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方奕晗 《法制博览》2010,(16):37-37
谁都知道说谎不对,谁都忿忿地表示最痛恨的职场行为就是撒谎,可是,谎言还是无可避免地随时随地发生着。  相似文献   

2.
正泄露机密、虚假简历、私单私活、偷盗财物……在一家主打职场信用信息查询的网络平台上,由HR(人事专员)上传的员工不良行为信息被贴上标签。支付一定费用后,相应内容将会完整显示。如今,越来越多的机构涉足职场征信,但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管理仍欠成熟。特别是在信息采集和查询等环节,难以保证规范性和真实性。记者调查发现,上传信息不需要提交任何证明材料,甚至随意虚构的员工不良行为也能够轻松通过审核,供他人付费查询,可能造成侵犯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职场上最纠结、敏感的年龄是多少?大概是35岁——35岁意味着什么?35岁意味着,你在大公司也有被清理掉的危险;35岁意味着,人到中年的你可能竞争不过职场20来岁精力旺盛的年轻人;35岁意味着,你在投递简历时会被用人单位以"年龄不符合要求"婉拒;……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都要重视你的中年职场危机!曾经在微信朋友圈一篇题为"从30岁到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的文章被网友疯转,引发了80后的集体共鸣。职场打拼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险     
"五险一金"关系着全社会的民生保障,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理解"五险一金"的具体内容和有关政策,对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实际意义。据媒体报道,两成职场人士忽略"五险一金",近四成职场人士没有任何保险,六成职场人士表示对"五险一金"不甚清楚,很多人都把"五险一金"遗漏了……  相似文献   

5.
小孩子说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想象性的谎言,另一种是保卫性谎言.想象性谎言多发生在早熟、想象力较强的孩子身上,是孩子把心中空想的东西当成实际发生过的事件告诉他人的语言.对于想象性谎言,只要不危害他人利益,一般可以放任不管.防卫性谎言,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曾经受过严厉批评和体罚的孩子,一旦再有过失,很容易会心惊胆战,他们为了逃避责难,不得不编出一套对自己有利的话,这就是防卫性谎言.  相似文献   

6.
谎言三叶草     
毕淑敏 《法制博览》2008,(16):46-47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世界是由真实的材料构成的,谎言像泡沫一样浮动在表面,时间使它消耗殆尽,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  相似文献   

7.
杨魁 《法制博览》2011,(4):42-42
人们每天的生活经验常有机会看尽听尽阅尽各式大话,当谎言跟空气同样的廉价,说谎便像呼吸一样成为惯性动作、生存依赖的动作,没有人会觉得有任何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某个贪官的倒台,一个由谎言编造的金玉其外的公仆神话也如阳光下的冰雪一般消融,化解。人们对此已并不陌生。一个贪婪成性的官员,只要不被揪出来,就始终以人民公仆形象出现在媒体和大众中间。既然不能做得像一个公  相似文献   

9.
职业发展、绩效发展计划、生涯规划……这些管理名词听来都不错,然而职场并不总是会按照你自己的意志发展的.坦率地讲,在公司这个名利场里,炒人和被人炒这个事情,你都得要有准备.常在职场漂,哪有不被炒的,除非你是拿铁饭碗的公务员. 别以为努力工作就是保住工作的不二法门,根据我的经验,"政治立场"不稳被炒的几率大大高于绩效不好的,前者可能还是后者的好几倍,它还并不因为你在外企或内企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工会博览》2024,(6):50-51
<正>工作遇到难题,环顾四周竟无一位同事愿向你伸出援手;部门组织团建,你最后通过朋友圈聚会照才“被通知”……不知身为职场人的你,是否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这种境况。如果是的话,你很可能遭遇了“职场排斥”。所谓“职场排斥”,是指员工在工作场所感到被他人忽视、排挤甚至是拒绝的现象。尽管“职场排斥”是个体主观判断,但凡只要有了被“排斥”的感受,便会对身心产生负面影响,继而影响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年轻人都会有一腔热血,但在面对职场不如意的境遇时难免也会心生抱怨,同事之间互相吐槽、传染成了办公室的情绪"雾霾"。作为一名入职几年、有过一些经历的职场中人,我认为诱发职场"雾霾"的原因主要是这两个方面:物质层面的压力和精神层面的压力。有调查显示,薪酬影响职场是否满意程度最高。被调查的职场人士中,62%的受访者表示,工资水平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收入低俨然已经成为了职场  相似文献   

12.
正职场上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职场生活不可能一切都顺心如意,工作中肯定会有情绪,只不过是正面和负面的区别。当遭遇生气、委屈、失落等负面情绪时,是忍耐还是直接表达职场人很难掌握这个度,特别是刚踏入社会的职场小白最容易充当职场受气包的角色。只有学会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职场角色才会更加鲜明立体。  相似文献   

13.
职场中有这样一类人:平时行动独来独往,在工作场合总是很闷,不愿意和任何人多说话,这是"职场自闭症"的表现.有调查显示,职场中有将近60%的人,因环境、压力等原因,而产生"职场自闭症". 感觉跟他们不是"一拨的"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了."小林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性格比较内向,总是不太习惯与别人打交道.小林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办公室里的"透明人"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个新生代群体的职场课题 我们会经常对比不同年代人的差异,70后是职场核心,80后已成为中坚力量,90后则被贴上另类标签,如特立独行、做事不过大脑、垮掉的一代等等,并由此而担心,这些90后们进入职场能行么? 虽然那些在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的90后们在职场打拼已有几年,但90后大学生才刚进入职场,现在对他们下定论还为时尚早,因此我们不妨把目光转向另外一个群体——85后职工.85后与90后都成长在物质极大丰富、电子产品和网络非常普及的环境中,几乎拥有相同的成长经历.85后进入职场工作已有3至5年,他们留给人们很多负面印象,比如工作总是缺一步,特别接受不了批评,一年换好几份工作……我们据此推断90后可能有类似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会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职场受挫后,如果不善于自我调整,而致使心理失衡,不仅影响工作、生活,还严重影响人的健康。职场受挫后如何防  相似文献   

16.
赵健伟 《法制博览》2010,(18):36-37
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部谎言史。它靠着一层又一层谎言的支撑,度过了悠久而漫长的岁月。然而到了1840年,这个古老的帝国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轰然倒塌,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真正摧毁这个帝国的,或许不是英国人的洋枪洋炮,而是我们自己的谎言!  相似文献   

17.
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表现不如预期、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一些年轻上班族初入职场,各种负面因素剥夺了他们的自信,其实,4个简单的小动作就可以帮职场新人消除工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抓住空当,磨炼你的热  相似文献   

18.
有一名在大学非常出色的女生,可工作不久被辞退了,她非常消沉。职场专家建议她把成功的经历追溯到她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入职时被要求承诺限期内不生育、怀孕女职工被辞退等各类损害女职工权益的事件仍有发生。适逢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北京海淀法院王琰法官为各位女职工送上"锦囊妙计",依法维护职场女性的法律权益。01用人单位不得限制女职工婚育自由《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3条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相似文献   

20.
报数与报价     
李开周 《法制博览》2008,(10):32-32
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说,这世上有三种哄人的东西:谎言、可诅咒的谎言以及统计数字。他的意思是说,数字瞧起来精确无比,却未必反映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