四方面提出23条措施。《意见》以空前财政投入力度支持人才引进工作,例如科创团队最高可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传统职称制度的弊端,需要重点抓好几个关键环节,包括:建立科学的职称分类评定制度,赋予用人单位更大的职称评定方面的自主权,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党建专家钟岩指出,前不久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不再将“年轻化”作为评价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也不再把文凭作为选拔干部的一个绝对标准。这些重要变化,是中央为杜绝文凭“注水”现象发出的重要信号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参加过许多干部、人事考察考核,常听到对考察对象这样的评价:该同志口才好,是个人才、这人能说会道,有交际能力,可以重用……其结果是,有的人尽管人品、工作能力都不  相似文献   

14.
过去,人们常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感叹发现人才的不易。如今,人类社会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起飞,对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传统的“伯乐相马”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以现代心理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的人才测评体系便应运而生。何为人才测评人才测评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才测评开始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都采用这一手段来招聘和选拔人员,某些大型跨国集团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整套评价体系。某些大学MBA…  相似文献   

15.
在“文革”的年代里,一句“老九不能走”,振聋发聩,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关心、爱护和支持,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与要求。的确,现代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角逐。有了人才,事业才会兴旺发达。王安石视人才为“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江苏省常州市领导尝到了重视人才的甜头后总结说:“工业靠产品,产品靠翻新,翻新靠科研,科研靠人才。”离开了科技人才——“老九”,一切无从谈起。可见,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珠海市率先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珠海市政府这一重大举措,激励和留住了已在该市工作的人才,吸引和招揽了外地人才。然而,当连锁反应产生后,仿效珠海做法的一些地方所能达到的目的恐怕只是稳定本地人才的军心而已。当各地都运用激励措施重奖有贡献的人才时,单靠奖励的办法吸引和招揽外地人才,其效果就未必十分  相似文献   

17.
考察评价年轻干部应当坚持“四看”顾金池大力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人才缺乏,而是用人思想不解放,用人胆量不足,用人观念陈旧。要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选上来,必须学习、运用好邓小平同志的人才战略思想,转变用人观念,放开用人胆量,按照建立社...  相似文献   

18.
一是完善文化人才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创新培养方式,完善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文化人才评价选拔机制,探索建立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主持人制和课题项目负责人制,集聚文化人才。要大力借助“外脑”,推行签约创作、招标创作、跨地区联手创作等生产模式,扩大文化精品的创作主体。在文化精品创作过程中,对名作家、名编导、名社科理论家等名家采取签约制,加快培育高水平的创作团队和群体,以项目求人才,以人才带项目。  相似文献   

19.
张春萍 《群众》2022,(17):63-64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引领发展的最美风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立足江都实际,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就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产才融合理念、松绑赋能方向,为人才“最美风景”涵养“最优生态”,为引领推动江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 有人把在内地默默无闻到特区业绩辉煌者,比作“麻雀”变“风凰”。笔者认为,此种“变”法不妥。“麻雀”变不了“凤凰”,“凤凰”也成不了“麻雀”,内地也好,特区也罢。内地何以视“凤凰”如“麻雀”?是内地不懂知识之珍贵,人才之重要,缺乏人才观念?否。物以稀为贵,是内地人才多如“麻雀”,故不贵。亦否。深察细观,与特区比,内地缺少公平竞争的人才环境,内地人才管理者、使用者素质不如特区。在内地,是不是人才,往往取决于上司的决定,取决于管人者的好恶。上司若开明,人才的作用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