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勇 《国际展望》2022,(1):115-134+161-162
国际发展领域的"中美+"合作是指作为最大南南合作伙伴的中国、最大传统援助国的美国与来自发展中世界的受援方之间的三方发展合作。21世纪初以来,中美两国曾加强在国际发展领域的政策协调,开展了"中美+阿富汗"人力资源三方合作、"中美+东帝汶"农业三方合作、"中美+非洲"公共卫生三方合作等试点项目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2018年以来"中美+"合作遭遇了国际发展领域内摩擦隔阂与美国对华政策阻力的双重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发展成果的当下,中美恢复和加强在国际发展领域的三方合作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敦促美方重启两国发展合作对话、鼓励中美民间组织开展非典型"中美+"合作、加强与受援方的协调和衔接等途径,中方可发挥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中美+"合作早日重回正轨。  相似文献   

2.
张发林 《国际展望》2022,(6):32-50+150-151
中美关系并非单纯表现为冲突或合作,而是呈现“冲突-合作”复合形态。对此,可从关系细分、关系分层、关系聚类和关系波动四方面进行剖析。关系细分指中美关系的互动方式不是冲突与合作的二分,而是可细化成一个从冲突到合作的谱系,该谱系至少包含显性暴力冲突、显性非暴力冲突、隐性冲突、胁迫性合作、竞争性合作、依附性合作和对称性合作等明确类型。在不同问题领域之间,中美互动和关系形态存在多样性,形成关系分层。在地理空间上,中美关系还表现出以各自为中心的关系聚类,具体体现为中美两国在不同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以及与相关国家的亲疏远近。关系细分、关系分层和关系聚类综合构成了中美两国在特定时期的总体关系形态和在特定时间段中的关系波动。这种波动又可区分为关系调整和结构性变化,当前的中美关系已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特征。本文尝试对“冲突-合作”复合形态进行分析,从而为管控中美分歧和促进双方合作并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健  Paul J.Smith 《国际展望》2012,(1):56-70,116,117
气候变化是人类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但这一重要命题却在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难以找到破解良方。作为对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最具影响力的中美两国应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在适应和后续应对方面进一步提升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军队应加强在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领域的协作和配合,尤其是在对两国均具有战略利益的地区。而中美在敏感军事领域的有效合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4.
朝鲜半岛问题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冷战后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已经逐步超越了长期以来的彼此对抗状态,并开始在若干主要方面实现了初步协调,但在对话与合作逐步增多的同时,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却依然存在,而且这些分歧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针对朝鲜半岛问题的纯粹孤立现象,而是具有战略层面的深层基础。在共同致力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进程中,中美两国所要做的决不应该仅仅限于某些具体政策上的协调,而应当以此为契机,切实推动双方在宏观战略层面上的真正协调。  相似文献   

5.
《国际展望》2021,13(1)
2020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中美教育基金共同举办“从不同视角看中美关系未来”视频研讨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陈东晓院长应邀参会并做主题发言,这里是部分内容。首先,当务之急是重建中美关系的共同基础。中美关系的原有框架已被打破,容易失控并且受到日益增长的双边具体争端和分歧的冲击,亟需重建新框架。包括即将执政的拜登政府在内,美方似乎以“对华战略竞争”为指导原则来推行其对华政策,而中方则致力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双方对中美关系框架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差距。是否可能在新的共识基础上,构建中美关系新框架?我们不应将中美关系框架简单概括为“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竞争”之类的说法。中美关系极为复杂和多面化,在一些领域表现为零和关系,在另一些领域却表现为正和关系。从全球视角看,中美合作是一种战略必需。两国必须登高望远、胸怀大局。构建中美关系新框架须重申中美合作的战略价值,在抵御全球系统性风险和危机方面,中美两国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黄平 《当代世界》2011,(2):12-14
胡锦涛主席2011年新年伊始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是一次面向未来、开创两国伙伴合作新局面的成功访问:中美两国增进了战略互信,推动了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7.
历史地看,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帝国形式、主权国家时代及现在的近乎无秩序状态等几种形式的国际秩序。现存国际秩序为西方所确立,但西方已经很难主导这个体系,如何重建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在未来国际秩序的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与美国一样,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在这方面中美两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只有中美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新的和可行的世界观和全球观,构建全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海洋资源政策领域有潜力成为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合作领域。一方面,中美两国的海洋资源政策在政策环境、纵向政策层次、横向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四个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美国海洋资源政策建设起步早、力度大,在很多方面对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目标指导下健全海洋资源政策体系具有启示作用。中国海洋资源政策建设起点高,具有后发优势,能够为美国革新相对僵化的海洋资源政策体系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中美两国海洋资源政策建设都存在着自身无法顺利变革的障碍,中国需要基于国情、凸显后发优势、完善政策体系,美国需要适应时代要求、转变思维观念。中美在海洋资源政策领域内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使双方可通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在合作共赢中改革、完善各自的海洋资源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家战略——王缉思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关系到全人类的切身利益。在我国学界,气候变化议题不再是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已逐渐进入国际政治研究者的视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学者们的看法各异。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副教授就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家战略、美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以及中美在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等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缉思教授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李侃如博士。后者是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进行合作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就美中气候变化合作举行的听证会上的作证及前不久撰写的《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全球责任》和《克服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障碍》等研究报告,在中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本刊刊登这两次访谈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强调,要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的利益交融格局。作为在地区及全球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两个大国,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益交汇点,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如何进一步夯实和扩大中美利益的交汇点,把合作的蛋糕做大,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张明 《当代世界》2012,(2):39-41
自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报正式发表,时间已跨越整整40年。40年来,公报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并未随着时间的流转而被磨灭,其阐述的原则也一直被认为是发展中美关系的基石。回顾历史,世人无不为中美两国领导人所表现出的战略胆识和政治智慧所折服。今天,在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在继续保持合作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12.
方亮 《南风窗》2013,(15):82-83
就像能源合作所显示的,北京针对俄罗斯高层政治的脉络精选合作对象被证明是有效的,这也成为中俄关系走向"定型"的另一重保障。2013年,随着中美、美俄关系趋于缓和,中俄关系也开始走向"定型"。中俄联合军演规模的扩大及2700亿美元石油"巨单"的达成,都在揭示双边关系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的诸种特征。尽管这一时期长短尚无法断言,而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4,(15):21-21
<正>中美第六次战略与经济对话7月10日在北京落下帷幕。据了解,这次中美对话达成了300多项具体成果,议题涉及反恐、执法、反腐、海关、渔业、海事、交通、领事、残障人士保护、能源与气候变化、核安全、环保、科技与农业、卫生等诸多领域。这些当然都是中美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这些也属于"事务性"的议题,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战略性"范畴。而在网络安全、东海及南海问题、人民币问题上,两  相似文献   

14.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经历了60年风雨历程,前40年处在冷战时期,后20年进入冷战后时期。冷战时期的中美两国,既有战场上兵戎相见的痛苦回忆,又有共抗苏联扩张危险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记忆。两极格局瓦解后,中美关系却进入一个动荡不定时期,尽管不断发展,但是既合作又竞争的特点始终未变,实际是一种全球化背景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务实的成熟大国关系。要建立持续稳定的双边关系,缺乏足够的战略互信基础,就不可避免会遭遇波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国际展望》2021,(3):F0003-F0003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攻击已成为核武器面临的重大风险来源。网络稳定也成为当前国际安全领域最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议题之一。作为有核战略能力的网络大国,中、美两国目前在网络空间的分歧有扩大趋势,但仍有对话与合作的利益基础。为了给核国家之间建立网络与核稳定机制提供参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于2017年启动中美网络与核稳定联合研究项目,重点探讨核国家之间达成某种共识和协定的可能性,目前已经完成《关于中美建立网络—核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稳定性的报告》。研究表明,中、美两国在避免武装冲突及升级为核冲突方面有充分的共同利益,因此可以深度合作。在合作研究完成之际,陈东晓院长专门撰文,论述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挑战与机遇相生共存:中美新能源合作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新能源作为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美两国积极开发本国新能源,并在新能源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合作,这不仅对两国关系和双边利益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将深刻影响全球新能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琪  汪晓风 《当代世界》2013,(11):30-34
2013年以来,中美网络关系备受瞩目,在中美各种关系中的位置也不断提升。2013年6月,中美元首在加州会晤时首次就网络安全问题表达了立场,达成合作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中美建交近40年来军事外交曲折发展的事实表明,稳定健康的中美军事关系不仅有利于巩固两国的外交关系,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自2013年中国明确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来,虽然奥巴马政府采取"三不"态度,特朗普政府表态认同,但如何在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构建"互信、合作、不冲突、可持续"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成为摆在中美军事外交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中美军事外交具有波动性、互利性、不对称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还深受利益、意识形态、实力对比和国际战略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深刻影响。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构建既需要中美双方相向而行,也需要中方积极主动发挥作用,用新安全观引领两国军事关系的良性互动。双方要以互信和沟通为基础,依托两军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合作共识,推动两军合作共赢,助力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清洁能源政策同气候政策一样受到两党政治的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并影响中美在绿色产业的竞合格局。拜登政府的气候与清洁能源政策密切联动、协同,且被嵌入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体系中。拜登政府试图通过继承奥巴马政府的外交遗产及创立俱乐部式的清洁能源联盟来重塑美国在全球清洁能源治理中的领导力。中美清洁能源合作机制呈现一定的韧性且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包容性增强。中美在气候危机、绿色复苏等议题上的共识为清洁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但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其绿色产业的重要竞争者,对华实施绿色"多边规锁",大力推进跨大西洋绿色贸易及技术联盟,进行中美信息网络技术及新基建博弈等。中国应注重在中美气候合作共识下加强合作并拓展伙伴关系,通过多边协调突破绿色"规锁",提升自身实力并加强包容性竞争,使清洁能源合作成为中美推进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美日实力对比的继续演进,亚太秩序正在经历一个大变局。中国通过向世界开放、加强东亚地区合作,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拉近与美国的差距,引起美日的极大担忧。美国推行"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